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阅读教学中扩展阅读训练例谈

2014-09-16张大香

关键词:训练高中阅读教学

张大香

摘要:扩展阅读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其关键是确定好阅读基点与扩展方向,对于阅读基点应以精读为主,扩展性阅读应根据阅读的目的、层次、基础等因素略读为宜。

关键词:高中;阅读教学;扩展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89-1一、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扩展

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这种扩展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也可以在其后。例如,在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计》之后,学生不难了解曹操生性多疑、老谋深算、刚愎自用、骄傲轻敌的性格特点。为了使学生了解得更为全面,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课外、假期阅读《三国演义》,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了解曹操的政治与军事才能及文学方面的成就,试为曹操写“人物评论”。结果,同学不仅有理有据地对曹操作出了客观评价,还颇有兴趣地为刘备等人写出了较为中肯的评论。

二、以某篇作品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其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例如在教学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寒风吹彻》之后引导学生去阅读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里的作品,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作者借助独特的视角,通过农村平凡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含蓄隽永的朴素语言和简洁灵动的散文化结构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故土的爱,对家乡深切而真诚的感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博大的悲悯情怀,更深层次地透露出了他人生哲学意义。通过由此及彼扩展阅读,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村庄,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构筑它,因为它是我们精神与心灵的栖居地。

三、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其目的是使同学们明确题材相同、文体相同的文章,往往因写作背景和角度的不同,文章风格各不相同。如学完苏洵的《六国论》一文,教师可引导同学比较苏轼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它们虽然都是史论文,都在探讨六国破亡的原因,可因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与论证的方式都不同。苏洵所处的年代,正是北宋刚签下澶渊之盟,朝廷一味的退让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更严重,因此他的重点放在“赂”上。全文围绕“赂”字,把六国对秦国的方针路线、秦国的野心揭示出来;同时也把论史与论今统一起来: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讥刺的是北宋,是为反对朝廷一赂求和的妥协政策而写的。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分论点式从“赂者”与“不赂者”两个方面论证,论证严密,有说服力。苏轼所处的时期正是北宋广开科举,录用大量进士,尸位素餐者占去了国家大半税收,国家几无良将,苏轼有感于此,通过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文章主体部分采取逐层论证的方式,思辨性极强。而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因此全文紧扣“天下之势”,从战略高度来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文章主体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引例作证,对比鲜明。很显然苏洵的《六国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

四、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

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特点,例如学完《始得西山宴游记》后,可向中学语文课本涉及“记”这一文体的篇章扩展。像《核舟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对它们的内容与手法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游记,通过对西山高峻峭拔、壮美景物的细致描摹,抒发被贬后寂寞压抑的心理以及在自然中得以解脱的傲然独立的人格精神;《核舟记》重在记物,通过对一件工艺美术品的说明,赞扬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艺术;《岳阳楼记》则借重修岳阳楼的机会写景抒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醉翁亭记》也是游记,既写景又抒发与人民同乐之情;《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也为游记,但又都与考证(考察)说理相结合,说理部分较多。通过这一系列的扩展比较,学生能较全面、明确地认识“记”这一文体属散文范畴,可记物、记事、记游,还可以写景、议论、叙事、考证、说明,作者回旋、挥洒的余地宽广,而且适用范围甚大。这样阅读一篇,反馈若干篇,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异同,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五、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扩展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作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例如,在教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司马迁的这封信,浸透着生之热恋和死之痛苦。其辗转于生死之际的羞辱、恐惧和悲愤,五内俱焚、汗发沾背的心理创伤,非身临其境者,绝难体会。信中把他对世情的感慨,对人生的悲愤,对专制君主的认识,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尽情地倾吐出来,如泣如诉。当然要真正全面了解司马迁,教师还需要引导同学了解他的有关作品,特别是他写的《太史公自序》一文,了解他的学术背景和创作过程,知道他有家学渊源、名师传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真正了解司马迁的崇高品格。endprint

猜你喜欢

训练高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