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远 精神不朽
2014-09-17苏叶
苏叶
“如果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向世界挺起了胸膛,那么,在60年代初,当战争的阴霾向我们逼近,重新构建我国的经济布局,把军事工业向西部转移而形成的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则是共和国向列强们扬起的不屈的头颅!”这是一位三线建设亲历者发自肺腑的豪言,也是对那个时代特殊背景下三线决策历史选择的真实写照。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及自然条件,作出的以备战为目的的一次改变国民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在长达十几年、横贯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里,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在西南和西北13个省、自治区广袤的三线地区建设起了一个基本配套完整的国防工业战略后方基地,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生产与科技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体系框架雏形,改变了西部地区交通运输闭塞、基础工业薄弱、资源开发不足的落后状况,使许多蛮荒之地发展成为以钢铁、煤炭、汽车、有色金属等为支撑的新兴工业城市,促进了三线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辉煌的一幕,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准备抗击任何外来侵犯、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
三线建设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也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50年前,在中国经济还比较困难、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情况下,由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人次民工组成的三线建设队伍,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指导下,义无反顾地从四面八方投入到这场热火朝天的大规模基本建设之中,以举国之力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偏远地区先后开工上千个项目。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栉风沐雨、艰苦奋斗,用青春和热血为共和国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他们所体现的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199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题词:“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今年是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50周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段曾经出于保密和安全考虑而被蒙上神秘色彩的三线历史,逐步撩开面纱为世人所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三线建设的研究和宣传日渐广泛,对三线建设的历史评价也更趋客观公正,尤其是三线精神的大力弘扬对于促进三线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推动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