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区新韵

2014-09-16李华

含笑花 2014年5期
关键词:展示馆纺车苗族

李华

在绿染明珠满眼春的五月,再度翻开那些尘封多年的故事,踏着先辈们的足迹追逐逝去的岁月,走进耳熟能详的苗岭新村,用我笨拙的思路和文字,感受历史的厚重,记录和传递老区的变化,感叹老区的发展。

追栗街镇塘子边村坐落在文山至天保二级公路旁,经过整村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苗族同胞们早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砖混结构的瓦面新房,不但通风好、采光好,而且样式也极为好看。房屋的墙壁上,绘上了苗族同胞生产生活情景的彩画。

早就听说,生活逐步好起来的塘子边村建起了苗族文化展示馆。在边疆少数民族村子里建起民族文化展示馆,这种情形应该不算多见。我们在操场上下了车,便迫不及待地直奔展示馆。只见里面集中展示了苗族的刺绣和纯麻服饰的制作流程和一些成品。绩麻、纺线、织布、腊染、刺绣等,无须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苗族服饰的所有制作工序,一览无遗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我满怀好奇地仔细浏览那一件件馆藏物品,就像在翻阅一本“穿在身上的书”。无论是纯麻的传统风格,还是当今绚丽多姿的时尚风格,苗族同胞光彩夺目的服饰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那从头到脚的盛装,都以刺绣为主,大到一条裙子,小到一根丝带,都是一件精美的刺绣艺术品。据说,苗族服饰丰富多彩的纹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呈花状、江水状的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

塘子边村的花苗爱披加花披肩,上绣三道方形图案,传说它象征古代的练兵场和令旗,披肩两头的花纹代表过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这些服饰的来由,大多是上古九黎三苗与黄帝逐鹿中原,战败后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又退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因而,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多姿多彩的苗族服饰上记录了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积淀了悠久厚重的苗家文化内涵。

伫立在透着古老气息的木制纺车前,我的心里充满了浓浓的敬意。现代纺织业的发展,早已结束了这种极为原始的纺车的使命,但类似的纺车在革命斗争年代作出的奉献却让老区人民世代铭记:那时候,小塘子、小浑塘等村的苗族妇女们常常以纺线、织布、挑花为掩护,为革命党人把风望哨,只要看见陌生人进村,或是突破她们认定的警戒位置,就利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及时通风报信,一次又一次躲避了土匪的袭击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追缴,挽救了革命党人的生命,延续了革命的火种,使那些星星之火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赢得新生。

改革春风吹大地,老区人民谋发展。如今,塘子边村利用交通优势,大力推广休闲体验农业。一个蔬菜大棚,无论是20、30平方米,还是40、60平方米,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租用它,种上自己喜欢的蔬菜,平时将其托管给当地的苗族农民。到了周末,卸下一身的忙碌带上家人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体验种植的艰辛、品味收获的喜悦,摘取一些自己种植的蔬菜在就地提供的厨房中自己烹饪,享受蔬菜从“出土”到“入口”的最短时间带来的鲜嫩和甘甜。喜欢重口味的人们,可以到烧烤区来一场自助烧烤,或者陪孩子在树林里打一场野战;晚上,可以在宿营区躺着看月亮、数星星、打扑克,或是拨响吉它为蛙鸣蝉声自由伴奏。累了,就钻进自家的帐篷,任一周的劳累尽情地释放……

胜日寻芳塘子边,无边光景日日新。塘子边村的农民将会用勤劳与智慧赋予老区更加迷人的神奇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展示馆纺车苗族
纺车,承载印度历史与浪漫
纺车声声
老纺车
补妆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馆的呈现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主题策划与媒介设计
城市规划建设展示馆布展策划的重点思路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奶奶的纺车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