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4-09-16张荣阁
张荣阁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权利,拥有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地发展,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 情境教学 悬念 激励 质疑 探索 合作学习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是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着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给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都拥有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地发展,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全面增长与提高。根据体育课以室外课为主的特点以及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灵活的特性,只有采取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养兴趣,激发参与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时时让学生有惊奇、新鲜等感觉,产生探究的愿望,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
情境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感,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产生参与的欲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创造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参与学习的动机。
例如,律动教学的练习课上,我先放一段舞曲,同时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要举行“篝火晚会”,好多小动物都受到了邀请,他们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了。晚会开始,《律动》音乐响起,这时小兔、小猫、小熊、小鸟、小青蛙(由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分别上台跳起舞来,其他小动物们也分别跟着跳了起来……舞会快结束了,小动物们一起跳起了集体舞,还邀请对方到家作客呢!
用这个故事应和着环境氛围的渲染和场境的设置,在音乐情境中达到了教学的目的,由景激趣,由趣激学,使儿童在愉悦、轻松的心态中投入到练习中去,让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因而在适宜的情境中,教师就能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悬念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上新课时教师可设计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悬念,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万花筒”,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投掷垒球教学中,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教师设置悬念,先请一名有典型错误动作的学生试掷,接着教师模仿其动作示范,落点分别记上标记,接着问学生:“同学们,刚才看到了我们的动作和落点,为什么我的落点比他远呢?”学生答:“因为教师力量大。”而后教师再请一位掌握正确要领的学生试掷,此时他掷出的距离竟然超过了教师,这出乎意料的结论使学生大为震惊。教师接着问:“他的动作与教师有什么不同?而与另一位同学又有何区别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探究的欲望下,学生热烈讨论,一层一层,揭开疑虑,就不难深刻领会正确的肩上屈肘动作和出手的速度(暴发力)对投掷远度的影响,从而尽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克服动作难点。
(三)及时激励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是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的,特别是在学生遭到挫折时,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运用激励的手段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为学生着想,关心、热爱、尊重学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如前滚翻教学中,学生第一次练习失败后,一般会产生紧张情绪,但他心中成功的渴望依然存在,此时教师应让学生正视这种失败,及时用语言激励:“结合球体运动现象,观察想象动作,你会成功的!”很快学生的失落情绪就会得到改变,从而信心倍增,学生的热情和愿望也会大大提高,并能主动地向自己的新目标努力,促使其学习目标的完成。
二、创造条件,提供参与的机会
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充分的活动使学生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利用并开发好现有的器材设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就能够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就能够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
(一)创造性地开发器材
我校拥有标准的250米跑道,一片足球场,一片篮球场,单、双杠等设施齐全。但许多时候会满足不了学生的欲望。对此,我自己动手想方设法制作或改制一些集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器材,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例如,自制圆形彩球代替垒球和沙包,在投掷教学课中,既可以用于投掷练习,又可增加练习时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教学时,我还自制一些教具让学生做各种游戏,如“打野鸭”“打靶”“种萝卜”等等。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仅仅通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好各项体育活动,让学生提高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才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板报、墙报、电视、录像等多种形式,经常宣传体育的知识、信息动态、今日要闻,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其次,通过“校运会”“体育节”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长跑、立定跳远、实心球、保龄球、乒乓球颠球、篮球投篮、足球射门、广播操等比赛。立足于全员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参与机会,学生有了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比赛中去的需求,他们便会更加专心投入到练习中去,主动参与,促进体育知识的掌握。这样,更有利于在课内外实践中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教会方法,培养参与的能力endprint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苏霍姆林斯基说:“落后生主要原因是他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要着重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变教法为学法,学法为教法,使学生逐步领会自己学习的方法,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
(一)看、听、想、练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对于所学技术,学生的看、听是学习的前提,想、练是学习的深入,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综合效应。
例如,学习动作时,听觉与视觉不能孤立开来,应边看边听,才能记住动作方法;而练习动作时,盲目练习或只是意念训练,都有可能导致动作的失败。只有听、看、想象动作、实际练习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发展的能力。如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学习时看技术图片及资料,看示范听讲解;练习前让学生默念技术要领,强化技术;概念练习中运用音乐,引导动作节奏,烘托学习气氛;练习之余,想动作,进行技术分析。如此结合,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二)大胆质疑,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好奇、好动、好问、好表现是小学生的特性,教师应在课上使他们想方设法想问题、谈看法,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大胆向教师的“真理”挑战。
例如:武术教学中进行弓步冲拳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提示步法、手法,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这里的弓步中后腿脚跟不能离地,而准备活动中的弓步正压腿练习时却能离地呢?”从疑中可以感知到学生闪烁着的智慧火花。这时教师不急于给答案,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学生有迫切解迷的心理,他们的思维被激活,那么不仅能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而且在个人、集体的探究过程中还会并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及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练习中开展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来加快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分组实践,通过学生的互帮、互评、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步骤的调控,要避免由个别学生、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的情况出现,教师应切实做到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就不要让部分学生代替,能让多数学生参与的,就不要让少数学生或个别学生包办,只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才能得到发展,才是有效的参与,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体育技能。
(责编 金 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