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生活融入物理课堂,让物理走进生活

2014-09-17付光勇

物理教学探讨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活味物理课堂

付光勇

摘要:物理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割裂开,而是要把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生活融入物理课堂,让物理走进生活,才能实现高效教学,才能充分发挥生活知识在物理教学上的作用,才能体现出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关键词:物理课堂;物理味;生活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4(S)-0014-3

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生活。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二学生刚学物理,物理基础薄弱。知识匮乏,物理课堂要通过生活化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生活化帮助学生识记物理知识,理解物理概念,培养物理思想;通过生活化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课:通过生活化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1 把生活融入物理课堂。让物理课充满“生活味”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所以物理知识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生活知识规律的提炼。物理课堂的生活化有利于拉近物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生活化的物理课堂要立足于教材和课标,同时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标,要“跳出”教材和课标。

(一)生活常见物品在物理课堂上的灵活运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杠杆》的第二课时——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如此设计:指甲剪是常见生活用品。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指甲剪拿出来。亲自体验使用过程,在此过程中思考几个问题:①指甲剪中有几个杠杆?②找出每个杠杆的支点、动力臂、阻力臂;③这些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小组派代表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解小组的观点。遇到有不同意见者,学生可以站出来反诘。讨论完后让学生把指甲剪中的杠杆抽象成物理模型画出来,学生们画得都很不错,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尽管这些生活中的杠杆结构比物理模型复杂,学生认知的过程比物理模型的难度要大,但因为学生感兴趣,在探索和体验中顺利地突破了。由此可见,把学生思想束缚在教材和课本中,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感到学习乏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唤醒。而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融入到物理课堂上来,就能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生活用品自制实验器材,丰富物理课堂。实验是学习物理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伟大的物理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通过实验验证物理定律、探究物理规律是最直接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定律并在实验中获取成就感。在物理课堂中,学生利用生活用品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利用常见的矿泉水瓶就可以完成多个物理实验:①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中间位置开始,竖直向下在不同的位置各扎一个大小近似相等的小孔、连续扎三个,装满水后。根据水喷射的远近,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②向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热水。摇动后将热水倒出,立刻拧紧瓶盖,会发现瓶身向内凹陷进去,并伴有变形时产生的响声,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又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鸡蛋可以完成很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①利用清水、盐水、鸡蛋完成沉浮实验;②利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广口瓶完成“瓶吞蛋”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些实验器材的原材料都来自生活常用物品,甚至有些是生活废品。易找易得。利用这些器材完成实验能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丰富物理课堂。

(三)观察、研究生活中包含物理规律的现象和事物。生活处处有物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事物都包含着物理知识,蕴藏着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了解这些事物、现象的原理。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丰富课堂所学。学习完摩擦力和简单机械后,可以引导学生探求自行车上用到的物理知识:何处的设计是增大摩擦力?何处的设计是减小摩擦力?何处的设计是增大压强?何处的设计是在减小压强?杠杆原理的应用等。电视机是常用家庭电器,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电能表、时钟计算电视机的电功率(教师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并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跟电视机说明书上的数据进行比较。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且能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幸福。

(四)组织学生参与物理实践活动。物理实践是物理课堂的有效补充,通过物理实践学生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物理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举办物理科幻绘画比赛是一种参与度较高的活动。例如,办一期主题为“未来城市”的科幻绘画比赛,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已学的知识或现有的科技成果进行“放大”,构筑未来城市的效果图。学生的这些作品可以在校园内进行展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票评比,也可以邀请家长来参观,收到的效果一定会非常棒。科普讲座也是物理实践的一种形式,是常规教学的必要补充。科普讲座的主讲人可以是专家或教师。最好是学生家长。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如:学完核能知识后,学生非常感兴趣,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事先做好计划),组织学生参加“核能发电”的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核能发电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防护措施,废料处理等。条件合适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核电站参观学习,做简单调查,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

2 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物理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运用,也影响了新知识的获得。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

(一)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学生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一些是完全可以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自己解决的。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滑轮组后,遇到将重物提高时。可以根据简单机械原理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滑轮组来提升,既方便了生活,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学生学习杠杆原理后,在生活中遇到搬移重物的难题时,可以就地取材,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来移动重物;学生通过学习了如何减小有害磨擦后,亲自动手维护保养自己的自行车:在学习完电学后,在家里帮助父母排除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如更换镇流器、节能灯等,并告知父母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利用惯性知识鉴别生熟鸡蛋。把鸡蛋放在桌面上旋转3秒钟。然后用手指按住鸡蛋约1秒钟后松手,如果能继续转动的就是生的。不能继续转动的就是熟的:如何让炒出的肉片鲜嫩?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不好吃。有经验的师傅会预先在肉片中拌入适量淀粉,待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得以保持,如此便可保持了肉片的鲜嫩。

(二)运用物理知识,自制学具、生活用具。老师引导、鼓励、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自制学具、生活用具,将之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既体现了学习物理的价值,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完弹簧测力计后,可以利用废旧弹簧、竹筒、小指针,借用学校砝码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同时在竹筒子上标注“克”和“牛顿”两种单位。这个器具既可以用来测力的大小,也可用来测小物体的质量。学习完物体的沉浮条件后,利用密度大的金属丝和竹筷制作简易液体密度计,将金属丝绑在竹筷的下端。放到两种已知密度的液体中,作出标记。据此在竹筷上标出刻度和单位。学生可以利用这支“密度计”来测量酱油、盐水、食用油的密度。当然学生制作这些器材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因为有兴趣,他们一定会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最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三)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生活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延伸。如,北方的冬天,为什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更容易有“霜”?晴天空中几乎没有云,“保温”效果较差,昼夜温差大,所以在晴天的夜晚更冷,更容易出现“霜”。煮饺子时,饺子煮熟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学生可以在家里亲自参与体验煮饺子的过程,仔细观察饺子在煮熟前后的区别,观察饺子在煮熟的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和沉浮情况,在此过程中能加深对沉浮条件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化所学知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坚持“把生活融入物理课堂,让物理走进生活”的理念,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活味”,让生活中也充满“物理味”,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不再是空洞的。而是生活中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这样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物理枯燥无味,物理知识没有实际价值,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俞丽萍.物理课堂中“生活化情景”的生成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09,(1):22.

(栏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生活味物理课堂
创设富有“生活味”的初中英语课堂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浅谈情景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创设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巧设活用,让数学计算更有“生活味”
用生活事例解释高中概率统计中的某些原理
让作文具有“生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