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与会计制度改革探析
2014-09-15肖柯
肖柯
摘要:财务风险是高校在会计制度中普通存在的问题,而有效的会计制度又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本文简单介绍了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分析了现有高校会计制度在衡量财务风险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 会计制度改革
高校是特殊的事业单位,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开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发展,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高校在改革运作中,往往会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硬件、软件项目的建设,如建立新的操场、学生宿舍、引进高层次教学人才、为提高办公效率建立新的办公楼等,一方面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在资金需求方面虽然有财政拨款,但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负债办学往往是高校主要融资方式,若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产生负债风险;在资产处理上若方式不对同样也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相对应的是会计制度,健全的会计制度利于防范财务风险。本文试图针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高校现有会计制度在财务风险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进而提出针对高校财务风险推进会计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指企业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而导致企业不具备偿债能力从而引起投资者的收益减少的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能转移或降低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和收益与损失共存性的特点。而高校财务风险主要从负债、运营质量等角度进行界定。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种类
上面介绍了财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点,而高校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收入来源较少,主要为学生学费和财政拨款,但难以保障日常支出,其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下就高校存在的几类财务风险进行说明:
1、债务风险
从资金筹集渠道看,高校主要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实施,高校在硬、软件上不断增加投入,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有些高校在项目建设缺乏科学性,盲目跟从,在投资规模上不考虑学校支付能力,不能对投资成本进行有效约束,而扩招导致学校投入缺口的增大单纯靠学费和财政拨款难以填平,不得不通过银行进行贷款。银行贷款虽然缓和高校资金需求的困境,但是有些高校在向银行贷款时,往往贷款金额较大,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贷款利率高,时间较短,大额的贷款往往会超过高校的承受范围,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负担,使得高校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影响高校正常的财务运行。
2、资金再筹集风险
高校在进行教育投入时往往会多次向银行申请贷款,进行再次贷款时其原先贷款并未还清,而银行针对再次贷款问题出于资金风险防范的目的,会增加一些附加条款,如提高贷款利率或减少高校贷款额度,从而使高校在再次融资时处于被动地位,增加融资成本风险和融资难度大的风险。
3、收入风险
高校收入一方面来自财政拨款,另一方面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目前高校普遍学费一年4000以上,甚至有些高校学费高达1万多元,但学费具有刚性,一旦制定短期内很难变动。学费收入与每年招生有关,招生越多收入越高。就目前现状看,就业难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导致学生求学意愿不强,若招生人数不足以满足学校需求,将导致学校收入降低,学校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使高校面临收入风险。
4、负债过多引起的信誉风险
高校贷款往往是信用贷款,国家提供隐性担保,但如果贷款不能及时偿还,会影响银行对学校的信用评级。而高校为了扩招往往存在乱上项目、盲目争贷款的问题,致使在债务偿还上支付能力不足。在贷款偿还上,多数学校以学生学费或新债偿还旧债,若偿还能力不足只能延期偿还,降低了高校的信用。而高校普遍负债过多使得高校信用得到质疑。
二、高校现有会计制度在财务风险度量上存在的问题
要防范财务风险,必须有可计量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针对高校财务风险,其预警指标如下:一是资产负债率,主要衡量资产与负债的比率,资产负债结构是否合理,往往以系数1为标准。二是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衡量能否快速变现满足资金需要。三是偿债保障比率,主要衡量学校收入的偿债能力,该系数越低表明学校偿债能力越强。四是收入支出比率,若该比值大于1,说明学校收入大于支出有结余,财务运行正常。然而高校对上述预警指标涉及的会计要素不能保证质量,致使预警指标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具体问题如下:
(一)不能如实反映高校资产信息
高校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类,在固定资产方面,按现有会计制度规定,高校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然而在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产品更新周期短,有些固定资产已不能满足学校需要,如机房在2005年购进大显示器计算机,2014年这些计算机不论从主机性能还是显示器完全不符合现代学生的上网需求,学校进行电脑设备更换,若更换下来的老式计算机仍保留原有的账面价格,而实际这种计算机已几乎不存在价值,这就容易导致账实不符,从而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减少金额,必然会影响“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从而增加财务风险。无形资产方面,在高校无形资产主要有学校的声誉度、知名度、社会的认可度以及信用等等,虽然会计制度中对无形资产做了规定,但大部分高校因为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确认上并未得到解决,导致未在账面上反映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往往被忽略,也会影响到“资产负债率”指标。
(二)负债信息核算难度高
目前高校的会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而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的款项为处理经济业务的依据,从而计入当期收入或费用,但在处理一些应收未收或应付未付款项时存在缺陷。如学校通过赊销的方式购进一批电脑或应付的工程款当期未付,在当期并未产生支出,不会在当期负债中进行反映,财务报表未能及时披露,只有在实际交款时才做财务处理,从而容易造成高校这种“隐性负债”难以在高校负债信息中得到如实反映,致使高校负债信息的不准确,从而影响高校债务情况的分析,产生财务风险。endprint
(三)收支确认不匹配
收入上高校往往存在科研项目,需要向国家申请科研经费,在经费取得上往往是一次性的,而科研项目持续期长,支出会在不同的会计期内进行确认。此外,在从事科研项目时往往还存在资本性支出,但现有的高校会计制度不能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由于不计提折旧,收入无法与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匹配。从而容易导致高校收入与支出难以比较。
三、针对高校财务风险推进会计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实现会计核算方式的有效结合
中国现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式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这与高校长期受财政拨款有关。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财政拨款远不能满足高校需要,面对融资环境的变化收付实现制已不能适应高校资产和运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尽快实现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实现权责发生制为主现金制为辅的会计核算方式。通过转变,权责发生制能够如实的反映资产负债情况,对“隐性债务”进行揭示,可以实现收入与支出的对比匹配,能够很好地处理好跨期业务;而现金制主要针对财政拨款进行核算,从而为财务风险的防范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二)改变资产核算方法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问题,应在固定资产项目下增添“固定资产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高校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应按固定资产预计的使用寿命进行摊销,通过折旧或摊销可以如实反映资产不同时期的价值,从而做好资产核算工作。针对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具有特殊性,是长期形成的,其估计起来困难较大,往往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具体包括收益期、收益额和折现率。通过估计可以对高校无形资产产生大致的价值范围。从而为“资产负债率”指标的正确衡量提供了前提。
(三)增强高校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会引起高校会计制度的变革,但是会计制度是固定的,最终需要会计人员操作,因此要增强高校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提高财务人员在会计制度变革中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财务人员要提高对高校资产的关注度,如实反映资产状况,并做好日常支出收入记录核算工作;在负债方面高校会计人员应按照流动性对负债进行区分,针对流动性强的负债要备有资金进行支付,做好对“隐性债务”的计入工作,从而实现对高校负债信息做出全面了解。
(四)优化高校资金配置
高校在融资时,应在本校负债承受能力等情况基础上开展。在资金运用上,要始终以资金效率为原则,结合本校教育改革和扩招带来的生源情况适当开展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整合现有资金资源,有效分配资金,优化负债结构,避免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问题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无处不在,高校在当今市场环境下,高校财务风险加大,需要高校进行会计制度改革。高校在结合财务风险进行会计改革时,仅仅依靠自身是不够的,国家财政部门也应该发挥外部监督作用,从而促进达到高校完善会计制度,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查道林,万丽亚.财务风险防范视角的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1(04)
[2]兰江梅.高校财务风险与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11)
[3]袁徽鹏.高校财务风险与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2009(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