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样的登高 别样的境界

2014-09-17张燕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者杜甫诗歌

张燕

前段时间听过一位同行上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颇有感触。

其教学流程如下——

教者从诗歌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对照注释把握关键信息:这是一首登高怀远诗,漳汀封连四州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与诗人同属失意的宦游人,他们都是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的主将,但都因此而屡遭贬谪。

解题及了解完创作背景后,教者要求学生诵读全诗,梳理诗歌大意,鉴赏表达技巧,掌握诗人抒发的复杂的悲凉哀怨之情;之后,援引杜甫的诗作《登高》,使学生重点了解古诗词中登高诗的一般主题——悲愁。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教者就是想传达给学生一句话:古诗词中的登高诗一般是以悲愁为思想主题。且不论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就从教学方法来看,逃不出“满堂灌”的嫌疑。从课堂教学伊始,教者的解题和背景介绍就是为得出悲愁类主题做准备的,诗作大意的了解是为了明晰此类主题,对杜甫《登高》诗的拓展更是为了印证这个意图。可以讲,在这节课上,教者做了一道自以为高明的论证题。但是实际情况如何?

一是对登高主题理解的偏狭。打开中国古典诗词宝典,可以发现登高诗多为士子官场失意之后的登临之作。这些士子大多又远离家乡,失意之人总想获得心灵之慰藉,这是人之常情;登高望远,必然生发伴随着思乡、思亲之愁情。但是,不可以一而概全,也有士子天生旷达,例如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就有此类意蕴。在这节课上,教者对登高主题的理解偏狭,容易给学生误导;而且,现在的命题者大多会在这方面做文章,如此则会引导学生走向死胡同,不可取。

二是诗歌韵味的流失。诗歌教学如果仅仅是对情感的把握,那么韵味全失。其实,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诗歌鉴赏注重鉴赏主体的融入,只有真正入其境,才能得其韵。语文教师理应极力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诵读的方式,在用心的诵读中领悟其独特的韵味,赏鉴其独特而有效的表达技巧。但是,上文提到的教者的诗歌教学韵味全失,又怎能提到诗歌课堂教学的高效呢?

三是学生地位的边缘化。课堂诗歌鉴赏的主体当然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融入其中,细致而深入地领略诗歌创作的意蕴与宗旨,诗歌教学才能算作是成功的教学。但是,在本节课中,学生完全是在教者的牵引之下开展诗歌鉴赏活动。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是名副其实的导演,学生地位完全边缘化,是配角,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应该讲,诗歌教学无异于登高,但是不同的教学会使教学效果达到别样的效果和境界。听完这节课后,笔者也试上了一节以“登高”为主题的公开课,现将有关流程及课堂教学设计思想介绍如下。

一、课堂导入

请同学们背诵杜甫的诗歌《登高》,并谈谈大诗人杜甫借登高抒发什么情怀?

(设计思想:注重所学知识与现有知识的关联,做到前后贯通;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之处,但又有超越与拔高,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学习,也暗合了心理学上的“摘桃子”理论。)

二、组织教学

1.明确学习内容:比较阅读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和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设计思想:直接明了地显示教学目标,容易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进入学习状态。)

2.反复诵读两首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设计思想:诗歌的鉴赏必须在学生的反复品读基础上开始,这是诗歌教学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

3.融入诗境,自主探究诗歌主旨。

(设计思想:朱自清先生曾经讲过,散文的生命是想象;对于诗歌而言,它也是一种闪耀着想象光芒的艺术;诗人登高望远,必然生发诸多想象;学生品读诗歌自然要随着诗歌语言驰骋想象,融入诗境,揣摩和把玩诗人情感。)

4.尝试概括“登高”诗歌主题的异同。

(设计思想:由杜甫的《登高》到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再到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登高”情怀同中有异,杜甫和柳宗元的以悲愁为主,杜牧的则于悲愁中见旷达;通过这个概括,使学生明晰诗歌蕴含情感的复杂性与多元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5.开展“我为诗人提建议”活动。如果是你,你会表现出怎样的“登高”情怀?试着改写柳宗元诗歌的结尾两句,使其表现出旷达的一面;改写杜牧诗歌的结尾两句,使其表现出悲愁的一面。

(设计思想:作为当代青年,必须要有健康向上的情怀,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改变结尾的方式既可锤炼学生的思想品质,也可借此提升学生仿写诗歌语言的能力,而这又暗合了高考语言运用的相关要求,可谓“一箭双雕”。)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小结,教师总结。

(设计思想: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学生的小结是对自身学习成果的概括,这是后继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个性化辅导的依据;教师总结必然比学生总结高出一层境界,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再总结、再提升,更是学生在课后巩固学习的标杆和努力方向。)

四、布置拓展作业

利用网络等资源,寻找不同类型的“登高”诗,领会其不同的情怀。

(设计思想:课堂学习内容有限,课外的自主探寻无限但十分有益,因为这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自主拓展学习,有利于将课堂学习和总结的内容在不同的诗歌文本中得到印证,进而起到课堂学习内容有效巩固的目的。)

通过前后两节课的比较,可以发现诗歌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课题的设计必须科学。《唐诗宋词选读》虽有自己的系列,但更多的是按照年代序列编排的。教者在设计教学时,如果教条地以朝代、篇目为课题,必然呈现给学生的是狭隘的、单一的内容。聪明的教师应该知道以主题为序列,将不同朝代的诗作、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诗作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呈现给学生的才是完整的、科学的内容。

二是诗歌教学必须以品读为主。诗歌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因为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学生的古文功底相对薄弱,文学功底也有所欠缺。为此,在课堂教学之时,教者应积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诗歌语言,在景物中悟出情感,在关键词中把握情感,在异彩纷呈的技法中找准情感。

三是必须围绕学生开展诗歌教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已成为共识。但是在诗歌教学的课堂里,大量存在着漠视学生的行为。理由大多是诗歌难懂,需要教师牵手,学生才能读懂诗歌。即使是牵手,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在诗歌园地里独自行走。诗歌是难懂,但不是不能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教学实施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融入诗境;课堂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的薄弱之处;课堂总结时,教师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总结语言,为下节课的设计提供必要基础;课后作业时,教师要精选题目,利于课堂内容的巩固与提升。

诗歌教学是一项需要融入较高教学艺术的登高运动,教者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达到的境界越高。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者杜甫诗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杜甫改诗
诗歌岛·八面来风
杜甫与五柳鱼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杜甫的维稳观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