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创设思品课的教学情境
2014-09-17陈志勇
陈志勇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这种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生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秘却很感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例如在讲授《公民财产所有权》这一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农民,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与女儿孝顺,小儿子不孝,女婿早亡。家中有几间房子、一些果树、一头水牛,农忙时自耕及帮别人耕田以增加收入,后来这位农民外出做生意,把水牛卖掉了。在外期间,生意好,但后来患病,得邻居小王精心照料。农民去世前立一遗嘱,小王得一部分财产。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些问题:(1)什么是财产及财产所有权?(2)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子女继承财产时是否要平分?女儿是否有继承权?以农民对水牛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理,讲解财产所有权的概念。以孝与不孝及小王的照料引出继承方式的分析,突出强调女儿也有继承权。这样,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同时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主题讨论,创设教学情境
在组织主题讨论时,讨论主题的选择要以教材为中心,并同教材上的重点、难点相吻合。讨论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不同的讨论类型。如对有一定深度又存在争论的问题,可采用辩论式讨论;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有着丰富内涵的原理、概念,可采用设置情境式讨论;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自我新认识》这一课时,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中学生应该怎样展现自己的美?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长得帅和漂亮,穿着好看就是美。”有的说:“风度翩翩、谈吐优雅就是美。”有的说:“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一种美。”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要全面认识自己,知道有外在美和内在美,只有内外之美的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美,而且要懂得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的道理。这比一味地宣讲美,效果明显,且更容易接受。
三、模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情节的生活片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现实生活表演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针对学生乱扔垃圾的行为,在学习“保护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请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三名学生在教室里乱扔垃圾,让三名学生在后面捡垃圾,之后让这6个学生谈谈感受,乱扔垃圾的学生说:“扔时,简单方便轻松而且爽快!”而捡垃圾的学生却说:“刚捡完,他们又扔,捡得麻烦、累,气得我们都不想捡了!”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苦,从而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合理、适时地设置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主动的发展,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