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探究

2014-09-16李文涛毛芸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中学生情绪

李文涛 毛芸华

摘要:随着学生升入初中,课程增多,课程难度加大,另外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的增大,接触的社交范围不断变化,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导致学生成绩低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多。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从各方面着手改善这种厌学的情绪,通过多年的教学一线经验,本文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的、创设有趣的课堂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优化自身的教学过程几个方面着手,希望能为改善后进生厌学情绪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厌学心理

现在在中学生中厌学心理非常普遍,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怎样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才能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树立健康心理,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反思一下,“虽然所教的对象不能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用适当的方法去感化所教的对象”,使他们由“厌学”到“爱学”和“要学”。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源于家庭和学校的,当然也可能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面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厌学情绪,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削弱或消除这种情绪呢?我在从事多年教育教学中一般有如下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才能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才有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要想施展出自身的才华与价值,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外交流中可以给学生说说,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任何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不掌握足够的科技文化知识,就无法在社会立足,无法很好地生存。

“厌学”的根本原因,其实是这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为自己的人生找准方向。另外,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影响也非常大。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80%以上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学生不免会产生及早步入社会挣钱的念头。所以针对这些学生我们要正确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而没有知识在今后的社会中是很难立足的,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列举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纠正学生上学无用的心理,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只会越来越需要大批的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才。

二、创设激趣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有内在的自我动力推动他们去求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课程种类增多了,学习压力大了,学习精力分散了,学习内容的难度加深了,厌学的情绪就自然会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弥补学科上的一些不足。有意地创设让学生理解容易、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地让他们由“喜欢学”到“学的好”转变。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得以正常有序地运行,学生易于接受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教师张弛有度,抒发情感的保障。所以,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但可以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内容中来,而且还能不自觉地用心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甚至与教师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热爱教师、喜欢该学科以至于摆脱厌学情绪的心理冲击。有人说:“学生喜爱某一学科,还不如说更喜欢这一科的教师。”这其实也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所引起的。课堂中是师生,课后是朋友。学生愿意相信你,也就乐于接受你所教的一切。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信任你。要取得学生的信任,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教师的人情味,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情感人,用温和的语言和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学生对我们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教师能够真诚地去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能不失时机地发现并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且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的教师也必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学生也就愿意专心致志地听课,也会有积极的态度,来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在现实当中我们也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同一个班级由不同的老师来教,差别是很大的,学生可能会很喜欢这个教师,什么都愿意和他说,而特别反感另一个教师,以至于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在学生学习生涯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优化过程,提高教育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构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再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那么学生也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另外还要注意教育方式与课堂教育方法改革。有的教师只注重研究教法和学法,而忽略了甚至无视教学管理方法的研究。一些教师上课时陶醉于“滔滔不绝”,只要课堂安静就行。至于学生是否听课,根本不去考虑。如果有学生在下面胆敢发出异样的响声,他就对他们大声斥责,恶语交加,以显示其教师的尊严和权威。长期下来,只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和厌烦心理,更失去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崇高的地位,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坚决避免歧视“差生”现象,甚至侮辱、挖苦学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和谐的环境。罗杰斯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里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而师生间的这种宽松和民主的关系,为学生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兴趣和信念创造了条件,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还要多与学生交流,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自学能力,逐步地诱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结合新课程改革,在课堂上多采用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之中。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中学生情绪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