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语习得”研究看语法判断方法
2014-09-18时秋勇
时秋勇
摘 要:语法判断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对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否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作出判断。在运用语法判断时,给出学习者一个句子,要求学习者根据语言直觉判断它是否符合语法规范。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十分重要,在利用语法判断的方法进行研究时,首先要把握其局限性,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对这一方法进行完善。
关键词:二语习得 语法判断 信度 效度
作为最为常用的二语习得研究方法之一,语法判断已经成为众多以普通语法为理论框架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的数据来源,研究者根据语法判断的各种数据,对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本文重点对语法判断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探究,从而促进语法判断方法有效运用,使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语法判断
语法判断是一种常用的元语言研究方法,在语法判断的实验中,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精心设计句子,要求二语学习者对其进行语法判断,借此分析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这一研究方法提供的数据会因研究目的和理论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先行确定理论背景和研究目的,理论背景主要分为具体语法和普通语法,研究目的主要分为母语语言能力的研究和第二语言语言能力的研究。
二、语法判断的信度
信度指的是研究方法提供的测量数据的可靠程度,数据是否可靠可以通过反复的实验进行验证,高信度的测量数据能够经得住反复的检验。具体到语法判断的研究方法,信度就是在同一次的实验中,不同的二语学习者反映的情况是否一致,或者是同一二语学习者在多次试验的过程中的判断结果是否一致,前者称为受试间一致性,后者称为受试内部一致性。
经过漫长的研究过程,已经有研究者对于语法判断方法的信度提出了质疑,也就是质疑语法判断数据的可靠性。Ellis做过一个针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受试对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范不确定时,他们选择的判断方式往往是胡乱地猜测和一定的概率策略进行错误的判断,并没有按照实验要求的按照最基本的语言直觉来判断,这样就会导致重复实验前后结果的不一致。这样的情况是否就全盘否定了语法判断的研究方法?Ellis给出的结论是,不一致性的出现和给出的语法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他并没有公布更加具体的结论。他认为,从语法判断这种研究方法本身来看,前后一致的数据很难出现,研究者应该更加重视不一致的数据本身。
Gass的观点则是,语法判断研究方法的信度和语法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他进行了一项针对母语为汉语、汉语和日语的英语学习者的实验,测验的内容反映的是对于关系从句的学习状况,具体反映了习得层级关系: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介词宾语>领属成分>比较宾语。
这一层级关系反映的是,在一种语言中,如果出现以领属成分作为先行词的关系从句,那么在这种语言中就一定含有上述关系中的中位左侧的所有从句,也就是以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介词宾语为先行词的从句。根据上面的结论Gass做出了如下假设,判断的信度也会反映在上述的关系上,从左到右信度由强到弱,也就是说主语为先行词的从句的判断信度最强,比较宾语为先行词的从句判断信度最弱。Gass进行了一个实验,要求受试不仅对30个句子进行语法判断,还要对自己的判断信度进行评估。试验表明,只有3名受试前后的判断差距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对于那些在层级关系中信度较高的从句的判断有着很强的一致性,对于那些位于最右端的判断信度较弱的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利用这样的实验,Gass解释了语法判断信度较低的原因,并且排除了影响因素。针对Gass和Ellis的不同实验和不同结论,我们可以看出,Ellis更注重的是个体的差异,Gass则是着眼于整体差异。所以,在进行语法判断的实验研究时,在受试无法判断进行猜测得出的结果是没有研究意义的,这样的数据对实验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应当被计入实验数据。另外在进行报告时,应当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针对由于受试个体产生的影响,应当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信度。信度较低的实验得出的数据是没有任何实际研究意义的。
由于受到各种实际因素的制约,在实验中达到完美的信度几乎是不可能的,提高语法判断研究方法的信度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设计实验时,尽可能地选用常见的词汇语句,避免词句对受试判断确定性的影响;(2)丰富受试的选择,不能仅停留在对和错的基础上,设计多个不同度量值的选项,有利于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加实验的信度;(3)进行实验前培训,特别是针对一些非语言专业的受试,让受试具备判断语法的能力,避免实验结果的混乱。
三、语法判断的效度
效度指的就是实际测量的内容与预测量目标是否一致或者是吻合。针对语法判断的研究方法,指的就是语法判断研究方法能够反映的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语法判断的研究方法的作用是检验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普遍语法,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的结果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对无关因素进行排除。如前文提到的Ellis等很多学者都指出,语法判断的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受试的语言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受试的判断不可避免地受到判断策略等其他非语言能力因素的影响。
Ellis和Goss等学者都通过实验对受试在测试过程中的判断策略进行区分,发现受试在接受测试时往往使用包括翻译、语法规则回忆、感觉、补充等在内的策略对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范进行判断,并不完全依据语言直觉。由此可见,在运用二语语法判断方法进行研究时,实验结果反映的不一定是语言能力,很有可能是语言运用。二语学习者在接受测试时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判断,跟他们接受的课堂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者往往习惯先对句子进行翻译再行判断,这样的情况下提供的研究数据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只有在二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较高时提供的数据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Ellis等一部分学者认为受试在进行判断时依据感觉做出的判断是可靠的,但是,这完全受到受试的个人素养和教育水平的影响,并不能完整反映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受试在进行语法判断时,应用的是多种多样的判断策略,并不完全依靠最直接的语言直觉,受试之间的个人素质、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异较大,所以语法判断并不能完全反映语言能力,研究者在设计语法判断的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排除非语言因素的干扰。
排除干扰因素的策略有以下几点:(1)对受试对每一个句子判断的时间做出限制,在快速判断的前提下,减少他们运用推理手段的可能;(2)对同一语法规范进行测试时,应当使用不同的词,避免猜测;(3)对相关的句型进行测试的时候,要掺杂一定量的干扰句,避免受试意识到要测试的知识,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4)尽量避免容易产生语法处理效应的句子的使用。
在进行实验时,要对实验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实验进行精心设计,才能真正了解受试的语言能力。
四、总结
语法判断的研究方法虽然很常用,但是它本身也是十分复杂的,对实验的结果产生的影响非常多,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时,要充分认识到该方法的局限性,规避无用的影响因素,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对语法判断方法进行完善,以达到真正了解受试语言能力的实验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光磊,蔡金亭.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语法判断方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2]王小宁,曹志希.浅析二语习得研究中语法判断法的局限性.外语教学,2008(5)
[3]杭玲莉.二语习得中的语言测试工具.江南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