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2014-09-16朱福芬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拓展情境

朱福芬

【摘 要】 优化语文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永远的追求。但是,面对当前语文教学策略的不断涌现,让许多教师都不知道如何来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了。其实,所有的优化语文教学的策略都离不开文本,我们要让学生在文本的更深处漫溯,让学生在文本情境中品读思想,在文本描述中习得写法,在文本拓展中完善知识。只有这样,优化语文教学才能成为现实。

【关键词】 情境;描述;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5-0079-02

优化语文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如何优化语文教学一直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永远要思考的问题。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学校今天让教师学习这种语文教学模式,明天又让教师模仿另外一种教学策略。这让许多语文教师在落实语文教学时,不知道哪种策略更适合自己与学生,造成了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时有一种照猫画虎的尴尬。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无论是哪一种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或者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在语文教学时,我们要返朴归真,抓住语文高效教学的牛鼻子,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以期让学生更好地解读与感悟文本,从而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的教学,试着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一、在文本情境中品读思想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提出来。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一定思想内涵的,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时,我们只有厘清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重视学生语文情感的培养,并贯穿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当中来,这样,才能有效达成这一语文教学目标。而要想让学生从课文中品读出文章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就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文字进行体验才能够完成。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共鸣,那么就很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也就品读不出文本的情感来。但是,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很难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思想情感来。这时候,我们就要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字,让学生对文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发展自己的道德情感。

比如,这一课教学有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学生平时看到或者听到的一些建筑物的建造比长城雄伟多了,他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它们都不能成为历史奇迹,而长城却能够成为呢?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创设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师: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从“多少”、“才”中你们体会出了什么?

生:从“多少”、 “才”中我体会出修建长城牺牲了不计其数的劳动人民。

师: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吗?

生:每一块条石就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二三千斤重大约有多重呀?你们能想象一下吗,如果单单凭人抬起来,得靠多少人才能完成呢?

生:感觉这么重的条石在平地上都不容易用人力抬起来,更何况是在这陡峭的山岭上呢。

师:对,更何况修建长城是用数不清的这样的条石。当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只有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肩膀什么样的手呀!我国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了不起。下面,我们再带着对劳动人无比崇高的敬意来读这一段课文。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先通过 “多少”、“才”的体会让学生产生情感,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体会搬起这无数个二三千斤重的条石的困难,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的情感在文本的纵深处得以发展并升华。

二、在文本描述中习得写法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属性。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述方法与语文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二者不能偏重于任何一方,要让这两个属性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都能得以充分发展。但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从以往只重视工具性课堂转向偏重人文性的课堂,总认为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机械的、冷漠的,这样的课堂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在课堂上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在了主要位置,而把语文能力的培养却放在了次要位置。课堂上总是对学生进行不断地煽情,有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上哭声一片或者笑声不断。但是仔细分析,学生的语文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也是不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堂上虽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但是却没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技能,这样做直接的后果是当学生遇到一篇新的文章时,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在写作时,不知道如何去谋篇构思。所以,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写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条理地写出作文来。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学习。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是按照一个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2.这一段都用了哪些描述方法?作者是怎样来描述长城的?

3.这样的描述对你们写作文有什么样的启发?

这样,通过这三个问题来让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学生就可以从中掌握了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作文时,也就可以及时调动这些知识储备,按照这样的写作方法来写作文。

三、在文本拓展中完善知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范文,它只是学生发展语文能力的一个载体。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形成丰富而有力的情感,我们还要在教学时拓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更多的语文素材中强化语文学习,从而形成完备的语文知识。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长城的建造者的伟大,在教学结束时,为学生播放了当时修建长城的历史背景视频,让学生了解为了修建长城,牺牲了多少平民百姓,从而让学生在已经拥有的知识结构与这篇课文特定的语文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修正。在课后,让学生阅读与长城有关的文章与古诗词,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唐朝曹邺、汪遵、罗邺等诗人写的同一首古诗《长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长城,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还让学生欣赏朱琪的《水龙吟·八达岭》,万立丰的《临江仙·登八达岭长城》等词牌,并与课文所描绘的八达岭长城进行比较,从更深层次上帮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拓展文本,让学生在文本更深处漫溯,从而让学生习得一定的写作方法,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与知识结构。只有这样,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薛炳群.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地图[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2.

[2] 孙素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綦振芳.主体参与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