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历史教育功能提高国民素质
2014-09-16宋帅
宋帅
摘要:历史教育肩负着传承前代文明和铸造新型社会公民的重要任务,在历史教育中加强公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对于提升国民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观;历史课堂;学习情趣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91-1在科教兴国的今天,重视历史教育的社会性有很大的作用,邓小平一再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中学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就向国人发出警告: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场风波,是我国对青年学生的历史和国情教育的疏忽而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就是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忽视了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结果。今天,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做好对历史发展进程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唯物观。要提高历史教育的作用,就必须改变教育方式,改变以前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一片空白;或者划下书中的重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减弱甚至失去了历史教育的作用,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年青一代,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彰显历史教育功能,提高国民素质是历史教学的重任。
一、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历史观和唯物史观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课堂辩论式教学,课后小论文作业。教师提出讨论题,在讨论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争论,摆出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中,教师加以指点和纠正,从而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史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讲到20世纪40、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时,笔者就提出一个讨论性问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吗?”学生参与意识浓厚,发言踊跃。在发言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就认为社会主义不能代替资本主义,把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政治情况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进行简单对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反而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针对这种观点,笔者就指导学生思考,“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是依据什么?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同时,要求他们对两种社会制度进行深层次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就自觉地接受了社会主义制度终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观点。同时学生也从中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一定能够建成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
二、注重把历史课堂变成二十一世纪新人的训练场
真正上好每一堂课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凸现历史教学应有的精彩和魅力。历史教育对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中国发展的进程,自觉把自身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课堂教学中,通过爱国主义题材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学生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了解中国现阶段仍然落后,培养他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增强抗挫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他们的高尚品德,激励的言行,像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着后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准确、适当地运用,意义重大。当讲到文天祥的崇高民族气节、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司马光等人的刻苦学习精神,谭嗣同为正义事业而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时,老师指导他们抄下这些人的名言,根据不同的语境用不同的语气,朗读他们的名言,时而庄严肃穆,时而悲壮激昂,时而轻快活泼。通过语言表达方式,把这些人的高尚品德展现给学生,征服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自觉把这些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同时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有许多思想道德内涵丰富的事件,如二战后,联邦德国能在战争的废墟上很快崛起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正是人民的牺牲精神,才保证了国家经济的高效益、高增长。这些思想激励学生吃苦、耐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贡献。
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情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爱你所教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素质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远胜于一讲到底。例如讲到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时,可选设题①资产阶级维新派走改良道路,探索救国救民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那么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呢?②戊戌变法失败后,给后来探索救国救民的中国人留下什么启示?这样给学生设下悬念,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他们获取的知识信息就特别牢固,认识问题就具有了广度和深度,能理智地看清历史与现状、中国与外国之间联系与区别,形成严谨的、科学的世界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