李英豪:钱方的“前”
2014-09-19张兴军郝杰
张兴军 郝杰
所谓的“钱方”第一是我们的产品和钱相关,我们帮助中小商户收银;第二是钱方一直在用科技引领商户往前走。每一步都在引领,永远走在前方。——李英豪
最初关注李英豪和“钱方”,是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个众筹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创业营课程。这个项目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十几万元的学费众筹,李英豪也成功走进了中欧的课堂。
按图索骥地去了解“钱方”后发现,这家聚焦为中小商户提供支付等增值服务的公司,在低调中已完成了上百万家商户的布局和百亿元量级的交易额。
2014年7月,“钱方”创始人李英豪又一举登上了美国财经商业媒体巨头《快公司》的“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榜单。至此,这位来自香港、有着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从业经历的创业者,才被各大主流商业媒体纷纷聚焦。
从模仿Square开始,在趋势中布局,又在移动互联网的嬗变中探索出了一条聚合创新的道路。“钱方”的独特之处,即体现在对趋势的了解与洞窥的基础上的一种借势。
李英豪也不止一次地断言,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玩法都变了。在变革、颠覆等等词汇风靡的同时,很多商业模式、很多服务体验都将被重构。只有掌握最新的玩法,在变化中应对变化,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弄潮互联网:从传统到移动
和很多创业家们一样,李英豪在从香港北上创办“钱方”之前,也有着海外求学和世界500强企业的从业背景。因为在美国与中国香港两地的迁徙与辗转,让他早早地接触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早在1995年,李英豪就开始把互联网当做工具,与此同时又开始拥有自己的第一部手机。2007年他有了第一台苹果手机,在腾讯的OICQ诞生之前,李英豪已经开始用ICQ(编者注:一款以色列人发明、腾讯曾经借鉴过的即时通讯产品)。2009年,他将手中的诺基亚彻底更换为iPhone。
“虽然那时候我除了是个手机用户以外,对移动互联网,怎么做APP都不懂,但我是看着应用商店出来的,我买苹果的时候还没有应用商店。我关注到那个放屁声音的收费软件一周有着十万美金的收入。”李英豪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述说着他对移动互联网的洞窥以及他所看到的机会,同时也论证着他的创意、想法与他个人始终与科技进步相同频的逻辑。
当看到十几年互联网技术与模式的嬗变之后,李英豪愈加坚定了他未来要做的事情。身处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嬗变的历程,每一个弄潮儿或多或少都有着打造一款卓有影响的产品抑或服务的愿望。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描述的代工与协作,跨国公司所验证的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世界的每个角落,香港概莫能外。不知不觉中,身为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第一波创客,李英豪在时刻寻找着实现他创意的机会。
从香港转战北京,是李英豪基于趋势的判断而作出的抉择。李英豪曾在哈佛大学做过一场以“时间机器”为名的分享式演讲。在他看来曾经一直被美国引领的互联网潮流,从2012年开始已经开始发生反向的变化,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开始向全球输出新的东西,根据时间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引领发展的将不再是美国,而是中国的创造了。
李英豪说,现在的北京越来越像硅谷,而且,这里有着比香港更好的创业环境,不论是人力成本,还是政策与市场的比较优势。
回溯到2008年的香港,以李英豪为代表的一波创客已经有七八个人的规模,他们想法爆棚,天马行空。在租了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房子后,就开始利用周末的时间“创业”。创业的项目叫“三公里”,是一款类“点评”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用户可以点评一切,从老师到学生,从洗手间到垃圾桶,几乎无所不包。
李英豪把“三公里”项目后知后觉地评价为“瞎掰”:“做得太超前了。”那个时候的智能手机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到人手一个,因此这个超前的项目,便由于生不逢时而最终不幸“搁浅”了。
曲线救国
不能否认的是,这些“瞎掰”式的创业想法和实践,都无不为李英豪此后的真正创业埋下了伏笔。因为,就像李英豪在这波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中所看到的,那些有着想法和创意并且有所坚持的人,大多数都有所成就。
李英豪有时候也自忖:科技虽然在改变世界,但如果不是放在十年甚至一百年这样的跨度,似乎并没有多么一日千里。他还记得看过的一部叫做《回到未来》的电影,这部1985年的电影预测30年后的未来是,人类到了2015年,每个人的滑板都是磁悬浮的。
“把手机都拿走,你会发现,桌上的东西和一百年前都一样,你的筷子和杯子都没有智能化。科技好像在改变世界,但其实还是非常小的改变。”
这些最初的想法和基于对现实的考量,李英豪选择将自己的创意应用于按部就班的科技进步当中,并试图做出一点点的改变。对于李英豪这种看似有些宏大的愿景,成立于2011年的“钱方”成了“落地”的载体。
在A轮融资时,他向投资人介绍时会说是类似Square的产品,事实上,Square也是大多数人眼中的“钱方”。B轮融资过后,“钱方”还在缔造系统生态的路上。至少在目前,李英豪都还没有给“钱方”下一个阶段性的定义。
Square是Jack Dorsey创建的一家美国移动支付公司,用户可以利用Square的移动读卡器配合智能手机使用,可以在任何3G或WiFi网络状态下,通过应用程序匹配刷卡消费,它使得消费者、商家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付款和收款,并保存相应的消费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刷卡消费支付的技术门槛和硬件需求。
尽管“钱方”最初做的事情就是Square的翻版,但因为定位准确,QPOS这款移动App刷卡器在2012年一问世就俘获了众多中小商户的青睐。
数据显示,从次年3月份推出后,“钱方”用了接近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万个商户的积累,交易笔数超过了30万元,资金交易总额在2亿元以上。endprint
而截至目前,“钱方”已经服务了全国超过100万家商户,总交易额数量达到了几百亿。
相比于外界备加关注的交易额和用户,李英豪坦言他更看重服务的本身有着多大的变革性,以及商户的满意度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中国6000万的商户中只有300万的商户拥有POS机,能提供刷卡服务的商户占比很小。随着银行卡的普及,消费者对POS机的需求将越来越强,很多小微商户将很有可能因为没有POS机而流失盈利机会。”李英豪说。
QPOS的初战告捷,再加之未来市场空间的良好预期,李英豪俨然看到了这个行业的蓝海,而通往蓝海的路径,则是布局移动支付之后的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平台型公司。
“钱方”做什么?
直到今天,很多业界人士和媒体都更愿意将“钱方”定位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如果说倒退两年,或许李英豪并无异议。但如今,“钱方”在产品和服务架构上已经经历了数次嬗变。包括“喵喵微店”这样专为女性店主打造的“一分钟手机开店”的手机APP工具等产品的推出,让这家从支付起家的公司,积累了更多的成色。
在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同名畅销书《需求》中,他将“需求”称之为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至少在目前看来,李英豪的聚焦点是在中国的6000万中小商户身上,他试图通过对这些商户需求的创新性满足,来做巨头们当下不屑于做和并不擅长的事情。
除了正在呈几何量级增长的用户数字之外,“钱方”的创新思维与这种模式的前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证据来作证。美国《快公司》杂志,将李英豪评选为“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与小米的雷军和阿里巴巴的马云等并列。《快公司》评价“钱方”时这样说:“从线下到线上服务小商户,使他们得到大企业级管理工具”。
与此同时,以千万美元级别领投“钱方”的经纬创投素以“投资赛道”而闻名,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包括友盟、陌陌、Camera360、海豚浏览器等在内的多家公司背后,都闪现着这家基金的身影。
“我希望把商品跟商户、消费者,以及成交的行为都依托于这个平台,进而形成信息集成数据库。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让商户智能化、让设备智能化、让服务智能化来展望未来的想像空间。”李英豪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从POS机(用APP来做),到“喵喵微店”再到未来购物,都是在打通和完善智能化的购物体验。
从支付到体验到变化,从工具到平台到转变,是李英豪在做“钱方”支付四年之后的一个思维转变。要知道,上一个定位于中小商户的平台型公司是阿里巴巴,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追求之下,阿里巴巴的市值已过1000亿美元。
与李英豪同龄的朱峰在2011年以iOS工程师的身份加入“钱方”。在此之前就曾经与Tim(李英豪英文名)一起创业的他,在辗转了新浪、街旁之后,终于在Tim的召唤之下欣然归之。
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朱峰还清晰地记得他和李英豪最早做的那款与街旁网类似但上线更早的“多乐趣”,正是那款产品让两人结缘并彼此了解。之后,二人在各自的道路上有着短暂的分野,为各自或远或近的目标而努力着。
直到“钱方”开始做QPOS这个产品之后,朱峰觉得很有意思,和Tim一拍即合,放弃了大公司的橄榄枝欣然而往。如今,朱峰是“钱方”的第五号员工,名副其实的创始伙伴。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应届毕业生Brian眼中,“钱方”的企业文化和硅谷的那些公司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钱方”让“90后”的Brian感受到的最大不同是“这里能让我做很多不一样的事情,一切都是新的”。
负责“喵喵微店”运营的黄乐也是“90后”。他来到“钱方”是缘于一次校园招聘。黄乐把“钱方”的宣讲人形容是“随和而有趣的技术男”,所以就认为这家公司一定很有趣。
“打磨产品,与同事的相处,都没有丝毫的刻板。始终处于‘玩的状态中。”黄乐介绍,大概每两周“喵喵微店”旧的版本就要更新一次,这是一个与时间和对手赛跑的产品。专注为女性提供最方便快捷的移动互联网开店模式,不仅用又萌又可爱的“喵喵”形象赢得了众多女性粉丝的芳心,更以贴心细致的专业性服务,为她们提供大企业级的管理工具,让小微商户“秒变”电商级大企业。
截至目前,“钱方”的团队正和它的产品以同样的速度扩张。近200人的团队大部分都是“85后”,近半年时间里有超过50个小伙伴们加入了进来。
李英豪肯他的青春团队为“钱方”确定的Slogan略显朴实,就是“为商户解决问题”,不断地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商户不断提高的现实需求。
李英豪的这种定位,既让数以千万计的传统商户具备了迎接移动互联挑战的可能,也通过所服务商户的量的积累,孵化着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之梦。
恐惧vs野心
如今回看,最早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大都有所成就,即使是根植于一个移动的App,都能够做得非常成功。但“钱方”选择了一个最难的领域。李英豪的“最难”,不仅体现在还没有人涉猎的创意,还包括他从最初就瞄准的那些商户,孵化一个未来并和他们一起成长,需要强大的耐心和漫长的等待。
想做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一个跟随者的思维,终于让他在《快公司》的榜单上脱颖而出。但显然,这还远远不是“钱方”的终点。尤其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之下,“伟大”永远都是熬出来的。李英豪相信,他的整合创新,他的差异化定位,终将会使“钱方”屹立在移动商业浪潮的前端。
“钱方”并不是李英豪的第一次创业,他把“钱方”所做的事情看做是比做分类移动的App本身更难的未来之谋。但尽管如此,若想在“世界是平的”背景下去开拓一个别人不会涉足的领域,也近乎是天方夜谭。
李英豪发现,“钱方”在做的事情,不论是细分的哪一个领域,都有着强大的竞争对手。
对于“钱方”而言,庆幸的是包括创始人在内的团队始终没有停下脚步。从最初的一家支付公司,到现在延展到定位女性用户为主的“喵喵微店”,“钱方”完成了从渠道到平台的一次质的转变,也实现了初步的弯道超车。
至于“钱方”的未来在哪里?李英豪似乎并不愿意给出一个基于当下而得出的结论。
“亚马逊从卖图书到卖电子书,到后来变成云存储,直到今天它也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李英豪预判,不管是移动支付的QPOS,还是“喵喵微店”,或许都不是“钱方”的归宿。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钱方”的架构中,当下所努力聚焦的产品和服务,都将在今后的大平台战略中实现互补,是谓“钱方”的生态链条。
作为尚且不到五年的创业项目,“钱方”从最初模仿Square,到逐渐摸索自身的差异化,直至把目光放在为中国6000万家中小商户寻找IT的解决方案上。那么,作为移动互联网下的蛋,“钱方”是否也有当初类似李学凌当年“在腾讯的阴影下”那样的忧虑?
当《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将“怕不怕BAT看上‘钱方的模式而竞逐其中”的问题抛给李英豪时,他似乎早有准备,拿过纸和笔画起了“钱方”的差异路径。李英豪的互联网产品模拟图,是一个个层次分明的商户金字塔。在品牌金字塔顶,是最大的国际品牌,往下是本土品牌,顺递而下则是大量的没有品牌的小店。
其次则是商户分类,包括有关生活方式的吃喝玩乐,中介服务,以及数量庞大的零售店和服务店。
“其他部分都是大家看不上和不愿去做的。”李英豪总结,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从上往下,从大到小地布局,于是这些数量庞大的零售店和服务店就成了他差异化战略下的潜力空间。
和巨头之间,亦不是狭巷短兵的竞争格局。事实上,“钱方”目前的产品,和支付宝、微信以及百度钱包都有着合作关系,用李英豪的话说就是要做和他们互补的事情。
赢家通吃或许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还有可能,但移动互联网就这样以势如破竹的态势重构规则,颠覆模式。即使是BAT三座大山,也要重新布局,划分领域。机遇和风险都是并存的,就像马化腾所说的,如果微信不是腾讯的,那腾讯的未来简直难以想象。
在李英豪眼中,未来属于富于创意的人。新的模式,新的产品与服务将不断出现,他想做的,就是成为一个时刻站在创新前沿的未来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