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014-09-15王文甫李晓锦黄进王福亮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高职院校

王文甫 李晓锦 黄进 王福亮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基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缺陷,提出了“把课堂变成学堂” 教学技术路线,从根本上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教学技术路线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够有效的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有所成。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堂教学方法 知识应试型 “把课堂变成学堂” 教学技术路线

引言

高校教师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研究,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而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原因之一是:一般来说,教师对所教课程的内容把握得较为清楚,即使不去专门研究有关内容,其理想和现实也不会偏差太多;原因之二是:学生来大学上学的目的是增长知识、培养才能的,只要达到此目的,教学方法可以多样,然而,尽管教学内容相同,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

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仍然采用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主要特征是填鸭式教育,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极差,不少师生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度日,为扭转这种糟糕的局面,笔者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进行了不懈探索。

一、高职高专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及其缺陷

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一般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向学员传输知识的一套技术方法。它是目前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活动中大量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法。

(一)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的基本特征

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最显著特征是教师教(讲授)、学生学习(听课、记笔记),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学生围绕教师所授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虽然在讲授中会涉及到对案例的分析、提问等多种教学技术,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启发学生思考,但教师的中心地位始终十分突出。教师以语言、文字(课件或板书)、图表等形式向学生传播理论、知识和阐述思想、观念为主要任务,包括学科系统知识的讲述、原理讲解和难点的辅导等。这种教学技术路线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即以教师的施教活动为主。它虽然便于教师直接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但学生被动学习,其主体性不能得到体现[1]。

(二)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的基本程序

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的基本程序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组织教学、讲授新课和小结内容“三段式”[1]。

1)组织教学。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练的语言,排除分散学生思想和注意力的因素,引导、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教学,通常是概述设置本课程的理由、讲授的目的、学习内容的要点或提出相应的要求。

2)讲授新课。这是讲授课的主体或关键环节。讲授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包括前沿理论的敏感性、分析判断力、逻辑思维力、知识存储度等多种因素。一堂好的讲授课也许能做到逻辑层次清楚、分析全面准确、语言表达清晰、课件(板书)规范,也能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新的知识、新的信息。

3)小结内容。一般是概述讲授内容和归纳讲授的要点、逻辑体系,或指出理解、掌握讲授内容应注意的问题,或提出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等。

(三)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的基本特征、基本程序蕴含的教学缺陷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调动。由于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接受的地位,思维活动只能按照教师讲授的内容来进行。而且由于教师大都把一个问题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讲得清清楚楚,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弄清了一个问题的全部答案,使其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调动起来。

2)学生学习的创造性难以发挥。在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下,教师自以为按教学计划要求全面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讲解、分析、论述知识、经验、思想观点,期望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掌握教学内容,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我们曾调查过100个毕业生,其中92个学生说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基本忘记了。采用这种教育路线,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调动,“灌输”的知识不仅成为过客,还致使学生的创造性不足。因为在采用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工具。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知识的奴隶,而知识倒过来成了教学过程的统治者,使得课堂教学失去生命的活力,学生学习的创造性难以发挥[2]。

3)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三段式”的基本程序本身就是“满堂灌”的形式,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理解,缺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作用。

二、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看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高职高专招收的学生分数低,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他们的学习习惯、做事习惯已经基本定型,三岁大的儿童,大部分习惯就已定型,所以有“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之说,人的习惯有正、反两方面之分,我国目前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方法是较差的。具体地说,人有智商、情商和律商,高职的学生和本科生相比情商不低,智商可能稍低,而律商则普遍较低,遇到困难就躲的有之,感觉学习困难的大有人在,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没有快乐感[3]。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小学大多采用压制性教育,学生的一切都是由老师和家长安排的,不少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极力推行,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和过去的高职生相比有大幅度下降,有相当多高职学生讨厌学习,上大学前,他们深受升学压力,勉强应付学习,上大学后,没有压力不愿自觉学习,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收效甚微,因此,高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般认为高职的学生不爱学习,其实他们不是全然拒绝学习的,只是需要有适合他们的方法[4]。教育起源于学,而不是起源于教,现在的学校大多办成教校了,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校,采用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效果极差。由此,笔者认为,应对高职课堂教学作出一系列改革,改革的思路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探索的场所、探讨问题的场所、锻炼的场所、展示才华的舞台,把学校变成真正的学校,把课堂变成学堂。这种变化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将产生不同寻常的效果。笔者把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

三、“把课堂变成学堂” 教学技术是高职高专能力创造型技术路线的主要支撑

由一种教育路线过渡到另外一种新的教育路线,必须有一系列的方法、技术来支撑,产生“你不想贯彻很难”的强势教育生态。培育学生能力就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是以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教师讲课为主,采用“把课堂变成学堂” 教学技术使学生能力发展成为可能。

(一)“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的理论解释

“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是属于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它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要在课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或者完成任务或者展示自己的成果或者讨论有关问题等等。一般地,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快下课时,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为下次课的进行做好了动员和安排。如果把一次课当做一台联欢会,学生就是演员,教师就是节目主持人,演员是要排练节目的,排练的过程要在演出前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方式的设计,从学习任务的布置到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都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把一个教学项目比作拍摄一部电影的话,学生仍然是演员,教师则是导演。

“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引领者;

2)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对学习是充满激情的;

3)这种教学方法能把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上课、复习)很好的结合起来,即该教学方法的实施离不开三个环节的层层推进,三者环环紧扣构成学习的自然链条;

4)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5)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是靠分组活动来完成的,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6)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学生助教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体系更完整,评价结果更公正、更客观,学生们还能从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鞭策、相互促进。

(二)“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

高职高专几乎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可以使用“把课堂变成学堂”技术,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不管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只是可能有一些教师不太会用这种教学技术。此技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乐在其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彻底贯彻“能力创造型”的技术路线,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与知识应试型教学技术路线不同,“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并不是面面俱到地学习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而是重点学习课程的核心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去研究相应知识点。根据我的教学试验,“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的要点如下:

1)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团队,每个小组6~7人为宜,设小组长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业务分工及工作进度的掌控,负责向教师或有关人员传递信息及成果上交。

2)挑选学生助教3~5名,职能是服务学生联系老师,收缴作业,批改作业,评定学生成绩。

3)教师将一个课程学习内容分为几个项目,一个一个地做项目。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由学生做项目,教师进行组织、指导,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的疑问。课堂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实施时根据具体的项目而定。

4)成绩评定:教师提出教学的组织设想,划分不同项目的分值及成绩评定办法。对阶段性的工作实行四级评定: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助教评定、教师评定。助教根据各小组成果的完成情况、自评及互评情况对各组进行评分。教师根据总的情况再进行最终评价。

该教学方法对于各类课程都可使用,优点是对有关知识学习牢固,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趣味性强,锻炼团队合作精神。缺点是项目总数不会很多。该方法也适用于实习或实验时仪器不足的情形,一个组一个仪器,某个学生负责操作的某一环节,然后轮换。该方法还适用于纸上演练——角色扮演的情形,根据项目进行岗位分解,一个组一类岗位,然后再把各个岗位分成子岗位,一个人对应一个子岗位,即个人定岗,组内成员沟通,组间交流,本职工作会干了,然后换岗,先是组内换岗,最后组间换岗,结果每个人都经历一遍各种角色,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是牢固的[3]。

四、辩证的看待“把课堂变成学堂” 教学技术的缺陷

运用“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传授的教学内容不太多,即学习项目总数不会很多。有些教师认为,课程的内容很丰富,总课时量却较少,运用这种教学技术更是搞不了几个项目,感觉好像没把理论体系讲完整,总想把一生所学教给学生,总觉得学生这也不会那也懂,这种想法的出发点虽好,但却无法实现。拿一个刚刚涉足该专业的高职学生和从事该专业多年、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的教师相比,其差距确实很大,但前者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必须一步一步来,遵循教育规律方能事半功倍。

我认为,能力高于静态知识,毛泽东没有上过军事学院能自如的指挥战争,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则有惊人的发明创造。可见,强能力“弱”知识可以很快使少知识变多,无能力多知识会很快使知识变少。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要在“凿深井”上面下功夫。法国罗曼·罗兰说过,与其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罗曼先生指出了大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可惜很少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其实,毛泽东有“击溃10个师不如歼灭一个师”的战略思想,运用在学习上就是“凿深井”的方法。与其学了许多知识很快忘了,不如钻研学科的核心问题一辈子忘不了。人们常说的“思想闪光点”,就是“凿深井”技术的表现。“凿深井”技术促成创新高效率,获得人生新突破。思维的这种特异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功能,能将普通知识在运用能力的作用下放大若干倍,为创新者本身提供了独特的运用知识和能力的环境。

也就是说,采用“凿深井”的教学方法,在极有限的课时内,学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学习完本课程的所有知识或技能,只要能学一些核心内容即可,以后学生还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再进一步扩充知识面、锻炼相关技能,这也是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的重要指导原则。

五、结语

1)“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2)“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能够彻底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变得自信、向上、自强,从而呈现出勃勃生机。

3)“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学技术是一个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所涉及的时空并不局限于课堂,它已极大地渗透到学生课余学习、生活的时空领域。

4)教育改革方兴未艾,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其教学改革的前景将是非常诱人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是大有可为的。

注:本文为2012年云南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职业院校违纪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为2012C056

[参考文献]

[1]鲁伟.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与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Z1期.

[2]刘志栋.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技术路线应如何改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2期.

[3]吴彩霞,万琦,程相杰.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

[4]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发展、理论基础与教学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6.28期.

(作者单位:1.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应用工程学院 云南昆明,2.云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云南昆明)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方法高职院校
课堂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新课改后的分析
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高校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