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的政治启蒙老师龚荫荪

2014-09-18朱正中戴姝黎

档案与建设 2014年5期
关键词:表舅陈氏淮安

朱正中 戴姝黎

(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淮安,223005;淮安市博物馆,江苏淮安,223001)

1952年秋,周恩来、邓颖超到上海检查工作,特意请上海市委派人将华东机关幼儿园保育员龚志茹接到他们的住地。周、龚表姐弟二人时隔42年相见,互相谈了很长时间,从童年趣事谈到人生家庭,共同回忆了童年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周恩来满怀深情地对龚志茹说:“就童年所受教育而论,表舅可算是我政治上的启蒙老师。”

一、密切的亲戚关系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攀龙从绍兴携家来到“壮丽东南第一州”的淮安当师爷。周攀龙有四个儿子:长子贻庚;二子贻能,后改名劭纲,周恩来生父;三子贻奎;四子贻淦,周恩来养父。周劭纲在23岁时娶清河县(即清江浦)知县万青选的女儿(人称十二姑)为妻。翌年,1898年3月5日清晨周恩来诞生,取乳名“大鸾”。万青选,咸丰十一年(1861)以监生署清河令,“三知清河县事”,官至“淮安府同知”,是个很有声望的地方官。他两房夫人共生18个儿子、14个女儿。《淮阴市志》记载:“其子万立钰(周恩来八舅),精于水利,对乡邦水利多参与,颇有建树,他能通过看水色,测知上游洪水的来水量。”

1899年初,周恩来的嫡亲四叔(大排行十一叔)周贻淦因肺结核一病不起,肺痨在当时属不治之症。四叔新婚不到一年,还没有子女,将面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习俗谴责。而四婶陈氏因丈夫将逝,也将被世俗所鄙视。周恩来是周家四房中的头男长孙。然而,父亲和母亲万冬儿为使四弟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有所慰,也使弟媳陈氏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毅然将自己不满周岁的爱子过继给他们“冲喜”。

周恩来嗣母陈氏,其父陈源是个老秀才,兼通医理,亦绍兴人氏,与周攀龙先后來淮任职,先住清江浦,后调任宝应。陈氏生于宝应,上有两姐,人称陈三姑。母亲是山东袁状元家的四小姐。陈氏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自幼善书画,好诗文,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丈夫撒手西去,从此,她把年幼的周恩来当着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倾注了全部心血。嗣母陈氏与生母万十二姑和乳母蒋江氏共同抚育周恩来成长。

龚志茹的父亲龚荫荪,即周恩来的“表舅”,祖籍常州。其父龚怀朴早年来淮安任职,分管财粮,其时娶了山东袁状元家三小姐为妻。龚怀朴老先生与陈源老秀才是连襟,是陈三姑的三姨父,龚荫荪是陈三姑的姨表哥。周恩来是陈三姑嗣子,故称龚荫荪夫妇为姨表舅和表舅妈,称龚怀朴老夫妇为三姨公、三姨婆。龚老先生在周恩来出生前早已过世,只留下龚荫荪这个独生子,龚荫荪成人后娶南京一大户人家的女儿蔡氏为妻,生有三个孩子,其中长女志茹,长大鸾三个多月。故龚志茹与周恩来是姨表姐弟关系。慈祥善良的三姨婆看陈氏娘俩孤儿寡母的,内心特别同情,尤怕年幼的大鸾有个闪失,就向陈氏建议,让大鸾认她的儿媳蔡氏做干妈。因蔡氏属牛,在淮安“牛”、“留”同音,认了属牛的妈妈,大鸾就可以长留人间了。陈氏对老人的这番良苦用心非常理解,十分感激,欣然同意。山东袁状元家还有个二小姐,也就是龚荫荪与陈氏的二姨娘,嫁给了周恩来的嫡亲八舅万立钰为妻。说起来彼此都是有着亲密关系的亲戚。

二、难忘的龚氏塾馆

1907年,周家日趋破落,靠借债度日。由于生活的艰难,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和嗣母陈氏终因积劳成疾相继不幸去世。此时父亲周贻能在外,9岁时周恩来作为兄长,带着两个幼小的弟弟周恩溥和周恩寿返回淮安。在三婶杨氏(大排行八婶)和乳母蒋江氏的帮助下,周恩来过早地挑起了家庭重担。但他不愿把年华耗费在这庸俗无味的生活中,热切地期盼着摆脱这琐碎事务,投身到知识的海洋中去。表舅龚荫荪知道周恩来的困难处境,对他的勤奋好学、博闻强识、天资聪慧及操持家务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舅觉得周恩来这孩子太累了,这样下去不仅身体累垮了,还把学业荒费了,便慷慨解囊,帮助解决周恩来生活上的困难,还主动上门让他到自己的家塾读书学习,并激励他奋发读书,立志成为国家栋梁。

龚氏家塾,坐落在东岳庙附近龚宅的一幢宽敞明亮的大屋里。这屋本是龚家外客房,因龚荫荪不常在家,就改作教馆之用,三间房屋里摆着十几套课桌,供十几个幼童读书、写字之用。塾馆里除龚荫荪的三个子女之外,其他都是龚氏亲友邻里的小孩,其中还有三个女生。

在龚家,表舅龚荫荪不是单纯地讲授文化知识,而是侧重进行立志启蒙教育,讲历史上的人中豪杰。他的言传身教,不但让周恩来学到了丰富的书本知识,还学到了很多社会知识。龚荫荪带头剪辫子,不信鬼神,不让女儿缠足,主张男女平等。他的塾馆办得文明、开放,允许两个女儿和周恩来及两个弟弟一起读书,共同学习,一起组诗做游戏等;允许学生读一些近代科学与西洋文明的新书和报刊;还破例允许周恩来到自己的内室书房看书,使得周恩来读到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邹容的《革命军》,严复的《天演论》,还看了《中华时报》及章太炎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等。这使周恩来眼界大开,可说是为今后成长奠定了思想基础,正如周恩来自己所言:“当时虽然读不大懂,却启发了我的爱国民族思想”。

在龚家,周恩来不仅知识上受益匪浅,精神上更是心情愉快。每年旧历二月十三日,龚荫荪夫妇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给他过生日。周恩来十岁那年,龚荫荪夫妇给他做新鞋,制新衣,从头到脚焕然一新。在龚荫荪的政治启蒙下,周恩来自幼树立了爱国思想。周恩来与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在小朋友中间也很有威信,课余时间周恩来总是活动的中心。孩子们喜欢玩一种捉“洋人”的游戏。在周恩来的导演下,有的小朋友作“中国人”,去捉另一部分“洋人”,捉到就交“法官”审讯。小恩来经常担任小法官的角色,他“执法”不徇私情,总是要被审的“洋人”保证“不侵犯中国”之后,才挥手释放他们。

三、心中的政治启蒙老师

周恩来表舅龚荫荪家资甚丰,受教良好,到过日本,受过新学。家中藏书相当丰富,除许多古籍外,也有小说、戏曲一类的文学读物,还有一些宣传近代科学与西方文明的新书报刊。他在上海、苏州、南京、青岛等地还开办了一些书店或商铺,所以他经常出门在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思想也逐渐趋于激进。他先是膺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派思想,后来信奉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有幸结识了孙中山等一些革命党人,最后成其忠实追随者。他利用自己的书店、商铺来销售进步的书刊、报纸,传播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的革命思想,并不惜变卖家产资助孙中山的爱国革命活动。

表舅龚荫荪一旦回家,就喜欢和周恩来谈诸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关天培的虎门殉国,清廷割地赔款的伤痛,太平天国洪杨之乱的前因后果,当时进步人士改造中国的革命决心。他给周恩来讲得最多的是孙中山的革命经历。说革命党人信仰他的三民主义,更敬仰他的人格品质。讲孙中山几年来在南方直接领导了六次反清武装起义,特别是在广西镇南关起义中,亲临炮台,点火放炮,参加作战,鼓励、指挥起义军英勇杀敌。尽管同盟会内部意志不一,他仍以救国大业为重,奔走呼告,继续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起义。周恩来听了由衷崇敬孙中山,称赞其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英雄,表示长大了也一定追随他。此时表舅因势利导地对周恩来说:你小小年纪有这个志向很可贵,但要从少年做起,向这个志向努力,在学业上精益求精,在品行上注重修养,长大后定可担当“治国平天下”的大任。周恩来心领神会,点头时内心在发誓:表舅请放心,我决不辜负您的希望,一定要做社会精英、饱学之士,将来为国家民族服务。

表舅龚荫荪每次和他谈心时,周恩来都听得非常认真。他从表舅的谈话中了解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也知道了社会上还有许多仁人志士在为改造旧中国而努力奋斗。周恩来也会经常提出一些朴素的政治问题,间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舅十分喜欢他的这个才气十足的小外甥。一次表舅回家不久又要外出,得知消息的周恩来拉着表舅的手说:“舅舅,你带我出去吧!我也要出去为国家、为民族闯一片新天地。”表舅搂着他说:“大鸾,你的志向很好,你现在太小了,等你长大了,我一定带你出去。”周恩来流着泪点着头。自那以后,他天天盼望自己快点长、长得高高的,以便能跟着表舅出去干一番事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在周恩来的思维中不仅出现了“国家”及“民族”的概念,而且还在岁月中不断强化和升华,以至于离开淮安才一年,年仅13岁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响亮口号,为自己立下了鸿鹄之志。

1909年底,腐朽的清朝政府了解到龚荫荪受同盟会的派遣去湖北组织领导新军起义之事,突然下令抄封了龚家,没收了全部家产,将所住人员扫地出门。那天,表舅已去武汉,三姨婆失魂落魄地带着儿媳蔡氏和孙子孙女等,从淮安西门上船去清河她二姐万家时,其他亲友唯恐避之不及,周恩来却流着泪赶到运河边,为表舅的家人送行。

“我政治上的启蒙老师”,这是周恩来对龚氏塾馆生活情景的深刻记忆,是对这段学习状况的深情感激,是对表舅龚荫荪亲情如父、爱国忧民、修身齐家的浓情概括,是对他后赴奉天求学而奠定政治思想基础的充分肯定,是“你没有辜负我父亲对你的希望”而给以表姐、表舅的慰藉,是对他后来之所以能投身革命、报效国家、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最好的诠释。

猜你喜欢

表舅陈氏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陈氏太极拳:拳小,艺精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如此捷径
表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