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切入点,与文本对话

2014-09-17周冬玲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爬山虎切入点银杏

周冬玲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语文课堂从教师的一言堂发展到学生的参与面越来越广。为了体现师生互动,“对话”理念被泛化。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往往是浮光掠影,有时甚至连影子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就开始了热闹的“对话”。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教师的分析是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串串问题,领起学生开始了没有“读书”的探讨,整堂课频繁地进行着“四人小组”活动,老师为了避免别人说上课老套,而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简单地异化为形式上的“小组活动”。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我认为归究于老师独自解读文本不够。

叶圣陶的《一个少年的笔记》由三篇短文组成,很多的教师都是把它的主旨理解为写作示范课,教我们如何写作。教参告诉我们《诗的材料》表达了观察大自然美好的事物时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三棵老银杏》重在告诉我们作诗要大胆尝试。《爬山虎的脚》通过写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叶子颜色的变化、均匀的分布和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巴住墙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特征,启示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就会有生命的活力,事业的春天。而认真解读了课文的老师知道叶老是希望学生像文中的少年一样。三篇文章放在一起,目的是什么?需要老师仔细体会。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感吗?《三棵老银杏》为什么会写三棵老银杏?只要大胆就能创作吗?《诗的材料》与《爬山虎的脚》都谈到了观察,是否重复?

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反复思考,重新调整了文章的顺序,按《爬山虎的脚》《诗的材料》《三棵老银杏》的顺序来组织学生阅读,重新确定教学目的。《爬山虎的脚》重在让学生学习课文如何细致描写爬山虎的脚,让学生体会“观察自然要认真细致”。《诗的材料》除了细致描写荷花外,还多了联想与想象。既然可以拿来作诗,一定有情景交融,而这需要通过一种手段达到,即联想与想象,通过让学生替换文中的省略号,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体会到“体验生活要有联想、想象”。《三棵老银杏》重在让学生理解“我的表哥会以身边的普通事物三棵老银杏为材料写诗,除了三棵老银杏是我们村区别其他村的标志,还想表达的是我与它朝夕相处后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 “表达生活要有真情实感”。

接下来,教师应选好切入点,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

课堂切入点就如文章的开头,要新颖、独到,有感染力,有吸引力,这样才能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于无疑处激疑,于生活中找契机,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都是选择切入点的好地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与文本对话,正确、准确、有创意的解读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的解读,能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弄清大意。准确解读,能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有创意的解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情感体验、迁移启迪。

怎样找准切入点?

1.于无疑处激疑。“无疑”的地方,往往是看上去平淡无奇的地方。学生在读课文时,没有不认识的字,再一读字面意思也都能理解,但往往是对文章内涵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如果教师能对这些地方深入探求,大胆设问,找出既与文本相关又能提领整节课内容的切入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三棵老银杏》时,就提出了“表哥为什么会以身边普通的事物三棵老银杏为材料写诗?”打破了学生一眼就能从文中看出的写三棵老银杏是为了告诉我们“写诗要大胆”的老套思维,从而让学生又跃跃欲试重新读课文。

2.于生活中找契机。在教《爬山虎的脚》时,我问学生,见过爬山虎吗?它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都说见过,校园里的墙上就有。茂密的叶子,让我们感到它生命力的旺盛。又问见过它的脚吗?学生说,没太注意。我说,作者观察得很细致,你来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学生大声地朗读完课文,又细细地用笔在文中圈点勾画品读课文。

3.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中学生往往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认识和思维处于极为活跃激荡的状态。在解读完《诗的材料》后,我设置了“文中三个省略号能否改成句号”这么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读文本思考问题,让学生用文字替换省略号,使他们更仔细地读文章体悟作者的匠心。

语文课改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为了更好的表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让学生“对话”,激发每个人的思维火花,教师应回归文本,解读文本,找准切入点,切入口要小,挖掘要深。带领学生在课文中遨游,真正地实现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学会学习。

[作者通联:武汉市十一滨江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爬山虎切入点银杏
活化石——银杏
爬山虎
银杏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爬山虎
论银杏的栽植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