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与新模式的探索

2014-09-18陈杨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陈杨

摘 要: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是内蒙古农业大学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由于课程发展的需要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进行了三方面的教学改革: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了教师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 土壤污染与防治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环保、土地、农资等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生态农业、农业环境保护、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土壤污染与防治是农业类院校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根据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门课程属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粮食的尖锐矛盾。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质量与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生命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的土壤污染已相当严重,防治情况不容乐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农药化肥的过度施用,以及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增加,使污染土壤的面积超过千万公顷,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安全。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已经引起地下水硝酸盐超标、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污染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质量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势在必行。

一、教学改革的目的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在总结土壤污染与防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观念,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发展要求改革

由于这门课程是与实际联系相当紧密,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课程,其研究内容在不断更新发展,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改革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考试时靠突击应对,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必要。

二、 教学改革的效果

1.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是中国几千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和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传播对象,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种要素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表现出来,同时根据需要加以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讲授形式,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备课不充分,板书少等问题。

在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讲授中,笔者把这两种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例如,在讲授土壤重金属污染这章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点及存在状态用板书讲授;而向同学介绍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时,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动画,能够直观、准确地表达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可以加深学生对危害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重金属污染治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放映纪录片,介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修复技术和治理程度。两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外可以把教科书中公布的一些数据、案例与现有的、最新的网络查询的数据和案例对比,分析和评价我国土壤污染的发展和治理趋势。

农田系统中重金属的生态循环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件,经过加工、整理、提炼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的案例,然后讲授给学生,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在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讲授中,案例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向学生介绍土壤污染事故的发生地点、发生原因、污染状况(包括土壤、大气、水、植物、人)以及对污染土壤的处置概况和一些应对措施,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讲解,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教科书中重要的、污染严重的几种物质,分配给不同小组,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汇总数据,做成幻灯片,给其他学生讲解某种污染物的案例。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查阅、搜集文献的能力,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搜集的案例,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加强。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可以更换角色,使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所需,改进讲课中的不足,事半功倍。

3.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加强师生课堂互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进行课堂讨论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踊跃有序发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除了专门准备有针对性的讨论话题,在教学过程中也允许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随时提出质疑,大家一起讨论,这样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生活垃圾对土壤环境影响这个章节中,同学们共同讨论了哪些生活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生活垃圾属于可以重复再利用垃圾,以及如何从自我做起进行垃圾分类,为我国的垃圾处理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讨论中,同学们首先认识到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很大,从自我做起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其次认识到,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前提,垃圾只有分类才能进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而且垃圾进行分类还可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学生不仅要从自我做起还可以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相当明显,通过教学改革,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探索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洪坚平.土壤污染与防治.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孙霞,盛建东,蒋平安.土壤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和体会.高等农业教育,2011(7)

[3] 李振轮,李航,蒋先军.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3(9)endprint

摘 要: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是内蒙古农业大学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由于课程发展的需要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进行了三方面的教学改革: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了教师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 土壤污染与防治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环保、土地、农资等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生态农业、农业环境保护、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土壤污染与防治是农业类院校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根据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门课程属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粮食的尖锐矛盾。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质量与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生命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的土壤污染已相当严重,防治情况不容乐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农药化肥的过度施用,以及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增加,使污染土壤的面积超过千万公顷,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安全。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已经引起地下水硝酸盐超标、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污染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质量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势在必行。

一、教学改革的目的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在总结土壤污染与防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观念,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发展要求改革

由于这门课程是与实际联系相当紧密,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课程,其研究内容在不断更新发展,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改革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考试时靠突击应对,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必要。

二、 教学改革的效果

1.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是中国几千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和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传播对象,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种要素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表现出来,同时根据需要加以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讲授形式,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备课不充分,板书少等问题。

在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讲授中,笔者把这两种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例如,在讲授土壤重金属污染这章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点及存在状态用板书讲授;而向同学介绍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时,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动画,能够直观、准确地表达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可以加深学生对危害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重金属污染治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放映纪录片,介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修复技术和治理程度。两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外可以把教科书中公布的一些数据、案例与现有的、最新的网络查询的数据和案例对比,分析和评价我国土壤污染的发展和治理趋势。

农田系统中重金属的生态循环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件,经过加工、整理、提炼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的案例,然后讲授给学生,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在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讲授中,案例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向学生介绍土壤污染事故的发生地点、发生原因、污染状况(包括土壤、大气、水、植物、人)以及对污染土壤的处置概况和一些应对措施,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讲解,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教科书中重要的、污染严重的几种物质,分配给不同小组,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汇总数据,做成幻灯片,给其他学生讲解某种污染物的案例。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查阅、搜集文献的能力,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搜集的案例,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加强。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可以更换角色,使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所需,改进讲课中的不足,事半功倍。

3.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加强师生课堂互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进行课堂讨论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踊跃有序发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除了专门准备有针对性的讨论话题,在教学过程中也允许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随时提出质疑,大家一起讨论,这样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生活垃圾对土壤环境影响这个章节中,同学们共同讨论了哪些生活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生活垃圾属于可以重复再利用垃圾,以及如何从自我做起进行垃圾分类,为我国的垃圾处理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讨论中,同学们首先认识到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很大,从自我做起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其次认识到,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前提,垃圾只有分类才能进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而且垃圾进行分类还可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学生不仅要从自我做起还可以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相当明显,通过教学改革,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探索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洪坚平.土壤污染与防治.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孙霞,盛建东,蒋平安.土壤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和体会.高等农业教育,2011(7)

[3] 李振轮,李航,蒋先军.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3(9)endprint

摘 要: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是内蒙古农业大学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由于课程发展的需要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进行了三方面的教学改革: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了教师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 土壤污染与防治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环保、土地、农资等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生态农业、农业环境保护、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土壤污染与防治是农业类院校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根据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门课程属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粮食的尖锐矛盾。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质量与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生命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的土壤污染已相当严重,防治情况不容乐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农药化肥的过度施用,以及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增加,使污染土壤的面积超过千万公顷,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安全。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已经引起地下水硝酸盐超标、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污染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质量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势在必行。

一、教学改革的目的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在总结土壤污染与防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观念,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发展要求改革

由于这门课程是与实际联系相当紧密,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课程,其研究内容在不断更新发展,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改革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考试时靠突击应对,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必要。

二、 教学改革的效果

1.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是中国几千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和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传播对象,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种要素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表现出来,同时根据需要加以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讲授形式,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备课不充分,板书少等问题。

在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讲授中,笔者把这两种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例如,在讲授土壤重金属污染这章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点及存在状态用板书讲授;而向同学介绍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时,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动画,能够直观、准确地表达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可以加深学生对危害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重金属污染治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放映纪录片,介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修复技术和治理程度。两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外可以把教科书中公布的一些数据、案例与现有的、最新的网络查询的数据和案例对比,分析和评价我国土壤污染的发展和治理趋势。

农田系统中重金属的生态循环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件,经过加工、整理、提炼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的案例,然后讲授给学生,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在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讲授中,案例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向学生介绍土壤污染事故的发生地点、发生原因、污染状况(包括土壤、大气、水、植物、人)以及对污染土壤的处置概况和一些应对措施,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讲解,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教科书中重要的、污染严重的几种物质,分配给不同小组,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汇总数据,做成幻灯片,给其他学生讲解某种污染物的案例。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查阅、搜集文献的能力,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搜集的案例,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加强。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可以更换角色,使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所需,改进讲课中的不足,事半功倍。

3.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加强师生课堂互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进行课堂讨论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踊跃有序发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除了专门准备有针对性的讨论话题,在教学过程中也允许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随时提出质疑,大家一起讨论,这样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生活垃圾对土壤环境影响这个章节中,同学们共同讨论了哪些生活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生活垃圾属于可以重复再利用垃圾,以及如何从自我做起进行垃圾分类,为我国的垃圾处理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讨论中,同学们首先认识到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很大,从自我做起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其次认识到,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前提,垃圾只有分类才能进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而且垃圾进行分类还可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学生不仅要从自我做起还可以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相当明显,通过教学改革,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探索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洪坚平.土壤污染与防治.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孙霞,盛建东,蒋平安.土壤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和体会.高等农业教育,2011(7)

[3] 李振轮,李航,蒋先军.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3(9)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