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2014-09-17乔淑霞
乔淑霞
摘 要: 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保证高校英语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夯实学科和教学知识基础,提高学科教学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反思能力;通过交流和学习,强化职业信念;以教学为平台,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师 专业素质 反思意识 职业信念 科研意识
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其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传统的以认知发展为主要目标和导向的外语教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发起并领导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1][2]和高校英语课程改革[3]。然而,反思改革的历程,既有可喜的成就,又有许多不足,不足之一就是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重视不够[4]。根据对近十年(2000-2009)国内11类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文章进行分析,以教师为主题的文章比例很小(13%)。这说明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科研对英语教师的研究数量匮乏,明显滞后于英语教育改革的现实。周燕认为:“能否真正落实大学英语教改思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都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的提高。”[5]著名课程学学者Stennhouse[6]曾尖锐地指出:“把握改革关键的是教师,而不是别人。”英语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现实和英语教学实践十分有力地说明,教师是改革最重要的媒介。要想取得改革的预期结果,作为实践者的英语教师需首先提高与改革目标相吻合的专业素质。
1.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Schn[7]强调实践知识的重要性;Shulman[8]强调教师对学生和教育环境的掌握;Freeman[9]指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感知;Bertels[10]认为学术知识在外语教师专业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张莲[11]认为教师要有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能力;刘润清[12]认为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周燕[5]、戴曼纯、张希春[13]认为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吴一安[14]对我国30所高校的213名优秀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极其重要。通过对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梳理,择其精要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外语教育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1学科教学能力。
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基础上的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是外语教师通过系统的培训所掌握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技能。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专业基础知识不仅包括本专业的历史和现状,还包括本专业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前沿科研动态。教学知识是对学科知识筛选、加工和再组织而形成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活生生的课堂教学。换言之,动态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知识的源泉。教师必须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随时随地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审视、加工甚至调整既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科知识是充分尊重和适合教学特点及规律的知识,教学知识是充分尊重和适合学科知识体系特点的教学知识,这两类知识不再是两个各自完全独立的概念,而是经过磨合的知识,产生1+1大于2的效果”[14]。研究表明,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拥有良好的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1.2反思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反思性教学。Schn[7](P334)从实践的角度指出:“反思性教学就是从业者(教师)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Wallace曾把教师的成长概括为三种模式:(1)匠才模式:此类教师依赖观察和模仿有经验的教师和自己的经验积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2)应用科学模式:教师学习与外语有关的理论课程,用理论指导和改进教学;(3)反思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结合理论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水平[15]。显然,反思模式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我国绝大多数外语教师教学任务重,出国进修机会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反思的模式,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反思意识是外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1.3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指的是英语教师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包括敬岗爱业,关心爱护学生等方面。毋庸置疑,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一定坚守自己的职业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贯彻到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正如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威廉姆斯和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尔登所指出的:“教师的职业信念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16]具体来说,一个有职业信念的英语教师,会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同时明确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在整体课程中的位置。在职业信念的引导下,英语教师不是被动地而是积极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协调者和积极个性的培育者,不断促进学生以素质为重心的健康发展。
1.4科研意识。
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英语教师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科研,优秀的英语教师更会自觉地将科研视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向科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充分认识到科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新方式,做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以此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正如一名优秀英语教师所言:“如果要真正能在教学中升华、求新,就要得益于科研,特别是行动研究,……有了问题想解决问题,想创新,想做点什么,我就把我的学生、我的教学当做试验田,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看看理论啊,看看这方面的行家、国际上的专家是怎么说的,找机会向他们学习。”[14]归根结底,英语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对学科知识的不断追求,对教学的不断思考和叩问,以及对科研理论的创造性运用,这一点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育专家的共识。endprint
2.培养途径
2.1夯实学科和教学知识,提高学科教学能力。
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李观仪[17]曾指出,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的前提是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知识包括流畅得体的说写能力、应用自如的听读能力、标准清晰的语音语调、广博的语法知识和较好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然而,具有这些学科知识并不意味着其就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他/她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知识。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确定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并善于根据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体系的了解。如前文所述,学科教学能力是建立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基础上的,仅有学科知识或仅有教学知识的英语教师都不可能是优秀的甚至合格的英语教师。
2.2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反思能力。
美国哲学家Dewey[18]曾指出,反思是促使人成长的内在机制。毋庸置疑,英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促其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其专业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案及决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视反思性思维为新知识来源,借此丰富教学智慧。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因此,英语教师要做到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如通过教学档案袋、反思教案、教学日志及观看教学录像等方式,思考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反思意识和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2.3通过交流和学习,强化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教师成长的原动力,也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出发点。有较强职业信念的英语教师会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做到课上一丝不苟,课下平等相待,取长补短,这一点是优秀英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这种专业素质一般是通过交流和学习而积淀的。交流和学习有多种形式,如国家级和省级的授课比赛;进修或访学;校本或校外培训;青年教师成长项目;学院自建的教师学习群体;各级英语学习策略和教学研修班,等等,这些形式为强化教师的职业信念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机会。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同行之间相互讨论,并观摩高水平的课堂演示,这些一方面为开拓教师的思路带来了灵感和指导,另一方面为他们的职业信念注入了持久的影响力。
2.4以教学为平台,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证性研究显示,科研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推动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为英语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英语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以适应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因此,在领悟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教学为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同时拓宽科研视域,不断延伸知识结构,寻求改进教学方法的路径。事实上,英语教师从事科研比教育研究者更有优势,因为他们身处教学第一线,掌握教学第一手材料,如对教学进行自觉的科学研究,无疑会极大地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高中英语课程(试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全国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a.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b.
[4]吴一安.外语教师研究:成果和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32-39.
[5]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8-409.
[6]Stennhouse,L.Research as a basis for teaching[A].In J.Rudduck & D.Hopkins(eds.).Research as a Basis for Teaching:Readings from the Work of Lawence Stennhouse[C].Oxford:Heinemann.1985.
[7]Schn,D.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London:Temple,1983.
[8]Shulman,L.K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1-22.
[9]Freeman,D.Teacher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A model of teaching and related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1989(1):27-45.
[10]Bertels,N.How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read academic article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3(7):737-757.
[11]张莲.外语教师课堂决策研究——优秀外语教师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12]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3]戴曼纯,张希春.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42-46.
[14]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99-205.(4):262-270.
[15]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16]Williams,M.& R.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UP,1997.
[17]李观仪.我的英语学习和教学[J].外国语,2003(1):50-55.
[18]Dewey,J.How We Think[M].New York:D.C.Health,1933.
本文是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重点项目《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QGJ13B3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