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2014-09-16张瑾颖
张瑾颖
摘要:本文围绕精细化管理的“精”和“细”的特点,从如何精心谋划建制,如何有效执行,如何抓住细节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作者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学校如何执行精细化管理的探索,把各项工作做细、做精,从而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06-2精细化管理是当前许多学校为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而采用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来实施精细化管理,让求精、求细变成一种常规,化作一种习惯?下面谈谈我的思考与探索。
一、精细化管理始于精心
1.精心谋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谋划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第一道程序,通过明确、具体、精当的谋划和设计,为管理的精细化实施奠定基础。
(1)精心谋划长远发展规划。前瞻的、科学的、合理的发展愿景是引领全校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纲领,具有导向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须从学校的办学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后勤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优势和不足,努力挖掘学校办学底蕴,继承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精心制定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引导全体教师围绕长远发展愿景合理规划阶段发展愿景和个人发展愿景,使全校管理目标全方位,立体化。
(2)精心谋划近期发展计划。精心制定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各条线工作计划,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工作计划、行事安排等,使全体教师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使整个学校的工作呈现一个良性的序列性、梯度性。
(3)精心谋划过程发展方案。就是微格活动安排,细化落实措施。对重要活动的实施步骤、各步骤的操作要点、关键要点的展开细节与注意点等都充分考虑,精心设计,使每一项活动都能周密安排,每一个程序都能精细化落实。
2.精心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精心建章立制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1)从师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精心建制。每项制度出台前,管理者不能只从自己的意志出发,而应从师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精心思考:这项制度是否对教师的发展有利?是否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师生是否能够接受或承受?师生是否能够形成共识?在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必须精心组织引导,将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吸引进来,汲取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让被管理者成为制度制定的参与者,这样他们才会自觉地将制度内化为自我需要。
(2)从精细化管理需要出发精心完善。一项制度出台后,要根据发展变化和执行情况,不断进行“整合、细化、补充”,使之不断完善。一要本着“谁的部门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的原则,对各岗位的责任和标准做进一步细化、量化和具体化,力争“人人都有事干、事事都有人管、人人事事都有考核”;二要针对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补充制定新的工作督查制度、工作问责落实制度、部门责任量化评价制度、工作信息通报制度等。通过精心编制完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体系,来影响师生的行为方式,并不断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
二、精细化管理赢在执行
1.走动式巡查,力争管理无缝。管理≠工作布置,“布置+不检查=零”。对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巡查监控,是精细化管理的保证。如果缺少了对管理过程的有效监控,那精细化管理就回到了粗放型管理的老路。因此,我们要求全体管理人员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出办公室,走进教室、走近师生,通过每日走课、值班巡查、专题调研、定期督导、年级组、教研组蹲点管理等途径及时了解师生的希望和诉求,了解教职工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及时纠偏,及时消除管理的盲点和死角,创设管理的无缝化局面。
2.捆绑式评价,增强管理合力。有检查必有评价和考核。我们采用个人评价和捆绑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营造一个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增强管理合力。因为精细化管理虽然强调各司其责,责任到人,但并不意味着单打独斗,如果大家不沟通不协调,各行其是,许多事情可能会出现浪费教育资源甚至相互拆台的怪现象。只有各人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互相配合、互助合作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每学期我们开展优秀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优秀团队的评比,通过团队的力量带领组内教师共同创优。每一项评比活动的开展,我们不仅评出个人优秀奖,还要评出优秀团体奖。这种捆绑式评价给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助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每一个教师的提高,更营造了一个荣辱与共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了管理的合力。
3.多途径反馈,促进管理提高。有反馈才有提高,有反馈才能实现管理的转型,实现从管到理的飞跃。我们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管理者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地灵活地做好反馈。一是当场反馈,对于检查过程发现的小问题,要求当场反馈,即时指导整改。二是网络反馈,我们在学校内网,专门设立了管理平台,及时发布每日常规管理检查结果,每天行政走课、校园巡查、常规评比、教师值班等检查结果于当天放学前发布在内网,对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设立友情提醒栏目,提醒全体教师注意。同时设立表扬栏目,对检查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予以表扬和推广。三是书面反馈,对一些个性的问题,我们通过发告知单进行书面反馈,告知单上不仅有存在的问题,更有改进的建议和操作的方法。四是专题反馈,对重大的、普遍的问题及专题调研结果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进行专题反馈,并组织专题学习,推动主题改进。
4.人性化服务,确保管理到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到位了,管理才算真正落实了。因此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不仅要有刚性的执行,还要有人性化的指导和服务,不仅要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更要拿出指导意见,帮助师生进一步改进,以确保工作的完美落实。endprint
5.深层次反思,提升管理品质。反思是优化过程管理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完美,就必须对每一项工作认真总结反思,提炼经验,寻找不足,作出反思,提出改进意见。我们通过行政会周小结制度、组长月运行情况反馈制度、教师日常教学反思制度等,对阶段工作进行及时深入地反思。通过主题论坛、意见征集、专题研讨等,及时小结专题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对比各项数据,提炼出经验和教训,为今后活动中精密过程步骤、优化工作方法打下基础。
三、精细化管理成于细节
1.抓细小问题,防微杜渐。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关注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问题。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理解“青蛙效应”“破窗理论”“蝴蝶效应”“墨菲定律”等,引导教师由细微处着眼,重视事物的细微变化,防微杜渐。根据“青蛙效应”,我们抓住日常渐进式的、微小的变化,居安思危、适度加压,未雨绸缪。根据“破窗理论”,我们随时修补、纠正小的错误与漏洞,避免师生在负面暗示的影响下将错误扩大化。根据“蝴蝶效应”,我们关注初始的小偏差,警惕由此可能引起的不良连锁反应。根据“墨菲定律”,我们在做事情前先预测最坏的结果,去除侥幸心理,并提前拟定相应的对策和预防措施,做到有备无患。通过抓细节的微变,我们从源头抓起,早宣传、早预防、早监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使管理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2.抓细节改进,精益求精。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把大事做好,必须抓住细节,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通过细节的不断改进,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如在加强集体备课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不动脑筋,拿来主义,坐享成果。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完善了集体备课的管理细则,明确了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的具体方法与要求,特别强调研讨前的个人精备和研讨后的个性修改。我们在校园网内网上开辟了集体备课研讨专栏,各学科备课组以教材内容为序,发布主题帖,如语文学科,以一篇课文为主题帖,教师在主题帖下分四个部分进行跟帖,展示研磨过程。第一部分跟帖在集体备课前几天,要求每位组员先发布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思考或困惑。第二部分跟帖由备课组长发布集体研磨时的研讨记录,要求人人发言,人人有观点记录。第三部分跟帖在集体备课后,各人根据研磨情况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发布自己的二备稿,对于修改部分,要明显标示,留下二备痕迹。第四部分跟帖在教学结束后,各人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发布对集体备课的收获或者对教学情况的反思。每月由教导处对各备课组研磨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评选优秀备课组的依据。实践证明,这样一个管理细节的改动促进了每一个教师的思考与研究,人人参与研讨,各抒己见,碰撞智慧,使每一个组员既准确把握了教材,又开阔了思路,形成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大大提高了集体备课的实效。
总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态度、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智慧。当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在师生员工中入脑入心,并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习惯、一种品行,甚至积淀成一种文化时,必将会推动学校管理效能的提升,办学内涵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