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做到构思新巧

2014-09-15郭春亮郭利云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30期
关键词:军大衣益友记叙文

郭春亮+郭利云

【写作指导】

结构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思路与材料的组织与安排,而结构安排的好坏决定着一篇文章的优劣。就新巧而言,笔者主张考生在应试策略上多加注意,而所谓的应试策略,就是要思路清晰。

记叙文作文的结构有很多种,比如事件发展结构、空间转移结构、时空交互结构、并列组合结构等。前面三种以时空顺序来安排内容,有一定限制性。在此笔者着重谈谈“片段组合式”的作文结构模式,这种写作模式,清晰,简明,实用,有效,考生容易掌握,也容易出彩。

“片段组合式”的结构就是将有关“意思”相近的内容“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目的的一种文章结构模式。其形式特点为“一、二、三”,当然也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顺序上可以使用并列式。其优点在于顺序可调整,顺序调整之后,内容不受影响。也可以使用层进式,比如作文《八——十八——二十八》用的就是层进式结构,设置了三个层次,“八岁——十八岁——二十八岁”。这种顺序受时间限制,不能调整顺序。至于使用什么样的形式,因文而定,如果所叙事情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应使用层进;如果所叙事情时间顺序不明显,以并列式为佳。具体来说,如下:

1.横向剪辑法。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比较平淡,似乎很难写出震撼之作来,但考生如果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式“镜头”,并加以横向剪辑,就能够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如一篇优秀作文《四幕剧》在构思上就充分显示出横向剪辑法的独特魅力:第一幕取材于郊游所见,捕捉的镜头是暴雨、小路、溪流、石头,着眼于“爱心”与“希望”;第二幕取材于一日三餐,捕捉的镜头是半个面包圈,着眼于“两种生活态度”;第三幕取材于阅读书刊,捕捉的镜头是如豆的灯火,着眼于“人性说”;第四幕取材于人生感悟,捕捉的是空镜头——真实的人生,着眼于“人生思考”。四幕剧通过横向剪辑,充分显示出作者构思的精巧。

2.纵向连缀法。写记叙文最重要的是要有串联典型事件的能力,切忌记“流水账”。如果考生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文章的内涵,使文章迸发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如一篇优秀作文《父亲的军大衣》,就以“军大衣”为线索。在这根红线上,作者巧妙地缀上了三颗事件的“珍珠”:一是“救命之衣”——靠着军大衣的“神力”,危在旦夕的“我”享受了一次“军人优先”的特权,转危为安;二是“温暖之衣”——(后来)父亲的军大衣成了“我”小床上的“被褥”,使“我”每天都感受着父爱特有的温暖;三是“爱心之衣”——(再后来)父亲把他心爱的军大衣捐给了灾区,逐层拓展父爱的丰富内涵,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这种写法,在内容上不一定要像一般记叙文那样具体,翔实,六要素俱全,只要能撷取生活中精彩的片段组合成一个整体,共同表达文章的中心即可。但是在选材时,要注意典型,去粗取精,材料要与中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叙述过程中,要注意描写手法的运用,不可以以叙述代替描写。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故事叙述要适当控制,尽量做到结构匀称。选择片段要适度,就800字的作文而言,三个片段较为合理,每个片段一般掌握在200字左右,也可适当多一点,但不要超250个字,这样三个片段也就是750个字,加上开头和结尾,800字以上,基本绰绰有余;三个片段可以平分秋色,也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必太拘泥。不过,结构只是形式,主要还是看是否有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语言。

【例文展示】

不像“哥哥”的哥哥

□田惠敏

他是我的哥哥,可是一点也不像我的“哥哥”,像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敌 人

妈妈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走到厨房时发现鸡蛋筐里的鸡蛋少了一半,转身一看,小狗贝贝嘴上还有残留的蛋液。妈妈转身冲进客厅,双手叉腰,怒目圆睁,冲我和哥哥大喊:“谁干的?谁又把鸡蛋喂给狗吃了?”妈妈的愤怒吓傻了我和哥哥,我俩呆呆地站在客厅。

突然,哥哥指着我,镇定地说:“她干的。”

我转身瞪着他,“明明是一起喂的……”我不满地嘀咕。

正准备解释,妈妈的大手已向我的屁股挥来。

之后,他想尽办法向我赔罪。但我视哥哥为“敌人”。他一点也不像我的哥哥,哪有哥哥竟这样的?我决定不理他。

益 友

“啪——”的一声,门重重地甩上。看着试卷上刺眼的分数,悔恨、失落、沉痛,如潮般涌上心头,往日的自由散漫,往日的满不在乎,吊儿郎当,像电影一样从我的面前闪过。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哥哥静静地站在我身旁,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心疼地说:“不就是没考好吗?这有什么,跌倒了并不怕,怕的是跌倒了不再爬起。去把卷子打开,把错题重做一遍,看看错在那里,记住,不要让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

我把眼泪放在心里,重新打开了试卷。

失败时,哥哥是我的益友,促我上进。

父 母

月亮挂在夜空,星星早已隐去,月光匀称地洒在院子里。窗外早已是一片寂静,只有蛐蛐的鸣叫声。

我伏在桌前,写着作业,不时抖抖酸麻的手腕。已是深夜,我却强打精神,为的是中考的胜利。哥哥坐在身后的沙发上双手支着脑袋,眼睛早已眯成一条缝,还不时发出“呼——呼——”的声音。

“哥,”我叫醒他,“你去睡吧,不用等我了。”

哥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不,我得陪你,你写吧。”

看着哥哥坚定的眼神,我的心暖暖的。

哥哥不像是我的哥哥,倒像是我的“父母”,天天陪伴在我的左右。

哥哥是我的“哥哥”,但又不像是,有时像敌人,有时像益友,而有时也像父母,好矛盾。

哥哥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

我们闹过,哭过,吵过,争过,但每一次都会让我们更亲近。他的爱厚实,温暖,还有一份细腻。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哥哥,陪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季节,让我可以独享一份不像“哥哥”的哥哥的关爱。

文章用片段并列组合方式构思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细腻地从“敌人”“益友”“父母”三个角度写出了哥哥的“不像哥哥”,多变而丰富的哥哥形象鲜明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首尾两段照应鲜明,构思新巧;语言准确凝练,朴实而不做作。

猜你喜欢

军大衣益友记叙文
诚实守信 服务人民——北人集团益友购物中心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暖 脚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善交益友》教学设计
消失的绿色军大衣
消失的绿色军大衣
降糖“益友”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