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琦:摇滚妈咪的传奇人生
2014-09-15四月
四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需要理智合理的规划。但是罗琦,一切都来不及计划就发生了。
罗琦,中国歌坛的传奇歌手,13岁独自北漂,17岁成名,18岁被刺瞎右眼,22岁被强制戒毒,随后远赴德国,十余年无音讯。
她被称为“中国摇滚第一女声”,嗓音穿透力惊人,饱含金属光泽,旅居德国十几年,嫁作他人妇,洗尽铅华作羹汤。
因天分而成名,因天意而成婚,罗琦的人生看似复杂,其实就这么简单。
2014年1月,罗琦接受《我是歌手》栏目的邀请,重回舞台激情绽放,带着几个月的身孕大唱摇滚,同年4月,罗琦在柏林产下一子,昔日的摇滚女孩变成了摇滚妈咪。
也许,这是她传奇人生的另一个美好开始。
叛逆的摇滚女孩
年轻人认识罗琦,是通过《我是歌手》这档节目。
要不是听她的歌声,很难让人相信这个看起来普通的女子,竟然是昔日的天后级人物。二十年前,罗琦在中国歌坛的地位堪比今天的周杰伦。
罗琦是个靠天分吃饭的歌手,有着罕见的好声音。她出生在江西南昌,13岁开始出道唱歌,独自漂到北京,那时的她,一身叛逆的摇滚青年装扮,长发遮脸,皮衣皮裤,挂满了金属配饰,一开口就爆粗,跟男人在一起玩,气场比男人还强大,不折不扣的摇滚女汉子。
在一个地下摇滚的聚会上,罗琦拿起话筒唱了一首《我是一只小小鸟》,非常难唱的一首歌被罗琦轻松演绎,高音不仅感受不到吃力。曲罢,罗琦便火了,成了摇滚青年们的偶像。
那是罗琦一生最辉煌的岁月,她和几个志同道和的朋友组成了指南针乐队,大家过着共产主义式的生活,住在一起,整天玩音乐,有钱同花,有饭同食。
那时,罗琦的世界里,除了音乐,还是音乐,单纯而热情地全情投入,回报是丰硕的,指南针乐队成了那几年最火的乐队,第一张专辑《选择坚强》横扫上海、武汉、大连、沈阳、南京、广州、北京等城市各大音乐排行榜,获奖无数,一时风光无两。
罗琦的成功,凭的是天赋和机遇,可以这么说,那时候的她,除了会唱歌,什么都不懂,包括所有人情世故。一个少年成名的叛逆女孩,随时都有可能灾难降临。糟糕的是,罗琦还嗜酒如命,她迷上那种醉醺醺的感觉,坚信酒会带给她灵感与好运。
1993年那个夏天的晚上,醉得不省人事的罗琦被送到了医院,满身酒气,满脸鲜血和碎玻璃渣。
她喝醉后跟人打架,对方将半截啤酒瓶直刺进她的左眼。左眼完全坏了,必须摘除,手术单上,签着好朋友的名字,罗琦在北京,举目无亲。
进手术室几分钟,里面传来了罗琦撕心裂肺的叫声:“痛啊,不要摘我的眼睛。”
“因为平时服用麻醉品,现在打了多少地卡因也没作用。”大夫不屑地说。
手术几天,罗琦出院,此后,她在左眼上蒙一块白纱布,生活继续摇滚,失掉一只眼,不怕,还有一只眼睛看世界。18岁的罗琦有着年轻人的盲目乐观与自信,她将摘掉的左眼泡在福尔马林里,放在床头,调侃它:“我不能丢掉它,丢掉它就像你们男人当了太监一样。”
寂莫到与毒品相依为命
虽然经历了失去左眼这样的伤痛,但罗琦依旧天真率性,像个小懂事的小女孩,随时可以喝醉,依旧是除了唱歌,别的都不会,也不愿意学。她笃定地认为,只要嗓子还在,还能唱歌,她就能搞定一切。
现实没有那么容易,有一次到上海电视台演出,导演看到罗琦长发遮脸,命令她把头发撩起来,罗琦照办,露出左眼上的白纱布。
“这是怎么了?”导演问,“揭掉!”
“伤口没好,她眼睛瞎了。”罗琦的朋友在旁边说道。
“给我弄一瞎子来?”导演勃然大怒,“去去,你被取消了。”
罗琦沉默了,那是她演艺路上第一次遇到挫折。18岁的年龄,没有亲人的安慰,没有正面的开导,要强的罗琦走不出来了。不愿意面对现实,不肯在别人面前示弱。她开始学着麻醉自己,酒精没有效果,她便吸毒,开始用鼻子吸一点点粉末。毒品给她巨大的快感,飘飘然的感觉让她忘记了一切伤痛。
吸入的量越来越多,毒瘾越来越大,后来,罗琦已经无法摆脱毒品,毒瘾一来,必须要吸,否则就跟神经病一样又跳又叫,直到晕倒,有时甚至会耽误演出,但罗琦已经顾不上这些了。1997年7月,罗琦在南京机场转机时突然毒瘾发作,她不顾一切地拦了一辆出租车,要求司机带她去买海洛因,结果被司机直接拉到了派出所,之后又被送到南京的一家戒毒所实施强制戒毒。这样罗琦成为国内娱乐圈中第一位被公开曝光的吸毒者。
在戒毒所里待了三个月,罗琦很配合治疗,她害怕因此失去音乐和舞台,但是戒毒,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她不断复吸,直至自己感到失去信心,乃至崩溃。
那段时期,她状态很差,无法登台,无力唱歌,她感到自己失去了方向。后来,医生告诉她,德国的戒毒医疗水平领先世界,罗琦决定远赴德国戒毒,她迅速办好了签证,只身来到了柏林。
远走他乡,说是为了戒毒,其实也是一种逃避。南京事件,让罗琦从辉煌的舞台上跌落下来,登高而跌重,她体会到了难以言说的酸楚。面对这个给她带来荣誉、如今将她抛弃的环境,她感到一阵阵的心痛。
所以,她选择离开,选择逃避,选择陌生的地方去疗伤。在那里,她能够坦然面对自己,接受自己。
没想到,一场浪漫的爱情正在向她轻轻招手。
在柏林,没有演出,没有采访,没有应酬,罗琦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参加各种聚会成了她的生活方式。
德国帅哥扬就这样走进了罗琦的世界,聚会上,朋友将扬介绍给罗琦,罗琦依旧一副叛逆的样子,她将手机啪地一声扔桌子上,用英语说了句:“对不起,我英语不好。”就去找懂中文的朋友聊天去了。
那天,罗琦长发遮着失明的左眼,但她那倔强的神情和身上淡淡的失意让扬感到了她的与众不同。他后来对罗琦说:“你很特别,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人。”
扬很想了解罗琦,想知道她身上的故事。第二天,他主动约她,第三天,他求婚了。
罗琦很意外,她大声问扬:“你了解我吗?你知道我的过去吗?我的左眼被人打瞎了,我还吸毒。”
扬的回答真诚而朴实,他说:“我听朋友介绍过你,我知道一些你的过去,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相信你想戒毒,但爱情而言,越简单越有力量,这个力量足以帮你戒除毒品,我对你和我都有信心。”
这番话,令罗琦又惊讶又感动,她的心瞬间软了,发酸,眼眶红了。罗琦是个无比要强的女孩子,宁可流血也不愿流泪,从小离家的艰辛,被人打瞎眼睛的惨痛,戒毒的痛苦,都没让她哭,但刚才扬的一番话,在她心里下起了毛毛细雨。她发现自己其实很脆弱,也有小女人的一面,很需要可以依靠的肩膀,需要爱情,需要被照顾。
1998年7月23日,罗琦与扬领证结婚,罗琦为丈夫取了一个中文名:罗洋。后来罗琦调侃说:“我老公随我姓罗。”
艰难的戒毒过程
结婚后,罗琦试图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妻子,她说:“虽然这个社会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但结了婚就要对自己的婚姻负责。”
罗琦从来没有下过厨,结婚后,学做饭是第一门功课。她每天打电话问妈妈怎么做,从最简单的学起,慢慢熟练,成为高手,现在,罗琦能做一手好饭菜,她的中国菜在圈内非常有名。
对罗琦而言,要真正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并不容易,因为她要戒毒。
海洛因的替代品是美沙酮,罗琦每天要吃一定量的美沙酮用来抵抗毒瘾,美沙酮也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所以需要慢慢减量。在德国戒毒中心服用了一段时间后,效果很好,罗琦不再想吸海洛因了,她以为戒毒成功了,于是停用了美沙酮。谁知,第二天,罗琦就感觉身体不对劲了,心里开始强烈地想海洛因。扬看着罗琦一副瘾君子的样子,非常着急,虽然已经是下午5点多,医生下班了,他还是马上给医生打电话求助。医生说:“你赶紧带她过来吧。”
扬带罗琦乘轻轨去医院,一路上,罗琦的眼睛都在不断寻找那些卖毒品的人。过动物园火车站时,罗琦几乎要失控了,因为那里有很多卖毒品的人。扬吓得紧紧抓住罗琦的手,害怕她真的不顾一切冲过去了。
还好,罗琦最终忍住了,顺利地见到了医生。医生让她继续服用美沙酮,扬每天早上帮她冲一杯美沙酮,刚开始很浓,慢慢减量,直到完全没有。
在扬的帮助下,罗琦成功戒掉了毒瘾,这个过程艰辛又漫长。罗琦知道,如果没有扬,她可能做不到。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合适的时机遇到合适的人,罗琦觉得,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合适的人。
幸福的摇滚妈咪
扬自己也是医生,开着一家诊所,收入颇丰,罗琦本可以当个悠闲的主妇,但她天性好折腾,闲不住,宁静的日子过久,她开始怀念国内歌坛,想唱歌了。
2004年,罗琦回国,开始参加一些演出,但她又放心不下远在德国的丈夫,这几年,罗琦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丈夫很依赖她的照顾。加上这几年国内发展迅速,乐坛也发生了巨变,罗琦不是很适应,所以,她每年回国待上两三个月就走,只参加一些音乐节的演出。
温馨的家庭生活让罗琦变得平和,不再有年轻时的张扬和锐气,也失掉了一些所谓的上进心,慢慢地,在她心里,没有什么比家庭更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罗琦的玩心越来越淡,看着身边的同龄人都有了孩子,她开始羡慕,想象着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子。
有过吸毒史的人想怀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做一番复杂烦琐的体检,普通人只需要查一项血常规,但罗琦需要查八项血检,然后是肝脏等器官的筛查,还有各种传染病的排除,最后是脑部断层扫描,确定当初吸毒没有对大脑造成太大伤害,并确定这些伤害不会遗传……
虽然顺利通过了这些检查,但罗琦还是不放心,对于孩子,她特别小心翼翼。她果断决定:用中医调养身体两年。
中药带出国是特别麻烦的事,每次只能带一个月的量,罗琦只好每个月回国一趟,坚持了两年。
成功怀孕后,罗琦更加谨慎,为了孩子健康,她连肉都戒了,只吃新鲜蔬菜水果。
2014年1月,罗琦通过《我是歌手》栏目复出,挺着几个月的身孕在舞台上大唱摇滚,活力四射。
肚子越来越大,罗琦不得不宣布退赛,罗琦以一首《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完成了华丽谢幕,舞台上的罗琦流着泪舍不得离开,台下不少观众眼泪也止不住,站起来为她鼓掌。
2014年4月18日凌晨,罗琦于柏林剖腹产诞下一子,3.8公斤,罗琦为儿子取名Dominic,随母姓罗,小名叫Nappie。
罗琦幸福地晒出了宝宝萌照,对她而言,这个新生命的诞生,意义非凡,也许会让她彻底地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也许是她摇滚生涯的又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