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4-09-16刘勇代丽
刘 勇 代 丽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 泸州 646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内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一般在脑出血20min后形成脑血肿[1],脑血肿压迫脑部周围组织,从而引起神经性功能障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如发生偏瘫、植物状态等,急性脑出血还会造成死亡[2]。选取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80例患者,采取微创引流术及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设为实验组。以同期入院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微创血肿引流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55岁;所有患者经CT检测确诊为脑出血。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全身麻醉,常规开颅,手术在直视下将颅内血肿吸出,之后常规关闭颅腔。术后,采取稳定患者血压,预防脑水肿等支持性治疗。
1.2.2 实验组:采取微创血肿引流术,手术取仰卧位,为患者实施局部麻醉,辅助CT图像定位在血肿中心最近位置作为穿刺点,在非直视术下,采用一次性YL-1型穿刺针缓慢进入穿刺点,放置引流管,术后采用尿激酶等溶血药物,将颅内血肿由引流管引出。
1.2.3 神经功能评定:分别于治疗后的21d、30d、90d时采用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Glasgow昏迷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及近期疗效,并于180d后采用ADL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1.3 疗效评定 将患者生活能力分为5个等级,患者日常生活能够自理,为Ⅰ级;患者生活能力部分自理,能够独立行走,为Ⅱ级;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行走需依赖拐杖,为Ⅲ级;患者有意识,但瘫痪在床,为Ⅳ级;患者处于植物状态或已经死亡,为Ⅴ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各项量表指标评分显示,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生活能力分级 2组患者生活能力分级比较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病情最危急的疾病,好发于中年男性,以头痛、意识模糊、眩晕、偏瘫及失语等为典型表现,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3]。目前,清除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选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分析两种术式的效果。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针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优点是术野宽,可在手术直视下清除血肿;缺点是创伤大,手术时容易碰触到周围脑组织引起术后神经功能性缺损[4]。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的优势是采取封闭式的无菌引流技术降低了颅内感染率,手术时间短,不受年龄限制,疗效好,创伤小,实用方便;缺点是非直视下操作,手术视野窄,有效止血不完全,不利于术后继续出血的处理[5]。
从本组结果可以看出,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虽有一定的缺陷,但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自理生活能力的提高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一定的疗效。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
组别SNSS 21d对照组n 评分 Barthe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21d 治疗前 治疗后40 9.4±2.3 26.2±12.3 18.1±5.7 49.8±17.3实验组40 9.1±3.1 37.4±11.9 17.9±6.2 63.3±18.6
表2 2组患者生活能力分级情况 [n(%)]
[1] 郑兴荣 .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死亡原因分析[J].实用新医学,2007,8(4):313-314.
[2] 冯圣勇 .微创软通道血肿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 258-1 259.
[3] 李亚男 .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12.
[4] 赵红军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73-74.
[5] 陈天宝,古磊,甄云,等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