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现代职业教育
2014-09-17程舒通
程舒通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职业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及能力本位教育和职业竞争力的不同点,科学、合理地界定了其定义,并从三个方面描述了职业竞争力在高职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包括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考虑社会动态的发展等内容。
关键词: 职业竞争力 现代职业教育 促进作用
1.引言
“职业竞争力”最初是应用于企业培训的一种术语,它以树立职业价值观为基础,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构筑动态发展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素质,能够在职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状态的能力。
早在1996年,谢菲尔德大学的Geof Chivers教授撰文提出了一种职业竞争力的模型,该模型将职业竞争力分成核心竞争力与元竞争力两种,并且指出,核心竞争能力是个人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功能性能力、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元竞争能力则对学会如何掌握和提高职业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它属于自我发展与创造性的内容。
国内的高林等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针对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高职领域也提出职业竞争力模型,研发出若干个基础性课程平台和延展性课程组,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对高职教育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1]。
沈飞跃撰文认为,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因此要探讨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2],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得到可持续发展。
倪勇等认为,职业竞争力表现为职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力,因此该课题组借鉴德国先进的“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例,探索创新“四平台三阶段”专业课程体系典型结构,突出了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3]。
2.职业竞争力定义
国内,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竞争力,并没有统一定义。笔者认为,职业竞争力就是指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获取在未来就业中所必需的能力,应该包括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胜任职场的竞争,兼顾可持续发展。
因此,职业竞争力的概念比职业技能要广泛,国内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一种模式,主要依据真实的工作任务,由工作情境转向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工厂生产的实践能力。由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缺少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要辅以必要的素质培养内容。
能力本位教育从职业岗位出发,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不仅涵盖职业技能,而且涉及职业素养。强调以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为核心,注重对职业能力的描述、学习和评价。因此直到如今,这样的教育模式仍在职业教育领域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笔者所认为的职业竞争力,应该比能力本位教育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精神。首先,职业竞争力的出发点是学生的现状,高职教育不同于中职,也区别于高等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操作能力较强,但是求知欲较弱,并且学生的心理状况不稳定,因此职业竞争力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岗位需求,突出对能力的培养,但是不能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很扎实的知识掌握作为基础,再好的职业能力是空中楼阁。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剔除深奥或者无用的内容,尽量保证能和后续的实验实训相衔接的部分。教师授课方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职业竞争力的终极是对能力和素养的综合培养,这点是和能力本位教育相关的。但是能力本位教育突出的是综合素质,而职业竞争力突出的职业素质。高职阶段的学生由于其思维发展已经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很大,而与之相关的是职业素质,在未来的就业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将是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最主要的区别是:职业素质注重职场的工作能力与人际交往,包括工作态度、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更多考虑的是理性与感性的人的本质,包括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在小学与中学教育过程中较为普遍。再次,职业竞争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依托企业的文化与技术的发展。考虑到培养学生最终是要为社会服务,在企业中体现自身价值,获取劳动报酬。因此,如何让学生经过三年的高职学习,适应工作需要,是职业竞争力重点考虑的内容。
3.职业竞争力在高职教育中的促进
(1)职业竞争力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是培养一线的劳动生产者、服务者与管理者。因此,职业竞争力的界定必须与职业岗位相挂钩,确定岗位需求与能力才能延伸出职业竞争力。职业竞争力虽然是一个大框架,但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细分出来的内容还是有所区别的。
(2)职业竞争力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与智力发展特点,构筑有效的职业竞争力模型,突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兼顾学生的未来发展要求。学生在教育阶段有其共性与个性特点,因此职业竞争力要顾及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满足职业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胜任未来的岗位。
(3)职业竞争力要考虑社会动态的发展。现代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社会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职业竞争力要紧跟社会的脚步,并带动产业的发展。校企合作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学校能和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在教育中与企业的需求很好地衔接。职业竞争力要完成类似的内容,将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带入教育,以生产促进教育,以教育孵化技术,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
4.结语
职业竞争力作为未来高职教育的研究趋势,势必产生深远影响。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竞争力可以很好地将教育与生产结合起来,所培养的人才达到企业用工标准,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作为将来的主流形式,一定能对高职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9(30):4-8.
[2]沈飞跃.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J].职教论坛,2012(5):62-64.
[3]倪勇,王芳,曹昕鸷.论职业竞争力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