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栽培技术要点
2014-09-18吴立英孙海霞
吴立英 孙海霞
摘要: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研究和不断的技术改进,摸索出一套鸡腿菇人工栽培技术方法,本文从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栽培及出菇管理等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按照该方法完全可以掌握人工栽培鸡腿菇的技术。
关键词:鸡腿菇;原种制作;出菇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94-1
鸡腿菇是因其形状似鸡腿而味道似鸡丝而得名。鸡腿菇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亚于草菇。鸡腿菇中含有20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另外鸡腿菇还含有抗癌活性物质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长期食用,对降低血糖浓度,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特别对治疗痔疮效果明显。鸡腿菇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含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食用后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肥胖症等。鸡腿菇对大肠杆菇、金黄色葡萄球菇、枯草杆菇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生长条件
营养。鸡腿菇能广泛地利用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及菌糠进行栽培;温度。菌丝生长范围3℃~35℃,最适22℃~28℃。出菇温在8℃~30℃,均能出菇,最适为16℃~24℃。出菇须低温刺激,低温子实体发育慢,个头大,高温时生长快,极易开伞,个头较小;湿度。培养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出菇空气湿度85%~95%,低于60%菌盖表面鳞片翻卷,温度在95%以上时菌盖易得斑点病;光线。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但菇蕾分化时和子实体发育生长均需要散射光照;酸碱度。菌丝在pH值2~10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pH值6~7,应特别指出的是:鸡腿菇子实体的形成需要覆土及土壤微生物代谢产物等的刺激。实验结果表明,用50%腐殖土加上50%煤灰渣做覆土材料效果最好,厚度以3~5厘米为宜。
2栽培技术要点
2.1原种制作(11月~翌年1月)
配方: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1%、维生素B1适量;常规方法:装瓶、灭菌、接种24℃~26℃下培养。
2.2栽培种制作(2~4月)
选用原种配方:杂木屑78%、麸皮20%、石炭酸钙1%、蔗糖1%;制作方法常规。
2.3栽培
栽培料配制(5~6月)。玉米芯78%、牛、马粪10%、草木灰6%、麸皮2%、石灰2%、磷肥2%;培养料的发酵。培养料的温度控制在65%左右。建堆高1.2~1.5米,宽1.5米较适宜,长度可因地而宜。上用木棍打孔透气,30~40厘米打一孔。建堆可在棚内或室内,无条件的也可露天建堆。堆上盖草帘或塑料薄膜,薄膜与顶料之间留有空隙,以免造成厌气发酵。建堆2~3天后,料温开始上升,达到70℃以上时,12小时后,翻堆,注意将原料堆内外料的位置交换,内部的翻外部,上边的翻下边。水分不足时应该适时补足。一般翻堆3~4次,以能见到料堆中上层部位至表层1厘米深处有20厘米左右的几种放线菌和纤维分解菌的白色或灰白色的菌丝和孢子。如有锅炉产生蒸气,可直接通料内,使料温升到70℃保持8小时,翻堆2~3次把温度降在50℃~52℃,并保持3天,即可播种。
2.4袋式栽培
一般适用20~25厘米×50厘米的菌袋,放4层菌、3层料,要装紧,接种量在15%~20%,叠堆发菌,在温度高时要并次排列,在温度低时要重叠排列,培训温度要控制在20℃~26℃,一般25天左右就可长满袋。
2.5脱袋覆土的出菇管理(7月~8月)
菌丝长满袋3~4天,即可脱去塑料袋进行覆土。将菌棒从中间断开,直立排放在畦面上,菌袋之间的间隙可以填入栽培料或覆盖上。覆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用含有一定腐殖质的,具有一定透气性的壤土,做为覆土材料,过筛后使用,加入2%的生石灰粉,把pH值调到8左右,加入0.2%的磷酸二铵或0.3%多元复合肥和5%~10%经充分腐熟的畜禽粪;用环保型杀菌、杀虫药剂水溶液对土壤实施喷雾至湿润(以手紧握成团不滴水落地即散为宜),闷堆24小时后使用。覆土的厚度4厘米左右,不少于3厘米,不多于5厘米;温度控制85%~90%,湿度控制在12℃~20℃,气温高时,每天喷水2~3次,并注意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刺激菌丝体迅速扭结,尽快形成菇蕾。菇蕾形成后,7~10天,子实体达到七成熟就可采收。
3 盐渍加工
3.1分级、护色
将采收的无病虫、未开伞的子实体进行分级,削去基部泥土,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在含0.03%~0.05%焦亚硫酸和0.5%柠檬酸溶液中,护色10分钟。
3.2杀青
用5%的盐水,将经护色处理的菇体投入,水再次沸腾后持续5分钟即可。
3.3盐渍
将冷却后的菇体投入饱含盐水中,并适当加盐以保持盐水饱合状态。
作者简介:吴立英,本科学历,磐石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