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回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4-09-16龚爱华周翠云
龚爱华 周翠云
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荆门 448000
脑卒中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病死率大幅下降,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家庭康复训练成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方式[1-2]。选取我科2011-02—2012-11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的城区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现将治疗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男29例,女27例;年龄61~82岁,平均(62.3±10.5)岁;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26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平均住院(21.5±8.7)d;出院时生命体征均稳定,GCS评分≥9分,提示均无意识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5±11.2)岁,平均住院(20.2±7.6)d,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53.5±8.5,FMA评分29.0±9.8;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9±9.8)岁,平均住院(21.3±8.7)d,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52.5±9.7,FMA评分28.0±13.2。2组性别、年龄、平均住院时间、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家庭回访方法和内容
1.2.1.1 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和内容:试验组患者出院后康复护士每周进行一次家庭康复治疗回访,每月进行一次康复评定。与出院时的评价情况对照,肯定进步,找出尚存的问题,制订下一步训练计划,3个月为一阶段。对照组只在出院时作康复指导,3个月后进行家访,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与出院时评价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全面了解患者在家中的饮食起居情况,包括进食、休息、排泄、服用药物等,给患者及家属提供正确有效的基本生活指导,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1.2.1.2 提供心理支持:了解患者及家属在不同康复时期的心理状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倾诉,找出不利于康复的心理因素,并针对不良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达到精神解脱;列举因坚持康复训练最终回归社会的成功案例,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克服懒散、依赖心理。
1.2.1.3 康复技术指导:①指导卧床的患者注重患肢良姿位的摆放,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畸形,逐步加大关节活动范围,加强床上翻身起坐训练,增加肺部换气功能,进行有效咳漱,防止肺部感染及皮肤感染。②肢体无自主活动的患者,指导家属进行正确的肢体被动运动训练,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以诱使其主动运动,防止错误的活动方法引起关节韧带损伤,加重患者的痛苦。③患肢有自主运动的患者,为其纠正异常运动模式,进行坐、立、行走功能训练及各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指导其进行平衡及协调性训练,增加稳定性,提高机体的控制能力,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④每次回访都要认真总结患者的进步,肯定成绩,鼓励其坚持康复训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设计简单可行的训练方法,便于患者及家属掌握。
1.2.2 评定标准与方法: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评分在60分以上者,基本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0~60分需要帮助,≥20~40分需要较多帮助,20分以下完全需要帮助。Fugl-Meyer(FMA)简式量表评分评价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运动积分<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5分为明显障碍,85~<95分为中度障碍,95~≤99分为轻度障碍,100分为正常。出院前将56例患者均通过ROM测量、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Fugl-Meyer(FMA)简式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3]。试验组分别于出院时、1个月、3个月时由专业康复培训的护师对以上项目进行评定,对照组则在门诊复查时评定。2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偏瘫肢体并发症及活动时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两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比较 2组患者经家庭回访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明显增高(P<0.05或P<0.01),见表1。
表1 2组回访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比较 ()
表1 2组回访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个月对照组 28 52.5±9.7 60.8±9.6 72.5±5.6 28.0±13.2 36.0 n 指数评分出院时 出院1个月 出院3个月Barthel评分出院时 出院1个月 出院3 FMA±7.3 48.0±12.0试验组 28 53.5±8.5 75.3±12.5* 86.7±8.5** 29.0±9.8 45.0±6.3* 82.0±8.6**
2.2 2组出院3个月后偏瘫肢体并发症及活动时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家庭回访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偏瘫肢体并发症及活动时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每年以8.7%的速率递增,肢体的残疾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脑卒中恢复期家庭康复治疗是卒中后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综合康复方案。现代神经康复医学表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最佳时间在卒中后3~6个月[2]。另一方面,同一状态的患者康复开始越早效果越好,患者肢体残疾程度越低。
现代神经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是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脑卒中患者通过规律的康复训练,可充分实现中枢神经网络功能重建,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4]。同时,通过康复训练肢体活动,促使肢体支配区相应皮层脑血流量增加,从而促进皮层运动区功能重建,一方面可明显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另一方面可显著减少后期肌肉萎缩,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从而大大降低肢体残疾程度。对于已经发生的不可挽救的神经功能损伤,通过适度的环境矫正,可有效引导新的神经突触再生,神经网络重组,卒中后家庭回访康复就是通过在家庭对偏瘫肢体运动模式的改变,发挥神经细胞重塑功能,通过正规康复训练,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是减轻肢体功能障碍、降低残疾程度的重要治疗手段。
本研究通过家庭回访,康复治疗患者1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包括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同时,笔者还对比了2组卒中恢复期较易发生的肢体运动障碍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家庭康复训练回访可在脑梗死的家庭后续治疗中推广使用,早期住院脑保护治疗提供了脑可塑性,恢复期康复训练为神经重组和突触再生提供了保障,加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我们的体会是,通过定期家访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时纠正异常运动模式,使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运动方法进行被动-主动及抗阻主动运动功能锻练,提高运动能力,减少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偏瘫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尽快转变病人角色,适应家庭生活,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患者的训练场地和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 吕政,李春磊,张宁,等 .康复教育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4(3):34-35.
[2] 王兰珍,林瑜 .康复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康复认知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9,4(7):56-57.
[3] 李迥,尚淑玲,盂令海 .远程家庭康复指导对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B):2 604-2 605.
[4] Tillakaratne NJ,Guu JJ,de Leon RD,et al.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epping in rats after a complete neonatal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is not due to regrowth across the lesion site[J].Neurosci,2010,166(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