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宗教建筑的装饰图案探析

2014-09-15雒岩

关键词:西藏地区藏传佛教西藏

雒岩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艺术设计系,山西 太原 030031)

西藏宗教建筑的装饰图案探析

雒岩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艺术设计系,山西 太原 030031)

西藏地区是我国传统民族的聚集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特点非常鲜明的文化“圣地”,尤其是西藏宗教的建筑规划和装饰设计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颁布,要求在短时间内加快西部的发展,而在以西藏为发展中心的这一过程中,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和协调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之间的矛盾关系,将直接决定着发展成效和结果。这不仅仅需要完好的保留传统文化的特征,还要防止个性化和民族化特色建筑文化被环境同化,甚至丧失。这是西藏发展战略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建筑研究者和设计师必须考虑的因素。

西藏;宗教建筑;装饰图案

在西藏地区的传统社会文化中,藏传佛教起着非常重要的支配作用,就建筑领域而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藏宗教建筑风格。本文通过追寻西藏宗教建筑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形成的外部因素和地域条件,总结归纳藏传佛教影响下建筑装饰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建筑的特点,由此揭示西藏建筑文化的民族意蕴。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深入探究藏传佛教与建筑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每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历史意蕴都可以在当时建造的建筑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因此,建筑被人们称作是石头刻画的历史。而建筑装饰又是建筑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构成宗教建筑的审美性、文化性和实用性三大元素的最主要本质。

一、西藏宗教建筑的发展历史

第一部分:史前时期。根据考古资料的证明,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期,西藏就已经有了大规模的人工建筑物和简单的建筑装饰。西藏昌都卡诺遗址发现的时间是1977年,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史前遗址面积最大的藏族建筑群。探求原因,我们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昌都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接近青海,与四川邻边。据专家的考证和推测,当时的文明发展受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影响,当地居民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所以,在将近1万平方米的遗址中,分布着非常多的房屋和窖穴,反映出了当时藏族人民的建筑水平文明发展。第二部分:吐番王朝和分裂时期。公元10世纪的时候,吐番王朝开始建立,这个时期,出现了以雍布拉康为代表的王宫建筑装饰的特色。碉式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造技术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突破,平顶屋和墙体的收分已经逐渐成型。以上建筑形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吐番王朝建立后,藏区开始进入一种奴隶制社会,对外文化的交流发展空前壮大,经济贸易往来活动也逐渐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因此藏族建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最为重要的是,碉楼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适合高原环境的绝对优势,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我们从西藏传统建筑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是建筑谷地分布,第二是依山建造。第三部分:喇嘛教三教派的执政影响。从元代开始,西藏已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那时开始,西藏基本上处于一种中央集权领导下的地方政权组织。西藏传统奴隶制度被废除之前,推行的执政手段是政治和宗教相结合的方式,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对西藏建筑影响很大。明清以来,西藏地区很多重要建筑都是利用汉式的歇山顶和斗拱,在建筑构图中将中原的建筑特色和西藏的建筑特色融合在一起。这一时期藏族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构建技术、装饰材料和设计构想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3]

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形式虽然是多种多样,但是建筑将一些相同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内涵巧妙的融合在了一个整体当中。除了非常厚重的以石木混合为主的碉式建筑之外,宗教的特点和吉祥标志也近乎一样。因为每个民居的生活空间内都有单独的拜佛空间,所有的屋顶有嘛呢旗等,主室的中柱被誉为家庭的神圣之柱,柱子上面有武器、谷物和哈达之类的图案,以此表示对祖先的敬仰。

二、西藏宗教建筑装饰的特色

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与雪白的高原环境混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神奇、质朴和粗犷的美感,可谓独具特色,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三点:第一点,坚固稳定。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两种模式是藏传佛教建筑中构成整体建筑坚固稳定的最基本要素。因为受历史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的约束,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使用的木梁比较短,在两个木梁的接口下面用一个斗拱,利用柱子支起斗拱,然后连续使用几个柱拱梁构架,就形成了柱网结构。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建筑所使用的柱网结构不仅扩大了建筑空间的面积,而且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第二点:形式各样。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形式多姿多彩,内容非常丰富。虽然在结构形式和门窗构造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因为地区和类型的不同,每一个建筑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从结构和材料进行区分,有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等;从建筑类型进行划分,有单层房屋和多层房屋;从屋面形式来看,分为坡面房屋和平顶房屋。第三点: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具有突出的色彩效果,手法大胆但很细腻。[2]经常用到的颜色有白色、黑色和蓝色等,每一种颜色都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结合宗教信仰的影响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一)外部形成的因素

从初唐到中唐经历了将近50多年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开辟了双方经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仅推动了两地的贸易发展,也推动了各自建筑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但总体来讲, 两地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冲突经常发生。到了晚唐,才再次进入到一种和睦状态,随着两地之间战争事态逐渐稳定,文化交流也开始恢复往常。这也为建筑文化的相互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直到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茶马互市制度的建立更加快了两地之间文化和经济的交流。[4]建筑文化的相互借鉴和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文化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形态和内容,逐渐形成体系,并能够作为一种文化在藏族地区繁荣发展。

(二)宗教建筑形成的地域条件和影响

首先,我们从气候和环境两个自然因素进行分析。青藏高原正好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同时受到“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导致地震频频发生,且西藏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以山地为主,加之寒冷的多风气候,所以西藏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碉楼形式。碉楼的墙体非常厚实,可以抵挡外界任何破坏,有着强大的防御作用。而且碉楼顶部的独特设计可以在雨水过后迅速将雨水排到地面,很好的保持了屋面的防水性能。其次,从建筑材料的来源分析,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雅鲁赞布江流经的区域,岩石裸露和风化现象很普遍,这样的条件为传统碉楼的构建提供了充足且廉价的建筑材料。西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森林覆盖面积有限,林木植被主要集中在西藏东部地区,而高原内陆地区的木材却非常匮乏,这大大影响了碉楼建筑的构建。因此,与石质材料相比,在碉楼构建中木质材料的用量很少。[5]除了石材和木材之外,碉楼建筑还离不开黏性强、质地细腻的泥土。泥土主要分布在雅鲁赞布江的中下游地区。由此可见,西藏传统的碉楼建筑所需要的建筑原料都可以就地取材,为建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6]总之,西藏地区的碉楼建筑以其非同一般的特性和简单实用的特点遍布整个西藏。

三、宗教建筑装饰的基本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

在西藏社会生活中,宗教文化影响了每个人的日常起居,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的影响不单单是体现在寺庙的构建方面,而且所有的民用、官用和王宫建筑都有强烈的宗教色彩。[7]由于政治宗教的相互结合,无论是宫殿还是衙役部门,这些具有政治文化的建筑,在建筑形式和艺术方面都与宗教具有相互对应之处。在整个西藏地区建筑等级最高的是寺庙建筑,这一点最能体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寺庙建筑的外部形式、内部结构、装饰图案的设计也都是最高级别的,具体表现在墙体的颜色,常运用彰显尊贵气质的红色进行涂饰;在建筑外围、窗户、门廊上的木质结构,常运用雕刻和彩绘;屋面檐口的女儿墙,则运用高等级的边玛墙;[8]正殿上方常运用歇山屋顶的形式,用金属流金部件覆盖装饰。总体来说,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墙体装饰特点是:墙体就地取材,由毛石、土墙、块石组合在一起;外墙涂饰的颜色大部分以黄色、白色和红色为主色调,色彩个性鲜明;内墙大多是绘制人物传说和历史故事。

(一)女儿墙的艺术特色

在平顶屋的上面,建筑装饰的主要位置就是以女儿墙为中心的地方。除建筑方法和普通藏民生活居住的建筑不同之外,建造完边玛墙之后,还需要在墙面上涂饰一层色彩颜料,一般情况下是红色或者紫红色,在墙体上还需要用抹灰或者瓦片进行屋顶的压顶作业,从而形成若干条细腻的红色条带。在西藏地域一些重要的宗教建筑,比如说在寺庙的建筑中,中心殿堂和女儿墙的位置还必须用形式多彩、姿态各异的镏金金属装饰进行镶嵌,而且在女儿墙的四角还需要装饰镏金的铜制狮子像。在墙面的墙檐部位,还涂饰点状形式的白色点,形成一种环绕的白色点状色带,这个色带在藏族文化中象征着天空和星辰,[9]如图1所示。

图1 屋顶处墙面上装饰有白色点状色带女儿墙

(二)屋顶的设计和女儿墙的艺术表现特色

在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中,最奢侈的部分主要体现在每个屋顶上面都有不同性质的标志性装饰。如果说边玛女儿墙仅仅体现出建筑类型等级的高低,那么屋顶的标志性装饰部件就非常准确的表明了藏传佛教建筑的基本性质。因为屋顶的标志装饰品和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藏语中这些标志装饰品叫做法幢。[10]法幢形式多样,有鎏金的铜幢、普通的铜幢和牛毛幢等。另外还有法轮和动物的造型,也能很好的反映出其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如鹿就是寺庙的重要标志(图2),一般情况下在佛教建筑正面入口处的屋顶正上方都会有不同数量的安放。[4]这些装饰物都是用金属材质制造的,和女儿墙上所镶嵌的金属图案造型相似,由此在整个建筑形象上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图3)。

图2 带有鎏金鹿型装饰的屋顶及女儿墙

图3 屋顶的鎏金装饰

四、西藏地区建筑设计的艺术特点

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是产生装饰部件的最原始因素,因为藏传佛教所有的装饰艺术都可以追溯到这两个远古因素,可以说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是远古时期文化的传承。[5]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藏传佛教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历经几次兴盛和衰亡,其异常灿烂的佛教文化依然得到了发扬,并对建筑装饰艺术起到了推进作用。藏传佛教建筑装饰部件独特的形式美,将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平衡、动感和静感、节奏和韵律等都统一在变化的美当中。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装饰部件以其鲜明的色彩特点,抽象生动的变现了图案的造型,使其更加符合宗教信仰的视觉空间要求。[11,12]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不单体现了人文和自然的和谐情感,也表达出藏民顽强不屈的性格。在这些装饰部件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细腻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层次感产生一种柔美的机理,很好的体现出建筑装饰在环境中的和谐美感。在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西藏全族人民都十分信仰佛教,是唯一一个全民族信仰一个宗教的民族,将个体和自然融为一体,并不是将自己定位在自然的对立面,转而去征服和改造自然环境。这个观点反映在建筑形式上,就是没有违背高原环境的特点进行房屋的改造,而是顺应地理环境改变房屋的特征。[5]在建筑的时候,无论是材料,还是造型色彩等方面,都和环境达到一个完美的协调,犹如一种在特定环境生长出来的特定生物一样,充满生命和自然的韵律,由此也体现出藏族人民强烈的宗教热情。

总而言之,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风格作为一种历史特有的文化现象,一定会受到西藏民族特殊的心态情感影响,而这一情感正好源自于特定的历史氛围和自然环境日积月累的沉淀。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依靠外表神秘的造型和华丽的图案充分体现出藏族人民的民族性格,以及特有的生活底蕴和宗教文化内涵。建筑装饰不仅仅是建筑空间的环境表达,也可以转化成文化的语言反映空间的特殊内涵。建筑装饰艺术利用其最基本的色彩元素、内容和自然要素等,完美的表现出一整套建筑装饰的特色艺术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

除了西藏自治区,西藏地区还包含其他的藏族地区,其宗教建筑都是在独特的传统理念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产生和创作的。在这些宗教建筑上,都可以看到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特色。总之,西藏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地域文化中心,借助地域文化的传播,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设计已经成为该地区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由于建筑所借鉴的就是藏传佛教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建筑者在以后的建筑规划中进行更多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深度研究,以此体现出对建筑形式的表达和传统空间理念的传承。

[1]汪永平.拉萨建筑文化遗产[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2-16.

[2]徐宗成. 西藏传统建筑导则[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51-460.

[3]陈庆英,高淑芬. 西藏通史[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620-631.

[4]王尧,陈庆英. 西藏历史文化辞典[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8:25-52.

[5]周晶, 李天. 尼泊尔建筑艺术对藏传佛教建筑的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30-34.

[6]杨永红. 西藏和藏彝走廊地区的碉楼建筑[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8(4):1-3.

[7]孙明媚. 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J]. 中国藏学,2008(3):246-247.

[8]蔡伟,刘朝晖. 屋面女儿墙对主体结构的影响[J].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7,8(6):197-198.

[9]牛婷婷, 汪永平, 焦自云,等. 浅谈西藏政教合一时期寺庙中的宫殿建筑——以萨迦寺和哲蚌寺为例[J].华中建筑, 2012,27(7):155-158.

[10]张向宇,韩诚.“法幢”图案源流考[J]. 饰,2008(S1):38-41.

[11]黄凌江, 刘超群. 西藏传统建筑空间与宗教文化的意象关系[J].华中建筑,2010,25(5):134-137.

[12]邓传力, 魏琴, 蒙乃庆, 等. 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0-134.

AnalysisoftheDecorativePatternofReligiousArchitectureinTibet

LUO Yan

(DepartmentofArtandDesign,Business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31,China)

Tibetan region is where a lo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ities live, a holy place characterized by unique religion and politics cultures. What is worth mentioning is the architecture and decorative design in Tibetan religion structures, which has deep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long history. With measures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to develop the West, it is imperative to deal with and coordin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lements, which not only requires maintaining the traditions but also prevents the assimilation of the modern features by the surround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 it has to be put into consideration by the researchers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ers.

Tibet; Religious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2014-03-26

雒岩(1981-),女(汉),山西洪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研究。

J59

A

1671-816X(2014)10-1069-05

(编辑:佘小宁)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藏传佛教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存在与虚无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