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的柔情,打造教师幸福美丽的精神家园
2014-09-16张俊辉
张俊辉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因此,中国梦也是教育梦。而教育梦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管理这把开启梦之门的秘匙,学校管理者要科学地运用教育理念,摒旧图新,与时俱进,完善学校制度化建设,优化学校教育工作,力求使学校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办出质量,办出新意,办出特色,从而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梦。
关键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特色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03-3一、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使学校成为教师精神生活的幸福家园
经过中外学者们对教育理念的无数次探索之后总结出: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既可以是系统化的亦可以是非系统的、单一或彼此独立的理性概念或观念,取决于教育主体对“教育应然”即教育现实的了解和研究程度,以及它们指导教育实践的需要。无论是系统的还是非系统的教育理念,均对教育主体的教育实践发生影响。
教育理念不是固定的思维模式,它是动态的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一种观念,具有与时俱进和发展的特性。学校管理者科学地运用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所学校教育理念的形成,不仅是校长自身教育思想的凝结,更是这所学校的教育灵魂和发展的风向标,它直接影响学校特色教育的形成。因此,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科学的教育理念应做到“五化”。
(一)决策科学化
决策科学化就是要求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必须以科学的资料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方法,排除个人的猜测、偏见或武断。而实现决策科学化就要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决策参与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决策的原则要具有科学性。
1.建设高水平的组织决策系统。学校现代化的组织决策系统是由以校长为核心,以校长室成员、学校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各学科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应做到合理听取系统内成员的建议,尤其注重普通老师对问题所持的意见和看法。
2.遵循决策原则的科学性。包括信息准确性,预测前瞻性,程序规范性,理论可行性,民主集中性。
3.决策参与者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学,决策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提高组内成员的专业水准。
(二)理论基础化
任何教育理念的形成都要依据“为使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的基础性原则,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能偏离基础教育的主体特征,要遵循教育的主旨,为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夯实基础。
(三)观念创新化
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观念创新化就是要做到教育理念紧扣时代的脉搏,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四)工作实效化
工作实效化就是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实施的可行性就是对教育理念的思考、设计、构建以及使其操作的可行性,而教育结果则是它成功与否的例证。
(五)目标理想化
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着整个学校的办学宗旨。拥有一所理想的学校,必先拥有一群理想的教师;拥有一群理想的教师,必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所学校办学的成功,标志着学校管理者在办学方面有着先进的理念、独特的思路、科学的举措,并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如我校经历届领导的勤勉求实和不懈追求,在学校教职园工们的真诚付出下,根据学校生源60%都是打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形成了“面向平民办教育,服务社会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发扬“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校园精神,确立了“求真、创新、奉献”的校风、“博学、善教、敬业”的教风和“明礼、乐学、力行”的学风以及“有理想、有活力、有胸襟”的校训,坚持科学化管理与人文化管理相结合、民主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书香学校。
科学教育理念的形成必然会促使学校成为教师精神生活的幸福家园。
二、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为学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
明确指导思想及管理任务;设定德育目标及管理机构;制定德育领导小组和德育处职责;明确少先队任务及辅导员职责。
(二)建立以校长为中心的德育领导班子
(三)塑造教师的人格艺术魅力
1.利用校园环境,熏染美的心灵。我校是从九年一贯制学校分离出来的一所完全初级中学。整个校园以“水文化”为基调,以书香校园为特色,以阳山文化为底蕴,是一座精致灵秀、幽静古朴的美丽家园。学校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以“心中有理想,校园满书香”为纲领,形成了以经典文化、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为轴线的三大人文景观。校园内名人名言随处可见,画廊、读书角、宣传橱窗精心安排,错落有致,处处都散发着文化气息,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灵,给全校师生带来了美的视觉盛宴,增加了审美情趣。
2.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增加艺术修养。利用我校人文资源,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让自己的书法家和老师们一起畅谈书法艺术。钦瑞兴老师是我校高级教师,更是我市知名的书法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我校大部分老师都喜欢上了书法艺术,而且有多位教师被区书法家协会录入。此项活动既增加了老师们的艺术修养,又培养了他们的人格魅力。
3.宣传我校“草根名人”的感人事迹,培养教师们的文学素养。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报道:“他喜欢写诗歌散文,参与出版两本散文集,发表50余篇文学作品;他一直与学生为伴,参与编撰《高考作文点评》,为学生分析讲解写作方法;而生活中,他连一天老师都没有当过,他就是水电安装、打字复印一肩挑的最牛‘文人校工——宫利民。”以此宣传作为鼓励教师们学习的契机,激发老师们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endprint
(四)强化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设立德育名师大讲堂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在《论语·述而》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如果一名教师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就无法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楷模,就不能履行自己神圣的育人职责。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一名教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聆听德育名师的工作经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校有多位“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名优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他们是我校宝贵的人才资源。“近水楼台先得月”,学校定期举办“名师大讲堂”活动,请他们讲述自己成功的教育经验。这样的教育最直接、最真实、最有故事性,也最耐人寻味,以此来促使教师们主动发展。
促使教师主动发展,是校长的首要使命。
(五)设立评估和激励机制,增强老师的德育信念
德育评估是学校德育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在目标实施的基础上,对其成果进行客观评估的管理活动。德育评估包括对学校整体德育工作和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评估。因为只有既考评学校的德育工作,又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才能全面总结德育管理的经验教训,从而促进德育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而激励理论研究的内容是如何激发行为动机、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性。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基础。我国教育体制中的教育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在教师管理与教师评估方面尚有不足之处,管理上有些过分注重自上而下的模式,忽视了教师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作用,导致教师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所以,健全完善教育评价导向和激励功能,一定能促使教师主动发展专业知识并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三、完善学校制度化建设,以人为本,传承创新,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学校良性发展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承。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传承创新,特色立校,而一所成功学校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的魂魄,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一名成功的校长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校园文化的精神积淀,加以扬弃创新,总结整理,提炼精华,探索出适合本学校的管理模式,并上升为特有的管理理念,形成符合自已学校的制度文化。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1.以人为本,情感沟通是基础。管理,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是一种交际互动,具有相同的目的性。也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为某一活动、某一目标、某些人、某些事物而服务。管理离不开人,离不开情感的沟通。因此,一个好的教育管理者应做到:
(1)尊重人:首先要平等相待,以朋友的身份与教师交往;其次要尊重教师的个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要做到存异不必求同;再者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尤其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有了创新的教学理念时,一定要给予精神和物质上奖励,激发和呵护他们教学改革的热忱。
(2)理解人: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是冗杂琐碎,因此不能单一地以八小时工作时间来衡量,这就需要校长要全面了解教师们的工作性质、工作量,对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公正评价。作为学校管理者要融洽与教职工的情感,理解是第一位,应主动和教师沟通交流,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彼此间相互信赖,相互尊重。
(3)关心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承受着心理和精神双重压力。校领导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最大程度地缓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让他们以阳光的心态在三尺讲台上奉献春华。
(4)感谢人:就是对老师的工作给予认可和肯定。只有老师们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才能成就教育事业的辉煌。
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目标。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学校建设中的合理运用,它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青年教师就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为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努力为学校建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理念新、结构合理的梯队型教师队伍。
(1)在书香中熏陶年轻教师。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阅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常与书为伴,才能不断汲取知识的精华。例如,我校是以“书香校园”为特色的实验学校,阅读已成为一大亮点,这无疑为年轻教师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助力作用。学校利用博客这一网络写作平台,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同时,学校发展研究中心还定期举办随笔、博客、读书笔记和自制书评比活动,以此来激励年轻教师们的写作热情,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品位。
(2)在工作、活动中积累成长经验。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年轻教师只有积极地参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亲自去体验,才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如,我校鼓励年轻教师踊跃参加校本培训、校外培训等活动,同时以赛课、说课、答试卷、手写教案、听师傅讲课、每月开设1节公开课等形式来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3)在关爱中培养年轻教师。如利用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人生规划“校长座谈”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还为年轻教师定期举办“和谐共事,团结协作”的专题讲座,使他们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逐渐成长起来。
(二)继承发扬,开展创新教育,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创新即意味着发展,发展并不是把原有的旧东西全部舍弃,而是要继承原有的有价值的人文历史与理念,并与崭新的顺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观念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符合自己学校的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教育理念的革新。
传统教育理念深入体制的骨髓,走教育改革之路必定会有多方面的阻力。教育变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伴随着舍弃和痛苦的选择的过程。教育创新也不是一种体制改为另一种体制那么简单,它更需要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发展的势头,前进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来自于教育的载体——学校,而学校教育理念的创新就是一所学校管理者先进教育思想的凝结。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于学生的需求、家长的需求、老师的需求、学校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因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为人类的发展服务,并不是为某一个单一的个体服务。学校教育只有真正弄明白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后,教育的生命才能展现它蓬勃的活力,才能发挥它育人的功能。endprint
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习惯思维、求同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羁绊了学校开展创新理念变革的步伐。教育创新只有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发扬独立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自由思维,摒弃模式化的教育,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学生才能适应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与纷繁复杂的未来世界。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正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但是,许多学校在没有吃透创新教育基本精神的情况下,就开始如火如荼大搞自己的创新品牌,致使创新教育走入了误区,把创新教育变成了速成化、数量化、口号化和形式化。结果可想而知,如此的创新怎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发扬,怎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怎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呢?其实,创新它需要尝试,勇于尝试,敢于尝试;创新也需要推动,用教育革新的力量去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创新它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有了科学的、先进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观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四、创建特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折射学校品质的一面镜子,是全体师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上面的一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理解,校园文化并不是学校目标、制度、习惯等的本身,而是一种精神境界。它是一种和谐的育人氛围,是一种崇高的服务精神,是一种追求理想的人生信仰。
归根结底,校园文化的创建离不开人的活动,脱离人的本身去谈崇高那是一种虚伪。校园文化不是只喊几句口号就形成了,它需要探索、传承、凝聚和奉献。因此,挖掘校园文化底蕴,首先,要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人文精神。通过不断地挖掘、提炼、整理,汇编成册,积累校史材料,使其形成系统,传承下去,为学校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特色的创建。凝思畅想,面对经济腾飞的今天,特色即意味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适用型人才。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有着特色教育的学校才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学校。
特色的发展是教育的进步,是集体智慧的凝聚。创新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色学校的发展还有更多的环节等待我们去完善。只要我们乘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学校的未来就定会扬起特色发展的风帆;只要我们上下齐努力,同建校园文化,抓住创新教育机遇,就一定能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学校,谱写出校园文化的新华章。
回首深思,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形成的重要基地。经济时代更需要知识的奠基,知识承载着社会发展的重任。无疑学校教育担负着历史发展的使命,学校管理者便是这个使命的推手。学校管理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去探索、去完善。以上只是我对教育管理的点滴思索和所走过的浅浅的印迹,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水样的柔情和包容天下的胸襟在教改之路上无悔前行,中国梦——教育梦——就定会绽放华宇无疆!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工作指导小组.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辽海出版社,2011(04).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漓江出版社,2009(04).
[3]竭宝峰.如何打造创新型学校.辽海出版社,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