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普通高等院校推广管乐艺术的可行性分析

2014-09-18李文汇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推广可行性

李文汇

摘 要:高等院校管乐团(队)的建设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气氛的良好途径,更是展示普通高校学生精神面貌的窗口。本文拟从管乐艺术特殊性出发,探讨在普通高等教育中,以管乐艺术作为媒介,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等学校 管乐艺术 推广 可行性

音乐是重要的人文修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音乐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是音乐让我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更宽一点、活一点。”音乐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笔者多年从事管乐艺术的专业教学和普及工作,本文从经验出发,多角度讨论管乐艺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独特地位与意义,抛砖引玉,供同行们参考。

一、技巧入门相对容易,可以尽快用于艺术实践

任何一门音乐技艺的掌握都需要大量时间和方法练习,管乐的学习也不例外。但是,与其他器乐的入门学习相比,管乐具有简单、易学、见效快的特点,学生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演奏比较简单的乐曲。更进一步说,管乐比弦乐更容易学习掌握音准,尤其对音乐基础比较薄弱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与打击乐相比,管乐则能表达更为多样化和细腻的情感,具有丰富的旋律性。与键盘训练相比,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达到演出水平,不会占用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而且外出演出时携带方便。这正是现在国内的高等院校都以管乐作为音乐艺术推广切入口的原因所在。

二、合奏作品多且难度适中,可以较快进入团队合作阶段

管乐训练是实践性、合作性较强的艺术学习过程,普通高校管乐团(队)在经过初期的基础训练之后,就可以由易到难逐渐接触一些管乐合奏曲目。普通高校的管乐团(队)训练和演出实践不同于音乐院校专业学生的训练和演出实践,不能以专业性强弱或者技巧性的高低作为选择曲目的标准。但是,在浩如烟海的管乐合奏曲目中,仍然有许多适合业余演出团队的曲目。如比较简单的曲目《歌唱祖国》、《友谊地久天长》、《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演奏程度有所提高,还可以选择《欢迎进行曲》、《欢送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分列式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曲目。同时,普通高等院校管乐团(队)的训练与演出时除了集体合奏,还可以根据队员学习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难度的曲目进行演出和训练,力争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化,新颖别致,如《骑兵进行曲》、《双鹰旗下进行曲》。这些演奏曲目可以使管乐团(队)中的学生充分体验并参与到集体合作的氛围当中来。此外,基于管乐艺术的演奏形式丰富多样,各院校可组织排演独奏与乐队的曲目,如《冥想曲》(长笛与乐队),《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与乐队)、《大熊波尔卡》(大号与乐队)、《号手的假日》(小号三重奏与乐队)等。与传统的集体大合奏相比,在一定程度上给乐团(队)学生提供了一个促进管乐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以及可以大胆地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实践机会多

实践演出是管乐团(队)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管乐演奏时具有气势恢弘、音域宽广、音响丰厚、音色响亮辉煌、穿透力强、可在室内外环境下演奏的特点,所以,在学校的各类重大活动,如庆典活动、大型晚会、运动会开幕式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管乐演奏不仅能够烘托出热闹、喜庆、庄严的气氛,而且展示出了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

管乐实践演出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居委会、兄弟院校、各艺术团体、少年宫、音乐院校等联系合作,不定期邀请一些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以及喜爱并精通演奏的非职业人员共同举办演出活动,以小型音乐会、联欢晚会、消夏晚会等形式进行演出。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校内演出难以提供的艺术经验和表演机会,同时也能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们的演奏技巧及艺术水平,营造出专为普通高等院校管乐团(队)学习和实践延续、扩展和深化参与器乐演奏的多维环境和空间。

四、基础教育阶段已经有良好基础

1997年9月4日,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国家教委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促使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中,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至今,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17个年头。在这17年中,各中小学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极为重视,除了日常音乐课上普及的音乐知识,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在现在的中小学当中,绝大多数有自己的鼓号队,一些中学已经组建起了管乐队。经过多年的学习,各高等院校学生可以说都具备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及音乐修养。加之不少高校管乐团(队)招收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学生音乐基础比较好,其中不乏在入校前就已经能够出色地演奏乐曲的学生。这也大大方便了普通高等院校建立比较正规的管乐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曾说:“国外的管乐普及程度特别高,因为管乐特别有助于提高全民音乐素质,日本、美国,每个学校都有管乐团,甚至也有社区管乐团,每年还有很多职业、非职业型的管乐艺术节。中国近20年来管乐发展得很快,不过大家对管乐的认识局限在礼仪音乐,比如在奥运会、世博会的各种仪式场合。其实管乐的表现形式很丰富。曲目不仅有很专业、很严肃的,也能演奏流行音乐、爵士音乐。”

五、课程设置

由于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专业教育,所以普通高等院校管乐团(队)的课程设置方式方法不能照搬专业的管乐教学。

普通高等院校的管乐训练要遵循这样一个总体规律:引导学生在注重技巧、实践的同时,从管乐艺术欣赏引申到更广音乐类型欣赏。

普通高等院校管乐团(队)教学课程安排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比如,按照不同层次设置不同学习内容。

首先,对程度较低的学生的课程安排要以学习基础乐理知识、管乐吹奏基础知识,视唱练耳训练和管乐基本功的训练为主,这些是管乐团(队)日常排练及演出实践质量的基本保证。

其次,按照学生演奏技巧的不同程度设置管乐教学训练的曲目。如前文所述,曲目选择层次尽可能丰富,形式和风格方面也可以灵活多变。而且,普通高校的管乐素质培养不同于专业院校,演出对象大多是普通群众及普通师生,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应选择倾向于观众耳熟能详,受众群体接受度比较高的曲目。还可以选择近年来群众接受度比较高的曲目,如各种进行曲、圆舞曲等。此外,还可以选择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超级玛丽》等。

课程设置时还要注重演奏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学生演奏能力的高低,安排不同的独奏、重奏、合奏、协奏曲目。不仅丰富了演出形式,使观赏者喜闻乐见,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在技巧训练与实践演出的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管乐作品欣赏课,或者列出欣赏曲目,留做家庭作业。欣赏曲目的选择上,应该按照风格、类型及难易程度划分。从自己吹过的简单重奏欣赏开始,进入独奏和更加复杂的交响世界,进而到经典的艺术(例如歌剧)。音乐欣赏的一个重要逻辑就是在新作品中可以听到自己熟悉的乐器。

总的来说,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组建的管乐团(队)是通过激发学生对管乐的兴趣,鼓励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管乐艺术的实践学习当中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而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从实处着手,在高等院校推行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型人才。高等院校管乐团(队)的建设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气氛的良好途径,是展示普通高校学生精神面貌的窗口。

参考文献:

[1]乐器项目投资前期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2011年中国乐器市场评估投资报告

[3]关于组建中小学管乐团的思考.音乐周报,2006(9)

[4]高职院校组建管乐队的几点思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推广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群众文化音乐的推广及发展探讨
对我国推广大众体育活动的意义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