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示写作中的“说服”

2014-09-15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论据附件正文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1],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的文种。作为上行文,发文机关对于请示信息的处理方式及策略直接关系到其目的、愿望能否实现,属于说服性传播。所谓说服性传播,是指“一种有意图地去影响他人反应的传播行为”[2],追求效果是使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发生变化。那么,为了实现目的,请示采用何种说服模式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请示的说服模式作一阐释。

一、请示主体要素与“5W”模式

传播学中,影响最大的说服模式是“5W”模式。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arold.D.Las swell,1902~1978)发表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说服模式被正式提出。拉斯韦尔用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集中概括了人们日常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由于模式中五个要素的首字母均为“W”,故称“5W”模式,具体表述为: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

Who(谁)——信息发出者。在传播过程中肩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任务,可以是个体、集体或机构。

Says What(说什么)——传播的信息内容,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传递信息的介质,即信息传播的载体。

To whom(对谁)——信息接收者,如读者、听众或观众。

With what effects(取得什么效果)——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即信息到达接收者后在其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层面引起的反应,是衡量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5W”说服模式归纳了传播的内部过程、内部结构,为引导人们研究传播活动提供了便捷的思路。作为特定的说服性传播行为,请示在结构上格式化和规范化较为突出,主体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共计九个要素,其中附件说明、附注、附件三项为非必选项。为了清晰呈现请示各要素内容,我们以《××消防支队关于配发医疗设备的请示》的主体部分为例,阐释“5W”模式与请示要素的关联性。

××消防支队关于配发医疗设备的请示

总队后勤处:

我支队卫生队组建于1980年,二十二年来,在总队后勤部的正确领导下,出色的完成了部队官兵医疗保障任务,连续十年获得“医疗标兵”称号。1985年,开始收治地方病人,至今为止,成功救治烧烫伤患者达五万余例,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1989年,被所在驻地市卫生局指定为烧烫伤专科医院。2000年,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

近年来,由于支队卫生队医疗设备陈旧老化,科技含量低,无法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甚至严重影响危急重症病人的急救。而支队现有经费极为紧张,不能及时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此,经支队党委研究,报请总队后勤部配发短缺医疗设备。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

附件:短缺医疗设备明细表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支队(印章)

2002年×月×日

例文标题为“《××消防支队关于配发医疗设备的请示》”;主送机关为“总队后勤处”、正文部分指主送机关下面至落款上面的文字;附件说明为“附件:配发医疗设备明细”;发文机关署名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支队”。将这些要素与“5W”说服模式比照,可以发现其中关联。

5W模式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请示要素发文机关署名、印章标题、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附注、附件。文字符号主送机关上级批复请示例文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支队及其印章标题、正文、附件说明、附件(略)文字符号总队后勤处上级批复

鉴于标题、附件说明、成文日期、附注、附件属于请示信息内容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将之纳入“Says What”范畴。通过比照得出:请示主体各要素与“5W”各要素相对应,不同的是“5W”提供的是一种模式,它被抽象概括而来,是对事物普遍性的归纳。而请示除了具备这一传播模式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个性化的一面。作为法定公文,请示人为地限定了信息传播双方上级(To whom)和下级(Who)的从属关系,并且要求下级机关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越级请示、也不能多头请示,而上级机关无论同意与否,在一定期限内必须给予批复,这显示出强大的行政管理职能。再有,请示对“Says What”的内容也明确规定:必须是所属机关职权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或工作中遇到的无章可循的疑难问题,一文一事。最后,请示各要素的排列顺序与“5W”说服模式的不尽相同,貌似不符合传播行为的进程,实则恰恰体现出法定公文格式规范化的特点,同时也进一步表明,这种模式是请示文种所特有的。

比较“5W”说服模式与请示主体各要素的关联性,从说服传播这一视角授课,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其信息素养,而且能够拓展其写作思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请示论证结构与议论文“三要素”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出三种说服论证方式:第一种是信誉证明,借助于演说者的品格来说服论证;第二种是情感证明,使听者处于某种心境;第三种是逻辑证明,借助于证明或表面证明的论证本身。议论文“三要素”属于逻辑证明,论点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张,论据是证明观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请示的写作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这不仅要求请求事项具体明确,还要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两者有机结合,形成逻辑证明。为便于论证说理,请示正文部分被格式化为“请示缘由—请示事项—结语”的论证结构。作为正文内容的补充和说明的附件部分,依具体内容纳入请示事项或请示缘由之内。结语部分意旨表达期请,一般为习惯性用语,如“妥否,请批示”、“当否,请批示”等,与前面内容无论证关系。由此,请示正文的论证结构可简化为“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形成篇章后,即为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下面,我们仍以《××消防支队关于配发医疗设备的请示》为例,比较请示正文说服模式与议论文“三要素”的关联。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请示正文请示事项请示缘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请示例文配发医疗设备;附件:短缺医疗设备明细表。“我支队卫生队组建于1980年”至“不能及时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分析问题(第一自然段内容);提出问题(第二自然段前两句);解决问题(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

不论内容多少,请示内在论证逻辑均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构成,它们分别与论据、论点相对应,在说服过程中形成论证。两者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论点方面

议论文中的论点侧重于主张或观点,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请示事项”更侧重于需要办理的事项或解决的问题,大致分三种情况:

1.求指示。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新问题请求上级指示或裁决。

2.求帮助。请求上级增补经费、增加设备、划拨款项或指标等。

3.求批准。超出本单位职权范围或因情况特殊需要变通处理的事项需要请求上级批准。以上例文属于“求帮助”类型,请求事项为“配发医疗设备”,单就这一请求事项来看,不符合请示事项具体明确这一要求。因上级不清楚配给设备的数量、种类,所以不能给予肯定的答复。但不可忽视的是,正文中的附件“短缺医疗设备明细表”会将需要配给设备的数量、种类具化,弥补了以上的不足。

第二、论据方面

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偏重于具体事例、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事理论据大多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请示的事实论据主要是概括性事实、统计数字,事理论据多为相关法规、政策条文等。

请示写作中,请示缘由是决定请求事项能否批准的关键。在说理论证时需把握好三点:

1.不仅要考虑本机关、本部门的利害关系,还应换位思考,将局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中,站在上级机关和领导的角度,用上级的道理说服上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蠢人用他知道的道理说服我,智者用我知道的道理说服我。”

2.作为请示缘由的事实,要客观、事实,不可夸大、缩小甚至凭空捏造,要经得起调研。使用数据也要精准,不能凭经验估计、猜测。使用相关政策、条文或法规时,不可曲解或断章取义。

例文是“求帮助”的请示,第一自然段概述卫生队的发展历程,展现其存在的重要价值,旨在向领导证明该卫生队的不可取代性。因为一旦上级认定该卫生队可有可无,就没有必要投入资金,甚至会就此撤销该卫生队。这一部分从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陈述事实言简意赅,体现出本单位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和谐求进的工作精神风貌。第二段首先呈现医疗设备短缺的带来的困境;然后指出本支队资金紧张这一现状,突出“无力”二字,来显示请示的合理性;最后趁热打铁,明确申请事项。论证说理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论证方面

《现代汉语词典》对论证的解释是“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两者相同之处在于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均为一般三段论式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同之处在于:从论证的直接目的来说,议论文可以自由选择立论或驳论文,请示通常为立论;从论证方法上讲,议论文论证方法灵活多样,不一而足,如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论证、比较论证、归谬法等等,请示则大多采用引证法、例证法或直接就事说理。就例文而言,文章从正面说服,其内部论证逻辑结构为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事实陈述论证其请示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行政管理,请示在写作格式和结构上加入了人为的规定性因素,使之程式化、标准化,但这丝毫不违背信息传播规律。作为一种说服性传播,要求请示制作者不仅要深入了解请示缘由和事项、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在行文中把握说服策略和技巧,以此达成写作目的。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激活高职生对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知识原有认知,借此增加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这不失为高职衔接中职的最佳途径。

注释:

①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S].

②James B.Stiff著,说服传播[M].蔡幸佑,彭敏慧,译.上海: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参考文献:

[1]李德团.对“5W”模式的再思考[J].东南传播,2008,(09):95-96.

[2]邵文斌.怎样写好请示的理由和事项[J].秘书之友,1999,(04):22-23.

猜你喜欢

论据附件正文
更正声明
更正启事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附件 注释体例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FGF和GAP-43的表达与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