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42例中的应用

2014-09-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置管满意率导管

江西省新余新钢中心医院肿瘤科,江西 新余 3380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42例中的应用

黄赏月李蔚陈勇游丽琴

江西省新余新钢中心医院肿瘤科,江西 新余 33800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ICC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 (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PICC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是指经患者的头静脉、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等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持导管尖端位于患者上腔经脉内的一种输液技术[1]。PICC能够为患者提供长期静脉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笔者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PICC护理,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84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26~80岁,平均为(55.3±3.2)岁;病程3~22年,平均为(8.2±1.5)年;肿瘤类型:10例肺癌,8例结直肠癌,5例乳腺癌,4例肝癌,3例食管癌,12例其他。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5~76岁,平均为(55.9±3.3)岁;病程5~20年,平均为(8.9±1.7)年;肿瘤类型:11例肺癌,9例结直肠癌,5例乳腺癌,4例肝癌,3例食管癌,10例其他。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置管前准备、常规置管配合、健康宣教以及置管后病情监护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ICC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置管前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PICC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讲解PICC护理的应用意义,以消除其恐惧、焦虑和排斥心理。介绍置管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

1.2.2 置管中护理 强化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缓解个人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选择较为粗直且脉瓣较少的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时保持手臂外展90°,并沿着静脉的走向经预穿刺点穿刺直至腋下位置,然后再穿刺到肋间隙。测量患者的双侧上臂围。穿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如遇送管困难,则应嘱患者放松和深呼吸,将导管略微回拉后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再次进行送管,如果仍然无法穿刺成功,则应选择对侧静脉进行置管。置管过程中注意防寒保暖,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1.2.3 置管后护理 在穿刺置管后24h予以定时更换辅料以及肝素帽,应用3M透明敷贴或者伤口敷料,此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每周予以更换1~2次。结束常规体液以后,应20ml 0.9%的生理盐水进行正压脉冲封管,以免发生药液沉积。治疗期间每周应用肝素液20ml进行冲管。置管后按压局部10~15min,并视具体情况应用弹力绷带进行局部加压包扎2h,如发现渗血时应及时予以跟换敷料。加强导管护理,维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堵塞、折叠、脱落等,以免发生血管痉挛,诱发上肢疼痛、肿胀甚至是静脉炎等。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穿刺部位红肿、硬结且出现脓性分泌物、合并不明原因性发热和血象升高时,应警惕导管相关性感染,应立即进行局部细菌培养和抗感染治疗,如有必要还应及时拔管。

1.2.4 出院指导 对于出院带管者,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相关注意事项,例如穿刺肢体勿从事剧烈活动,不可游泳、提重物以及引体向上等,在淋浴前应以塑料保鲜膜封闭置管肢体,并以胶布宽松地粘贴封闭,以免渗水,维持局部的干燥清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以免发生意外事件。结束相应疗程后,应观察拔管指征及时拔管。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量表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环境设施以及服务质量四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60~69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的总和表示总满意率。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42例,非常满意26例,满意10例,一般5例,总满意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42例,无1例并发症;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静脉炎,1例败血症,1例继发性感染,3例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静脉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长期化疗可引起多种副反应,加之患者的全身状况较差,多需要予以长时间静脉应用高浓度营养物质[2]。传统穿刺输液方法需要对患者进行反复静脉穿刺以及输液,极易导致外周血管损伤,诱发静脉炎或者药物渗漏损伤等,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更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临床治疗效果[3]。

为降低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化疗药物对于外周静脉以及局部组织的刺激性损伤,在肿瘤化疗护理中应用PICC,为患者提供无痛性、长期有效性输液途径[4]。应用PICC护理,不仅有利于确保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可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损伤和痛苦。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穿刺护理、置管前后护理及拔管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并发症和对患者的创伤,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PICC护理后,护理满意率达97.6%,较对照组的78.6%显著降低,且未发生并发症,与对照组的1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PICC护理,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1] 邹红雁,于成光,游录梅,等.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696-698.

[2] 翟豫,林丽明,彭宝琴,等.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区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260-261.

[3] 王国权,范静,翟红岩,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076-1078.

[4] 宁文文,高勇,冯小霞,等.癌症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置管后带管回家的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295-2297.

R730.5

A

1007-8517(2014)24-0114-02

2014.09.17)

猜你喜欢

置管满意率导管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