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环卫工
2014-09-17丁华乾
丁华乾
10月26日是民间确定的环卫工节。近日,重庆市环卫协会倡议开展“寻找最美环卫工”活动,立即得到了不少市民和媒体的响应。愚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最美环卫工”是环卫工群体的典型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个庞大群体的所有优点:不怕脏臭、不惧艰苦,与人为善、忍辱负重,不计报酬、甘于奉献。“脏臭我一人,干净千万家”是他们的群体价值观。
环卫工曾被誉为“城市美容师”,他们的杰出代表是时传祥。20世纪60年代,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接见掏粪工时传祥时,握着他长满老茧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为人民服务,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只不过分工不同而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分工论”逐渐被“选择论”所代替,服务性、基础性工作被人歧视,环卫工这个群体“迷失”在浮躁的文化泡沫中,疏远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当人们对生活追求“向上、向钱、向美”时,往往忽略了那些躬身劳作的人们。不少人工作要“体面”、岗位要“时尚”、报酬要丰厚、生活要富裕、环境要生态……而绝少考虑和选择脏苦累险的工作。但那些进城的农民、城市贫民,却毅然选择了它。他们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在公路两旁、大街小巷、社区楼栋、房前屋后,不知疲惫地清扫垃圾、疏浚管道、处理废物……周而复始地干着脏累活儿,千篇一律地重复着单调动作,成为这座城市的一根根“链条”、一朵朵“红花”、一个个文明的“符号”。
他们的劳动关乎洁净、关乎美丽、关乎生态、关乎文明。他们从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解除了“垃圾围城”之忧,而且创造了“腐朽化神奇”之效,让市民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享受到洁静的环境,诠释了一个伟大的美德——劳动光荣!
我们寻找,寻找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全国优秀环卫工作者”——重庆市环卫集团的张兴文,他的工作就是夏天在40℃高温下,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的恶臭,忍受呕吐和窒息。与垃圾打交道16年,由他覆膜的垃圾达13万平方米,相当于长28米、宽15米的310个标准篮球场。他还通过自学,攻克了两项生物柴油研发指标。
南岸区环卫处职工唐继全,每天都平心静气地掏粪排污。全区有50多座固定和流动公厕要清掏,还有近10座垃圾压缩站的渗滤液要清运,他每天要从凌晨4点一直干到下午,而且一干就是35年。他说:“但凡工作,都有苦乐之分、香臭之别。我要做好我的工作。”
不少环卫工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还攒钱支援灾区、扶贫济困。
我们寻找,寻找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净土”——
我们不仅是寻找他们忙碌的身影、辛勤的劳作,还要寻找他们憨厚的笑容、朴实的性格、善良的内心、宽广的心胸。
我们不仅寻找学习的楷模,还要寻找支撑他们生存下去的勇气、信心和信仰,学会平静地对待困难、贫穷,积极地对待人生、爱情、家庭,淡定地承受风雨、雷电、烈日、严寒,在灰尘蒙面的外表下找到心灵的皈依,让浮躁的心灵得以平静,让逐利的灵魂得到洗涤。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清扫保洁,看似事小,却与治国理政攸关。细节决定成败,不少城市的决策者,往往从马路清扫等小事抓起,从关爱环卫工这一弱势群体抓起,促进城市管理升位,让小事折射大理念,实事造福老百姓。从这个意义上说,寻找“最美环卫工”是新闻媒体人的责任,彰显了社会对环卫工的感念感恩,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共生关系,树立了道德的标杆,把奉献、敬业的时代精神彰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面旗帜上,让尊重劳动、崇德向善成为这个时代最时尚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