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思考与对策
2014-09-17张启莲
张启莲
摘要: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医疗付费方式变化虽使患者受益,但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仍是 “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因素,困扰着政府和社会,因此医疗机构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责无旁贷。本文对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控制对策。
关键词:医疗费用 不合理增长 对策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医疗保险保障体系的全民覆盖,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仍是困扰老百姓健康保障及医疗保障体系持续稳定的瓶颈。以公益性为宗旨,为全民健康提供服务的公立医院应当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
一、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原因
(一)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生诱导性需求导致不合理费用增长
在患者就医过程中,由于服务信息不对称,医疗费用主要受医生的诱导性行为而产生,在目前的医疗市场环境下,一方面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缺失,看病、诊疗、检查等决定权大部分掌握在诊疗医生的手上,患者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医生处于主动地位,对检查和用药拥有主导权,如果医生出于经济利益和医疗安全考虑,较多选择价格较高的检查和用药,或为增加“保险系数”采取“拉网式”检查和用药,甚至诱导消费,这成为医疗费用上升的重要原因。
(二)医疗机构经营管理的导向误区
由于目前公立性医院所得到的财政补助远不能满足医院正常经营需要,医疗服务收费仍是医院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医院的经营者产生逐利行为,把医疗服务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重要的业绩考核指标,导致医生在诊疗服务中选择一些与病情及其经济能力不相符的治疗手段,收取更高的费用,以完成自身的考核指标,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从而加重病人的负担。另外在管理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导致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的失控。
(三)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不足,导致诊疗费用增加
由于广大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缺失,以及对健康的刚性需求且诊疗技术和手段日新月异,患者会要求医生选择一些与自身经济能力及病情不相吻合的高价治疗方式,如高档药品、高值耗材、高精技术方式以及与病情不适宜的高端诊疗项目,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加重病人的负担。
(四)不合理收费导致不合理费用增长
在极少数医院采取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等方式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如医嘱为新生儿护理或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同时又收取其它级别护理费用。有的医院自立项目、自定标准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扩大收费范围。如应使用二级医院收费标准的套用三级医院收费标准,一些包含在收费项目内的一次性材料或服务项目而另立项目单独收费。如收取一次性手术卫生材料费的同时,还对手术中使用的棉签、医用胶布、一次性手术帽、口罩、一次性手术巾、一次性麻醉包、接生包、一次性鞋套等另行计价收费。这种不合理收费也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的对策
(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诊疗水平。首先,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医疗职业道德学习,提高道德水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病人身心健康为中心,以最低的费用最恰当的治疗方式为病人服务。其次,不断改进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费用水平,减少院内感染、误诊、误治等事件的发生,避免对患者造成身心痛苦和伤害、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诊疗费用现象的发生。最后,规范诊疗行为,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费用管理模式,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提高认识,改变经营理念,推进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首先,加强内部管理,控制运行成本。根据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绩效分配制度,运用绩效分配手段控制医疗费用。彻底改变仅以经济指标作为绩效考核和分配的制度,以服务数量、质量、医德医风、科研教学等全方位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绩效考核。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医疗费用的实时监控。利用医疗费用管理模块的功能,使医疗费用控制从过去阶段终末质量管理过渡到各环节医疗费用的实时管理,对病人费用落实到科室、医生,实现责任到人、实时控制。如门诊医生诊疗信息平台实行提醒告知制,可提醒医生当月的平均处方金额与医院控制金额的差距。通过信息管理手段,使科室、治疗组、医生均次费用置于管理人员监控之下,以便及时指导、协助科室做好平均住院日缩短、药品耗材使用等,提高管理的实效,切实降低医疗费用。
(3)通过宣传,加强对患者的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文字报道等媒体、社区专栏、医疗机构宣传栏,做好居民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引导患者有序就医。要通过宣传让患者能清楚地了解,哪些疾病可在门诊诊疗,哪些疾病需住院诊治;哪些疾病需在三级医院诊治,哪些疾病可在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各种常见疾病的入、出院标准和双向转诊的节点,从而充分提高各类医疗机构资源利用率,实现合理引导患者分层就医,避免小病大治、急病慢治,并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
(4)完善物价管理制度,加强收费管理,规范服务收费行为。加大医疗项目收费的物价政策与收费标准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完善收费信息系统建设,坚决杜绝自立项目、分解项目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同时将物价管理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做好收费标准价目信息公示栏,完善住院病人收费日清制度、结算费用审核制度,将医嘱单、申请单、报告单、费用清单核对无误后再予以结算。并确保收费投诉渠道的畅通,及时处理患者关于乱收费行为的投诉,切实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杜绝不合理收费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增加的现象发生。
总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对于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提高其生活质量,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医疗机构自身的服务支出得到应有补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医疗机构要强化内部管理管理,积极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确保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医疗保险基金也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国芳.如何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J].卫生经济与研究,2013年第5期
[2]赵佩.当前医疗服务收费存在问题探析[J].价格与市场,2009年第4期
[3]赵明钢.我国医改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