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社会视阙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重构

2014-09-15张小村赵明月殷子惠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公民

张小村, 赵明月,殷子惠

(1.山东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2.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公民社会视阙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重构

张小村1, 赵明月1,殷子惠2

(1.山东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2.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发端于西方的公民社会理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在我国学者对西方公民社会研究范式的反思与超越中,不仅使该理论获得本土化发展,更使公民意识、公民责任等观念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治的重要组织载体,在其传统功能之外,具有第三部门特征的学生社团潜在功能也日益显现。从公民社会理论及第三部门的发展实践出发,对高校学生社团的传统功能及潜在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新时期背景下,就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重构提出了可改进的思路。

公民社会;学生社团;功能重构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鉴于大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教育部对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核心要求在于“支持”、“引导”和“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其重要核心内容的公民社会理论也被得到了深入的演绎和拓展,第二代NGO的发展在使中国公民社会获得了实践验证的同时,更带来了理论研究的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治的组织载体,不仅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对学生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志愿精神的培养,与公民社会的精神内核相契合,使其成为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

一、理论及现实基础

(一)公民社会理论

主张社会独立于国家而存在的思想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以国家和社会分离为基础的近代公民社会的概念是在17~19世纪之间才出现的。近代公民社会理论主张社会应该独立于政治国家而存在。“在这种社会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活动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会自然而然地增进全社会的利益。公民社会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自己事务的内部能力,这样国家对其内部事务的干预就成为不必要的了” 。[1]可以看出,近代公民社会是顺应市场化与民主化的世界潮流而得以再度流行。

在我国,按照俞可平的观点,“公民社会”是一个褒义的称谓,它强调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2]因此,公民社会为公民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决策的民主化、政治透明化以及地方分权和社会自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公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对现代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的意义更甚于此。

(二)第三部门的兴起

以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第三部门研究则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理论范式的转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范围内广阔的“结社革命”带来了有组织的私人活动与自愿活动的高潮。[3]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以“公益性”、“非营利性”、“自愿性”、“独立性”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部门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大众视野。而作为对这场“全球结社革命”的反应,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组织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据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我国经合法程序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共计431 069个,比2008年增长4.2%,[4]这些社会组织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伤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的共同发展

进入90年代,随着公民社会理论开始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研究,第三部门开始关注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等一般理论问题,双方开始找到理论的契合点:第三部门是公民社会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公民社会理论在实践中的有效载体;公民社会理论也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两种研究出现了合流的趋势。面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带来的困境,公民社会理论可探求对政治国家限制和制约的理论基础,而第三部门则在政府与市场之外,找到了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道路,高校学生社团就是其中之一。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第三部门特征——以美国为例

进入新世纪,第三部门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公民意识、志愿精神的觉醒,以及大学生对社会生活表现出的深度关怀,都给高校学生社团的传统功能定位带来了严重冲击。高校学生对社团创建的自发性、组织运作的自主性以及活动空间的开放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学生社团作为自愿性、互益性的非正式学生组织,在高等教育及高校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独立与自由:美国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

就以美国高校而言,其社团的发展植根于本国第三部门的成熟发展范式与思想文化背景,在其成立之初就表现出了明显的独立自主与开放自由的精神特质。

在哈佛大学,经过学校正式认可的社团发展较为成熟,而大量未获得学校正式批准的社团的存在则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对自由精神的强调。[5]哈佛大学对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不加干预,但建立了具有明确分工的社团管理体制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监督和指导(见图1)。[6]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社团顾问不仅包括本校的教师,还可以是职员、毕业生。学生社团顾问的设立,不仅为社团发展提供发展建议、助其规避风险,毕业生的加入也为社团与社之间的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

图1 美国哈佛大学社团管理机构及职责

在乔治敦大学,社团管理则表现出明显的分类管理特征(见图2),[7]即根据学生社团的类型进行监督管理及活动经费的分配。例如,艺术项目咨询委员会负责对近1/2的资金的再分配和对音乐、舞蹈、戏剧等16个社团的管理。[8]此外,乔治敦大学对社团活动的支持除了财力支持外,还包括提供社团活动场所及其他服务性支持。

显然,美国高校的社团管理机制各具特色,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干预较少,学生社团能够真正从学生需求及社团目标出发开展各项活动,自主发展空间充足。美国高校学生社团对自治性及民间性的恪守植根于其成熟的公民社会环境以及对志愿精神的普遍追求,社团发展及管理表现出突出的第三部门特征。

图2 美国乔治敦大学社团管理体制

(二)自治与非营利:高校学生社团的根本特征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9]其成立是基于组织成员共同的生活理念、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学术观点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在成立之初就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与组织规范,是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与第三部门类似,高校学生社团有着显著的“半官半民”特征。

“高校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9]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学生社团在成立之初就有显著的政治属性,体现出强烈的官方色彩。虽然高校学生社团有着明确的政治规定性,但从其社团的本质属性出发,还具有第三部门的根本特征,即“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以及“志愿性”等特征。

1.自治性与组织性、民间性

学生团体是学生自愿组成,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群众性组织、团体的组织方式和机构设置由各团体自行决定。各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规定虽表述存在差异,但其核心内容都是一致的,即在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下,学生均可自发组织社团,社团的组织方式、机构设置、活动开展等均由社团成员自发决定。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第三部门的“组织性”、“民间性”与“自治性”特征得到了充分实现。

2.非营利性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校要提供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经费,学生社团可通过吸纳社会赞助、提供有偿服务等方式募集活动资金。而在具体的实践中,高校学生社团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主管部门支持、会员会费、创收经费、社会单位赞助等。学生社团还需建立专门的财务收支账目与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经费管理。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开支,不带有任何营利色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高校学生社团与第三部门的特征基本契合,第三部门的相关理论可运用到高校学生社团的分析之中。但是,高校学生社团与第三部门在功能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首先,高校学生社团更多的强调其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这是学生社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基础和目标追求。此外,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格外受到重视。而第三部门则在“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领域内更多的参与了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其次,高校学生社团成立以其成员的共同兴趣爱好与共同追求为基础,所开展的活动多以满足社团成员需要为目标,带有明显的“互益性”特征。因此高校学生社团更多的是学生“互益性组织”。而第三部门在成立之初就蕴含了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深度关怀,在其组织愿景的表述中,旗帜鲜明的指出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因此第三部门是典型的“公益性组织”。

(三)第三部门: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虽然高校学生社团与第三部门在组织发展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正是第三部门的公共服务取向与“公益性”特征,恰恰成为高校学生社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要继续充分履行其传统功能,促进社团内成员的共同成长;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要充分利用其所表现出的第三部门特征,实现其对在社团内部及社团外部功能的整合。首先,就学生社团内部而言,高校学生社团代表了社团成员共同的兴趣爱好与价值追求,满足了社团成员个体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在学生社团外部,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是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的生力军,其对社团成员自主意识、参与能力的培养更成为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社团从“互益性团体”到“公益性组织”的悄然转变,更使得高校学生社团的影响力走向了校园之外,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学生社团的发展情况表明,为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传统功能的有效发挥,校方需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从学生社团的实际所需来看,校方给予学生社团更多的经费资助,改革学生社团管理体制,使学生社团成为真正意义上学生自主活动的舞台。

三、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深入推进政社分开。政社分开的前提就是公民社会的培育与第三部门的成熟。在2013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创新管理,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教育真正为人民服务。公民社会的理论演绎与第三部门的实践经验,也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与广阔的空间。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不仅符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满足公民社会发展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要求,而且还有利于夯实高校学生社团的存在基础,提高学生社团的社会认同度与影响力,吸引和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功能的有效发挥。对此,笔者提出几种可能的发展思路。

(一)变革管理体制,弱化“行政色彩”,赋予其真正的自治权

高校学生社团功能的重构,离不开对现有社团管理体制的突破。建立在对学生高度信任与对学生自治肯定基础上的西方国家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成熟的经验借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指出,“学生自治,从学校方面来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10]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练习自治”的重要组织载体,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指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除此之外,学生社团需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助管理等行政色彩浓厚的角色中抽离出来,真正从事符合本社团宗旨与追求目标的活动。学校管理者除对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审核登记及监督支持外,需减少对学生社团具体活动的干预。

(二)立足“互益性”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追求“公益性”目标

第三部门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明确的公益性理念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互益性组织”的高校学生社团成立的基础是社团成员共同的兴趣爱好。这种组织成立的基础带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学生社团会随着兴趣爱好的转变而曲终人散。事实证明,除社团成员的互益性之外,社团的存在还关乎对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的发展、公民意识的觉醒与参与能力的锻炼。高校社会公益性学生社团已经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在知识普及、养老服务、支教、环境保护等各种公益性活动中,也越来越多的看到青年学生的身影。高校学生社团的公益性价值在不断凸显。

(三)作为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弥补我国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发育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公民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志愿意识普遍较弱,公民参与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教育、志愿服务、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等领域的还未形成真正的主体性意识,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步履维艰,发育尚未成熟。另一方面,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准就是第三部门的发展程度,而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除规模实力弱小、资金缺乏、能力不强、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等结构性缺陷外,对业务主管部门的依赖性强、官办色彩浓厚、自治程度不高等严重侵蚀第三部门志愿性、自治性、独立性特征的问题也广为诟病。高校学生社团,是有组织、有章程、有规范化约束的校园非正式组织,其发展和成熟,对于公民社会的构建与第三部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团成员有着强烈的个人价值追求,其对社会生活的深度关怀使其成为富有公益精神的志愿者;社团成员广泛的专业背景、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在社团活动中积累的较高的参与能力与自治能力,使其参与公民社会培育的意识与能力均较高;高校学生社团在边远地区支教、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益性活动中的广泛参与,不仅使学生社团的影响力辐射到校园之外,也使高校学生社团成为公民社会培育与第三部门建设的中坚力量。

[1]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1):27-32.

[2]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9(27):107-108.

[3]Lester M .Salamon.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J].Foreign Affairs,1994,74(3):109-114.

[4]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社会组织部分)[R].2010.

[5]See. Lewis R.G,Smith D. H.Total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M].New York:St· Lurie Press,1994:235.

[6]张晓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41-49.

[7]Office of Student Programs Georgetown University.Student Organization Guide [R].1999-2000.

[8]于伟,韩丽颖.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0):58-60.

[9]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 2005.

[10]李霞.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J].教育艺术,2012(7):41.

FunctionReconstructionoftheCollegeStudentAssociationsinCivilSociety

ZHANG Xiao-cun1,ZHAO Ming-yue1,YIN Zi-hui2

(1.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School,ShandongAgricultureUniversity,TaianShandong271018,China;2.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VerterinaryMedicine,ShandongAgricultureUniversity,TaianShandong271018,China)

Civil society theory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West since the 1990s has become the hotspot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flection, Chinese scholars not only localized the theory, but also integrated civic awareness and civic responsibility gradually into people's daily lives.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was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autonomy. In addition to its traditional function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hird sector potential student organizations was also increasingly apparent. Departure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sector, the traditional functions and potential functions of the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were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The idea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were put forward.

Civil society;Student associations;Function reconstruction

2013-10-22

张小村(1978-),男(汉),山东安丘人,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G641

A

1671-816X(2014)10-1041-04

(编辑:佘小宁)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公民
缤纷社团
论公民美育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