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的临床研究

2014-09-15张荣华卢竞前刘屹肖玉芬杨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标测消融射频

张荣华 卢竞前 刘屹 肖玉芬 杨洁

作者单位:661000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的临床研究

张荣华 卢竞前 刘屹 肖玉芬 杨洁

作者单位:661000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TO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118±36)min比(119±52)min,P>0.05],但 X 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比(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比(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比(402±84)s,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在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常规的射频治疗需要结合X线影像下心脏解剖位置和电生理信息来指导消融,但X线透视下为二维平面,不能准确地将心内电图与其空间结构结合起来,且导管位置仅靠X线下透视对其位置判断也有一定难度,结果造成较长时间暴露在X线下,对于部分病情复杂患者更是可能造成手术失败。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是利用磁场定位技术进行电解剖标测和消融的三维结构。本研究对比了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与常规X线指导下消融,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室上速消融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0年8月到2013年6月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性64例,女性54例,年龄18~71(39±14)岁;有阵发性心悸病史,病程1~26年,发作时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153~196次/min)。排除风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已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情况分为CARTO治疗组(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和常规组(在X线下行射频消融)。2008年8月至2012年4月间的患者主要为常规组,计49例,年龄 18~64(38±15)岁,男性 21 例,女性 28 例;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的患者主要为CARTO 组,计 69 例,年龄 21~71(41±12)岁,男性38例,女性31例。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在X线透视下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标测。CARTO组在X线辅助下,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感兴趣区的三维空间,窦性心律下标识希氏束-冠状窦口及三尖瓣环显示Koch三角,然后进行射频消融。消融温控放电和消融终点两组相同。具体方法为:消融靶点确定在Koch三角内,标测到稳定的小A、大V波和(或)慢电位(消融慢径路)。设置温度为50℃~55℃,功率为10~30瓦。消融过程中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及方向,每次放电部位均以标识为准。消融终点为慢径路消失或有双径路现象,但无回波及心动过速发作。记录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5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气胸、心脏穿孔、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无死亡。常规组中2例手术不成功,后再次使用CARTO标测下视频治疗成功;CARTO组全部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ARTO组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P<0.05)。见表 1。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1个月随访均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及复发。

表1 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消融情况(±s)

表1 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消融情况(±s)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放电时间(s)CARTO 组 100 118±36 9±3a 4±2a 196±73a常规组 95.9 119±52 17±6 9±3 402±84组别 成功率(%)术中时间(min)X线曝光时间(min)放电次数

3 讨论

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已经是室上速治疗的经典方法,90%以上的患者可以一次性通过此方法治愈[1,2]。但也有少部分患者需要2次以上消融,或者消融治疗不成功,而且由于是二维平面消融,在术中需要定位时使用X线照射时间较长。近年来国内逐渐广泛使用的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可通过实时重建三维电解剖图来标测心动过速复杂的折返环路,指导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徐瑾等[3]曾报道在CARTO指导下成功消融3种形态的室上速。提示CARTO系统稳定且可重复的记忆功能能对患者感兴趣区域精密标测,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X线曝光时间。我们的研究也显示,在常规X线下射频治疗失败的患者通过CARTO系统指导,成功完成了射频消融治疗。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CARTO与常规X线下标测射频消融比较,有减少X线曝光时间、减少放电时间和次数的优势。这和CARTO系统能够清楚地显示放电部位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方向及稳定性,可多角度旋转图形以便清楚暴露标测或消融区域有密切关系。正确靶点的放电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尤其是降低了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危险性[4]。除了CARTO,三维标测系统(Esite Navx)标测指导也同样可达到减少X线曝光的积极作用[5]。

使用CARTO系统在减少X线曝光、放电时间及次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总手术时间上却无优势,这可能和本研究中每次都需对CARTO系统重新安装,多数人员处于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学习曲线初期阶段,操作经验尚少有关,估计随着技术的成熟将会缩短手术时间并进一步缩短X线曝光时间[6]。使用CARTO系统会增加治疗费用,在指导高度复杂和放电部位距离希氏束很近的危险患者中具有指导价值,但在普通室上速的常规使用中的优越性需要更大规模的手术来证实。

[1]周文兵,王联发,管玉明,等.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573-575.

[2]鲍晓梅,郭艾武,陈润祥,等.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244例临床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130-131.

[3]徐瑾,陈颖敏,李洪波,等.CARTO系统指导下成功消融复杂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1044-1046.

[4]杨平珍,吴书林,方咸宏,等.CARTO系统标测和指导射频消融快速心律失常.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174-176.

[5]李宾公,王梦洪,郑泽琪,等.三维标测指导下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江西医药,2012,47:451-452.

[6]Cooke PA,Wilber DJ.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utilizing nonfluoroscopic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1998,21:1802.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by the CARTO electroanatomic mapping system

ZHANG Rong-hua,LU Jing-qian,LIU Yi,et al.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People′sHospital of Gejiu City,Gejiu 661000,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CARTO electroanatomic mapping and conventional electrophysiological mapping under X-ray and to evaluate the guiding effect of CARTO system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MethodsThe objects consisted of 118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according fact therapy methods divided into CARTO mapping group(n=69)and conventional group(n=49).The fluoroscopy time,operation time,discharging number and discharging time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uccess rate and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P<0.05).While CARTO group used the mean fluoroscopy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9±3)min vs(17±6)min,P<0.05]than conventional group,and for overall discharging numbe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4±2)vs(9±3),P<0.05]and discharging time[(196±73)s vs(402±84)s,P<0.05].Conclusion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by the CARTO electroanatomic mapping system is safe and effective.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atheter ablation; CARTO system; Electroanatomic mapping

10.3969/j.issn.1672-5301.2014.01.011

R541.7

B

1672-5301(2014)01-0035-03

2013-08-07)

猜你喜欢

标测消融射频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超声引导下囊内消融与刺穿囊壁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囊实性结节的对比研究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终点的探讨
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PaSO起搏标测软件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Ripple标测技术及其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