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亦迷离风亦长

2014-09-18赵敏

牡丹 2014年9期
关键词:白玫瑰张爱玲文字

赵敏

轻柔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散漫地洒落在书架上。我的手指顺着排列整齐的书脊划了过去,静止在张爱玲的散文集上,就是它了。这个午后,邂逅张爱玲。

两年前,我漫步洛阳老城一个偏僻的小巷,在一个毫不张扬的小书店里相中了这本旧书。绿色的封面,繁体的书名。有趣的是,一枚红色的星形图案粘贴在封面的右上角,想来是买书之人爱极了这本书,极为珍视,才作下的一枚印记吧。

翻开书,一行娟秀的行书映入眼帘:雨亦迷离风亦长,应是女性手笔。“风”字被连笔拉得很长,散发着一种洒脱,也显示出一种刚毅。那是怎样一个女子,当时怀着怎样的心情喜爱着这本书?既然极为珍爱,又怎会使之流落到偏僻的旧书店呢?自然是无从考证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才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书既然到了我手,索性做个呼应,我信手在那行字下,签下静水两个字,也是签下一个缘份吧。

书的第三页上竟然有张爱玲的手迹。据说,字体的书写能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乃至修养。张爱玲的行笔,恰似小桥流水,又像一个个独立着的雨花石,亭亭玉立,卓尔不群。说不上十分秀丽,却有种韵味和风骨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如晶莹的露珠。原来见过她的一张旧照,掐着腰拧着身,算不上绝代佳人,气质气韵却冷艳深邃,让人感觉到距离和冷漠。她的形象与她的书写倒也相映成趣。

文如其人。这话确有几分道理。回想张才女在一系列的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无不凝聚着特立独行的风骨。在柴米油盐的日子中凝视阳光的舞蹈,那种叛逆和唯美的个性,也许令当时乃至现代的女性都心生戚戚,这也许就是一个成功的女作家不同于他人之处吧?

她的文字字字平常,又字字如玉,经典的句子在今天看来也令人玩味不止。我的一个好友几次谈到,张爱玲的文字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依旧充满着时尚,我对这个用词颇为赞同。时尚本是风,很快就刮过去了,然而,张爱玲可以用文字凝固住时尚,拂去淡淡的风尘,依旧光彩熠熠。她天生就有一种魔力,可以在瞬间罩住一闪而过的灵犀,同时洒下女性轻柔的感悟,并将这灵犀凝固在时光的隧道里,化作一枚枚晶莹的琥珀而流传后世。现在,依旧有不少女性喜爱着这些或者斑斓或者素雅的语言琥珀,常常把玩不已。且随手摩挲几句: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更衣记》)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狼籍的黑白的瓜子壳。(《连环套》)这些泛着波光的句子,在四十多岁的女子心里,被千万遍地抚摸过,千万遍地浸润过,常常化作了唇边的一抹娇洁梨花。

张爱玲的散文比起小说来,更多了一种家常味道。她的小说精致隽永,如化了精致晚装的淑女,而她的散文就像居家的小姐,随意而优雅。不要以为她就是阁楼上的小姐了,她的笔触常常在平常人家的情景剧里深入浅出。独特的语言,精准的描述,让平常的日子也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来。

《公寓生活记趣》里,一桩桩本来让人烦心的事情,在她的笔下都散发着生动自然的情趣:水管子里“嗡嗡”的响动声,被她描写成水管系统大发脾气;电车回厂的嘈杂声,犹如排了队的孩子愉快地回家,“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这里住着的房客,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也不可小觑了去:“开电梯的是个人物,不赞成儿子去做电车售票员,嫌不够上等。他自己要穿戴整齐了才去工作,且拒绝给不修边幅的客人开电梯。他终究是个有思想的人。”勾勒出了一长串琐琐碎碎的公寓生活之后,爱玲用简单的十个字打住了: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一整篇有情有味的描述,被这十个字顿了一下,在读者的心头轻轻一叩,由不得你不轻叹一声,心神惊悚了一下。到此,浅尝即止,作者不再多言,转而接着展现市井情趣:楼上孩子跑来跑去的踢踏声,晾晒衣服者的自律……她非常善于把握文字,她的文字灵性地穿梭于繁杂的生活里,以文化抒情的笔调绘出百调人生,又以文化观点为文字打上深深的痕迹。她的语言俏皮机智,时不时闪现出一处电光,让人眼前一亮。基于此,对于有人诟病她的作品缺乏激情,没有启发促进人生昂扬向上的精神,我很不以为然,不赞同这样偏颇的指责。正是由于她对生活细微的感受和描述,才表现出她对人生一切生趣的爱与追求,传递着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

张爱玲对色彩有一种天生的感受力,具有绝对的敏感。这表现在她对文字营造出的温度上的把握。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有温度的,所堆砌出的气场就表现出冷、暖的不同。在她的文字里,每一个主人公都让人觉得浑身充满凉意,忍不住产生爱怜的情愫。她的遣词造句没有大悲大痛,平平常常的语句往往幻化做一阵阵冷雨,总让人伤感。在《我看苏青》中,她这样写道:蜡烛放在热水汀上的一块玻璃板上,隐约照见热水汀管子的扑落,扑落上一个小箭头指着“开”,另一个小箭头指着“关”,恍如隔世……文明的口子是一分一秒划分清楚的,如同十字布上挑花。十字布上挑花,我并不喜欢,绣出来的也有小狗,也有人,都是一曲一曲,一格一格,看了很不舒服……日子过得像钧窑的淡青底子上的紫晕,那倒也好。

一件细小的物品,在她的笔下都被涂上了颜色,或者淡青或者昏黄或者烟紫或者惨白,总之都泛着冷冷的光,让人由温渐凉地悲从中来。读者的每一种感受,都来自她用文字营造出的情绪中。这种情绪感,使她的散文不会散得无边,却牢牢地抓住了读者。

在张爱玲这些散漫的文字旁边,这本旧书的原女主人,用极大的几个字表达了她读此文的内心波动:不安定的翅膀;而我凝视良久,似乎看到了一颗同样惴惴轻跳的女人心。

也许,张爱玲的人生影响了她的文字,也许是她的文字映射了她的人生。生于那样的一个家庭,生活于那样一个乱世,经历了那样一种爱情,致使她始终艰难地在生命缝隙中求生。她的小说,她的散文,都被涂上了一种悲凉的色彩,尽管她用机智富丽精巧脱俗的语言去装扮粉饰,也掩饰不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甚至拒绝同情后的哀鸣。在她生命终结的时刻,天空和大地一片静寂,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异国他乡随风飘散,令她的读者每每掩卷神伤。

而我,在一个阳光散漫的午后,透过张爱玲的文字,体会着她和这本书原来女主人的两个精神层面,不禁黯然神伤。

阳光照在书上,光束里有尘在舞蹈。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玫瑰张爱玲文字
白玫瑰与郁金香
九月雨
文字的前世今生
白玫瑰与郁金香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女性身份的困境体验——解读《红玫瑰与白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