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4-09-15赵淑艳
赵淑艳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知识积累与能力的提高,笔者在医用化学教学中进行深入的实践与探索。文章就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实践 探索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1]。党和国家从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出发制定出许多相关的政策性文件。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推向全面推进的阶段[2]。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之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这一科学的论述表明我国的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质量着力提高,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当推教师本身,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文章就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几点体会。
一、教师自身的素质和魅力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教学活动,注意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导向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入门的难易。涉外护理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多少年来向国内外输送大批的优秀人才。为强化英语及临床护理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的化学课时少、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和很强的教学能力。如:在讲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式时,我精讲两个例子之后,总结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①写出离子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将“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③把前后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划去。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又如:在学习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后不失时机精选一道练习题:
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又能与金属钠反应,还能与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A、丙酸B、苯酚C、丙烯酸D、丙烯
许多学生都能根据烯烃、酚、羧酸的性质逐个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所学知识得以延伸并形成知识网络,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二)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强化化学和医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和医学犹如一对孪生姊妹,自古以来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化学和医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渗透现象让学生知道给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使用等渗溶液,使学生不自觉的形成强烈的求知欲:①医学上常说的“等渗溶液”是和什么比较的?②给病人输入大量的低渗或高渗溶液会出现怎样的情形?③如何判断某溶液和血浆相比是等渗、高渗还是低渗?又如:在电解质单元的学习中,让学生明白人体内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一定的PH值溶液中进行,所以严重的酸中毒或碱中毒会危及生命。而人进食时,常常食用一些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但没有人会因此而得酸中毒或碱中毒,功不可没在于人体血液中存在一系列缓冲对。再如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以及碳酸钡为什么不能代替硫酸钡用作“钡餐”造影等等。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加强与医学知识的联系,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好新课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新课导语,既要注意前后知识的巧妙衔接,又要有启发性、趣味性、探索性,一开始就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他入戏,让他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导语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可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知识,让学生感到亲切、实用;可精心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用演示实验引出新课,把学生引入兴奋、新奇、疑问的境界;可通过名人专家及伟绩引出新课,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注意语言魅力,增强艺术感染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4]。医用化学在医学院校是重要的基础课,无论是诊疾、化验、疾病的治疗等都离不开化学手段。但该科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课堂语言还应讲究风趣、幽默,使学生在愉乐中领悟到蕴含在其中的道理。
二、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促进素质教育的方法
通过传授知识来发展能力、培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能力多种多样,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和过程来进行。如:在讲述盐的水解时,让学生知道临床上治疗胃酸过多常用药品“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首先让学生预测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第二步通过演示实验测定碳酸氢钠溶液的PH值。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从而得出盐的水解的实质。这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师爱表达,情感沟通是促进素质教育的手段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因素和情感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情绪和情感反应对教学效果的优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情感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师爱表达和情感的沟通。课堂上,教师应不时用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当学生看到老师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时常注意自己时,会产生轻松愉悦的心境,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和创造中得到快感和乐趣。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要动辄训斥,更不要讽刺挖苦。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对他们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学生在喜爱教师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石蕾<浅析素质教育>【J】.北京:人文学院,2004.
[2]《李岚清教育访谈录》素质教育是怎样提出来的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索俊启《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的语言艺术》《新课程(教师)》2010年12期
[5]汪茹梅《素质教育与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环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9期
[6]杨阳《素质教育下化学课教学方法的探究》《科教文汇》2007年4期
[7]陆素萍《素质教育思想的学科渗透探究—以化学课堂教学为例》《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年10期
[8]张欢杨昕《对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2期
[9]张崇仙《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神州(下旬刊)》—2011年11期
(作者单位: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