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要素及其价值取向
2014-09-17葛苏杭
葛苏杭
语文课到底怎么上才算有效?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许多语文教师。在“2012年特级教师后备高级研修班”上,我听了严华银老师《让课堂安静》的讲座,很受启发。严老师明确有效课堂三要素:1.基于目标的“问题”;2.基于“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3.学习主体(乃至教学者)思维的充分发展。现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加以阐述。
一、基于目标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等人物性格特征,并说出文中表现出的人性特点。
2.结合人物形象,说出对比对表现美与丑冲突的作用。
3.结合文本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预设“问题”:
1.概括文本的故事情节。
2.伽西莫多身边有哪些人?你认为核心人物是谁?结合人物性格特征及作者感情倾向加以分析。
3.在文中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以及受刑后,群众是如何看待他的?其行为表明了什么?
4.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多处运用对比,具体有哪些?有何作用?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人性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讲讲自己的看法。
二、基于“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课堂上,学生生成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故事叙述的角度是什么?并概括文本的故事情节。
2.请结合人物形象,简析文本所表现出的人性特点。
据此,让学生展开语文学习活动,继续阅读全文,或查阅手中资料,或同学间小声交流,然后发言,其他同学倾听、补充,教师倾听、点拨。
明确:
1.伽西莫多
伽西莫多因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而在格雷沃广场受笞刑示众,受到围观者的侮辱,在他极想喝水时,围观者视若无睹,落井下石,这时,遭他抢劫的姑娘——爱斯梅拉达给他送去了水,伽西莫多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
2.人性中美与丑是统一的,并且对立冲突是激烈的,当然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转化的。
其中宽容和仁爱能够唤醒人们良心觉醒。如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微笑着给伽西莫多喂水,唤醒了人性几近僵死的伽西莫多,也唤醒了面对伽西莫多“所受的酷刑的悲惨景象”,心肠都不能变软的围观者,人性的美与善开始复苏,美善征服了丑恶。
三、学习者(乃至教学者)思维的充分发展
本节课上,学习者是学生,有时也是教学者,在“问题”的引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透过语言表面,对文本深入思考,联系作者创作背景及原著拓展、挖掘,不断产生思想的火花,尤其是对同学生成“问题”的研讨,更是新颖见解不断,学生思维活动达到了高潮。
那么运用有效课堂三要素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有哪些价值取向呢?
一、促进教师读透文本,基于目标精心预设问题
研读文本,是精心预设“问题”的前提。在研读中,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明白课堂上“不教什么”,该“教什么”,使预设“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指导用书,网络等资料上有现成结论的不教,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不教,超过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努力仍达不到目的不教;体现文本主体价值的“教”,能让学生动起来,能主动探索的要教,忠于文本能归纳出结论的教,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要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由于文本是经典作品的节选,如何才能读懂、读透,明白“不教什么”、“教什么”呢?我利用阅读课时间,让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原著。“对于经典文本的阅读,应积极创设全息阅读的情境,指导学生阅读完整的经典文本,让学生亲历直接学习文本原作,不断触摸和走近整体文本世界的过程。经典文本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它是由内容(如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和形式(如结构、线索、手法、语言、风格等)及独立存在的文本意义所构成的。这个独特的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有较大的距离。经典文本解读首先要缩短二者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学生对原文有了一定认识以后,再共同研读节选部分内容,师生共同质疑。最后,师生对所有提出的“问题”筛选,整合,形成下一节课共同研讨的“问题”,即上文的预设“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来自学生文本阅读的发现、质疑,不仅有价值,而且针对性强。教师又按照学生认知特点,加以有梯度的编排问题,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促进教师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般而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在思维的准确性、全面性、灵活性、深刻性、发散性、新颖性、辨证性、创造性上有所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从预设问题开始,就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节课预设的一组问题,从“概括文本的故事情节”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人性有怎样的思考”即体现了由对故事情节的把握,上升到对文本主体价值的理性思考,由浅入深。同时,预设的问题又有一定宽度,如“伽西莫多身边有哪些人?你认为核心人物是谁?结合人物性格特征及作者感情倾向加以分析。”具有不同认知的同学,都有不同的认知对象,因而各抒己见,见解独到。一位同学说:“人性的善和恶,美和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新颖而深刻。其次,在学生讨论或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和“点拨”,“倾听”学生所提问题,是从文本中哪些地方触发而来的;学生所提问题是从其他同学哪些发言触发而来的;学生所提问题同他先前所提问题有着怎样的关系。然后,教师适时“点拨”,如学生说“人性中善和恶,美和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当时我就他话中“一定条件”追问,这“一定条件”是怎样的“条件”,引导学生默读课文59节至60节。最后,学生准确说出这“条件”,指的是“宽容和仁爱”。从而加深对了学生文本主体价值的理解,引导其思维走向了纵深。
三、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展,教师对学生必须强化语言训练
学生课堂发言的语言质量如何,可看出该生文本阅读质量和思维能力怎样。语文课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经典文本解读的决定要素,在于帮助学生从文本独特的语言及表现手法,寻找进入文本世界的有效路径。”如文中对围观群众的描写,用“虫豸”、“苍蝇”比喻,表明作者对群众的憎恨。描写伽西莫多的独眼时,用“干燥如焚”,则揭示了伽西莫多“狠毒”一面的成因,即社会的冷酷,民众没有怜悯心。整堂课师生共同揣摩文本独特的语言,学生心动、情动,真正走进了文本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思维得以充分的发展。
总之,有效课堂三要素,帮助我们明确了语文有效课堂的标准,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和实践价值。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