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东乡古民居及其雕饰艺术

2014-09-18章晓斌马阿林

档案与建设 2014年5期
关键词:开间门楼东乡

章晓斌 马阿林

(镇江市城乡建设档案馆,江苏镇江,212000)

镇江东乡,指今镇江新区大港街道和大路、姚桥、丁岗三镇境域。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应包括京口区的谏壁。在该地许多族谱上,我们可以见到东乡痕迹。如:大港《润东下令吴氏宗谱》、大路《润东崇贤里王氏族谱》、姚桥《润东王沙姚氏族谱》、丁岗《润东兰埜解氏族谱》,以及谏壁《润东王氏家乘》等。

镇江东乡以其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历史积淀,在镇江乃至江南的历史进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西周初年,泰伯、仲雍奔吴,东周吴王余昧四年(公元前527),葬于大港北山靠背山山顶。大路唐代成陆,境内圌山自唐以始,历代均为军事重地。姚桥则是形成于圌南沿江的十里滩涂上,时称王沙。明成化年间姚氏购置沿江“南新岸”形成姚家桥的集市。丁岗孙氏则于宋靖康时勤王,帝嘉奖其忠义,赐润东丁岗田百顷以为子孙食邑。至明万历间,孙氏散处四方,而润东丁岗者独盛。谏壁,古称练壁,自西汉见于史籍。

千百年来,特别是清以来,生活在东乡这片土地上的乡民,勤劳淳朴、善良敦厚,他们或经商、或水运,为自己和后人置下了成片的产业。从东乡遗存的大片古民居中即可看出,这里的乡民曾经辉煌过,曾经过着富足的生活。

近三年多来,我们通过不停地寻访,调查到在整个东乡大大小小687个自然村落中,存在着上百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号称九十九间半的建筑就有好几处。

东乡的古民居从外表看,极为普通,并不高大,有些甚至可以形容为低矮,不似北方建筑那样高大和张扬。其建筑风格多为三进五开间、四进五开间,也有一进五开间、两进五开间、五进五开间,甚至七开间的。一般后一进、或者后两进为二层楼建筑。主建筑两侧还有两排耳房(俗称下房)。“而与徽派建筑近乎张扬的雕刻相比,镇江建筑雕饰则显含蓄。大门正面一般不作过分装饰,多为高大简洁的清水磨砖墙,门前置圆形抱鼓石或方形门枕石,其上雕刻生动的珍禽瑞兽或植物花草。考究一点的民居,则在檐下挑出青砖门罩,但也是极其简洁概要,绝不似徽雕般风芒显露”(练正平语:《镇江传统古建筑遗产及其雕饰之艺术特点与生存状况调查》)。

说起东乡民居,就得说说大路民居。大路镇的历史悠久,但街市的历史不长,仅200余年。保存有清代以来众多的民居建筑,可以说是大路镇的一大文化特色。关于大路古民居,相关资料甚少,仅见《大路镇志》(2000年版)有过简略介绍。据《大路镇志》介绍,大路镇的民居建筑有四大特点:一是民居高度,从前清、晚清到民国呈现出由低矮向高大的发展过程。民宅前檐高度六尺六(2.2米),不得超越七尺七,连风火墙都不设置,显得苍老古朴。此后建筑高度不断突破,清末民初民居前檐有的可达4~5米以上,屋顶建屋脊,屋脊正中设图饰,两端翘起,山墙上建风火墙,有的迎面也建风火墙作为装饰。二是民居规模,正常民居一般为1~3进,个别达到4~5进,每进之间两侧建有厢房,房屋高度由前向后呈步步高态势,房屋进深寓意“庭院深深”,显示其富有。而房屋阔面也由一般3间,发展为5~7间。三是建筑模式有门额、抱鼓石、雕刻、厅堂、天井等。四是民居的砖雕、石雕、木雕内容丰富,手法娴熟,技艺高超。

要说镇江雕花门楼,不得不说东乡雕花门楼;而说起东乡雕花门楼,又不得不说大路雕花门楼。其内容丰富的雕花门楼,栩栩如生的人物、植物和动物造型,技艺娴熟的雕刻手法和想象力丰富的寓意典故,无不让人惊叹!大路的这一奇特现象,引起了我们对镇江雕花门楼的寻访。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镇江雕花门楼的过程中,几乎走遍了大路镇226个自然村中的80%。据不完全统计,在镇江境域内现存的120多座雕花门楼中,有90多座在东乡,而东乡的90多座雕花门楼中,有近60座在大路。

大路门楼最有名的要数位于大路镇街南西路29号的苏家大院了。传说大路镇以前从小港到新港是一片荒滩,小路很多。当时有位赵姓的在此建屋做生意,后迁来人逐渐增多,形成街道,取名大路。苏宅就位于大路镇上。据说大路镇上半条街都曾经是苏家的。苏家大院,原为四进七开间平房,现存两进五开间。第二进天井有雕花门楼,“文革”期间雕花被毁,仅存“畊讀傳家”门额及部分残留图案。第一进为磨砖门楼,下置石马(抱鼓石)一对,上雕凤凰、牡丹,基部雕蝙蝠(福)鹿(禄)鹤(寿)。北侧门楼第一层额枋通景镂空砖雕梅花、菊花、荷花、牡丹四时花卉,花卉之间隔以三组戏文故事:左边为方亭两人,其中一人坐在桌前,手挥纸扇,在向站立之人说着什么;中间为三位站立之人,周边饰以蝙蝠祥云,其中一人在向身后有孔雀羽毛之人下跪行礼;右边似有站立之人,仅剩花坛里盛开的牡丹。第二层额枋通景雕有五代荣封戏文故事:左侧雕有漏窗的围墙亭内亭外站立四位身着官服之人;中间“五代荣”碑两侧分别端坐四人;右侧雕有漏窗的围墙尽头停着一辆车,旁边立着一个人,圆圆的车轮清晰可见。第三层额枋中部隶书阳刻“畊讀傳家”四个大字,左右兜肚为状元及第场景,四周饰以卷草拐子龙纹。第四层额枋,除左侧尚残存庭院和古树、祥云外,还有数位站立之人残迹;中间全被铲平;右边身后着孔雀羽毛之人正欲和另一人走进门内;过门石两侧为砖雕夔龙捧寿。

大路的雕花门楼大部分均为单座门楼,而到了姚桥,雕花门楼的建筑形式就起了变化,除了单座雕花门楼外,还在门楼两侧影壁加有雕花。如儒里朱氏祠堂的“虹井流芳”门楼,左右影壁上部也雕有砖雕,整爿墙组成了一座完整的雕花门楼。再如儒里西街98号的朱氏宅、夹沟张的张氏祠堂,及至向东,如埤城的务本堂、新桥的九十九间半。除了大面积的图案之外,还有成排的福禄寿喜异体字,如朱氏祠堂门楼加上影壁共有福禄寿喜异体字79个(两侧分别为25个,中间为29个),儒里西街98号的朱氏宅共有福禄寿喜异体字87个(两侧分别为27个,中间为33个),讲道村18号的朱宅有福禄寿喜异体字33个。

东乡古民居除了砖雕门楼之外,还有少量的石雕,均采用汉白玉大理石制作而成。其种类有门当(抱鼓石)、过门石、地袱和柱础,以及天井里少量石雕地砖。

王家弄52号的“尚不愧于屋漏”门楼,是一座石雕门楼,全部用石构件拼装而成。额枋上有三块石雕,分别为双凤捧寿、双龙捧寿、双麒麟捧寿。苏家大院第一进和第二进大门下置石马(抱鼓石)各一对。第一进为长方形,平雕花草拐子纹和凤戏牡丹图案;第二进为圆形,高浮雕凤戏牡丹,圆边饰以平雕卷草纹。基部雕蝙蝠(福)奔鹿(禄)飞鹤(寿),立面还雕有双喜字样。过门石上雕有二龙戏珠,地袱为石雕莲花基座,雕有如意花和麒麟、凤凰等吉祥动物。宗张巷118号张豹文宅,额枋中层为大理石门额,阴刻楷书“瑞霭盈门”4个大字,大门过门石及挂牙和两边柱础、地袱均用白色大理石,挂牙和地袱均雕有缠枝花草纹图案。前后天井中央石板分别雕刻有五福捧寿和鲤鱼跳龙门图案。

在东乡古民居中,木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数量不多,但在部分古民居中仍有精彩之处。梁上的柁墩、雀替,走马楼上的廊道、楼沿,卷棚上的月梁、檩托,隔扇上的裙板、绦环板,檐下的牛腿、撑拱等,大都有木雕图案。

宗张巷118号张豹文宅,雕花门楼进入第二进天井处的过道两侧格栏上雕有四幅木雕图案,一面左右分别为宝塔麒麟,一面左右分别为植物和瑞兽;敞厅残存的几扇隔扇门裙板和绦环板上也都有木雕图案。第二进敞厅卷棚月梁上、下层檩托有十六幅不同木雕戏文人物图案。上层檩托两头为象首状,下层檩托雕其中有武打场面的戏文人物。第三进楼房五间两厢楼沿木雕繁缛,内容为戏文故事、飞禽走兽、吉祥图形,下饰木雕流苏。原漆成红色,显得富丽堂皇。王家村24号肖宅,第二进二层楼五间两厢楼沿雕有戏文故事、花草动物、吉祥图案,其群象图五头大象,形态各异,活灵活现,令人叫绝,整块木雕完好无缺。郜家村154号郜宅,隔扇条环板上雕有二十四孝故事图案,裙板上雕有花卉图案。

在镇江东郊一个小镇能集中出现如此大规模、高水平的砖雕、石雕、木雕十分罕见,而且民居建筑也有着很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有着丰富的内涵。走在东乡,应该是个寻找美丽的过程。东乡应该是一个能带给你惊喜的地方,拐个弯、转个角,或许就能发现来自明清年代的风景。

猜你喜欢

开间门楼东乡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东乡记忆
一个我从未抵达过的地方——东乡
快乐东乡娃
皇帝为什么又被称为“九五之尊”
大开间剪力墙结构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福绥境胡同50号“开间更新”院,北京,中国
前门楼子九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