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14-09-19周红芹
周红芹
摘 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挖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使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融入生活
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又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和来源差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尽力挖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一、让情感洒满课堂,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田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抽象学科。一谈到数学,就会让人想到单调乏味的数字计算、层出不穷的数学问题。课堂上,数学教师要是老着一张脸,就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更讨厌数学。“情感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更是数学教师的需要”。教师要将积极的情感倾注到课堂上,以灿烂的笑容、亲切的目光面对和关注学生,让课堂处处洋溢着热情,让情感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田,给学生带来信心,使他们心情愉快,精力充沛,促进思维发展,活跃思想,提高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变成知识的海洋,任学生遨游,实现教师用情感化学生,给学生带来学习动力。
我们班里有一位复读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之前的数学教师非常严厉,脸上从不挂笑容,因此这位学生非常害怕数学教师,也害怕上数学课,甚至非常讨厌数学,以致数学基础非常差。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更多的是用情感化他,只要发现他的点滴进步,都会及时给予鼓励;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会微笑着摸摸他的脑袋,耐心地和他一起探讨难题。一学期下来,他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从他的谈话中发现,他再也不讨厌数学了。
由此可见以情感化学生,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真的很大,它有如一股暖流,又如一道灿烂的阳光,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利用情感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重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新的计算需求。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中,例题中提供了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购物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利用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自觉提出新的计算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类问题情境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小数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让数学课堂融入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数学是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教师要引导、模仿、举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法》时,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培养独立思考和推理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5)班原来有57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了6位同学,一(5)现在有多少位同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非常熟悉这种情境,将本节课的知识和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四、让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乐学
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的时间不长,爱说、爱笑、爱动,没有主见,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总是“一言堂”、“满堂灌”,就会使学生缺乏探究数学的欲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教有教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想学、乐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要我们用心、精心设计教案,创设问题情境,再拥有足够耐心和爱心,就一定会在现有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