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校图书馆功能大众化的改进研究

2014-09-14吕江涛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大众化图书大学

吕江涛

(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济南250014)

0 引言

12世纪欧洲中世纪,随着大学的创立,大学图书馆应运而生,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壮大。欧洲大学图书馆如“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被后人称为大学图书馆的先驱。19世纪后半叶,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大学图书馆的馆藏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各个国家也相继建成了一流的高校,相匹配的世界闻名的大学图书馆也相继建立。如 美 国 的 Yale University,Stanford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英国的 University of Oxford,Stanford University,德国的 Georg-August-University of Goettingen,Ruprecht-Karls—Universitaet Heidelberg。中国近现代大学图书馆是在西学东渐之风影响下和西方图书馆理念输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圣约翰大学、天津西学堂、南洋公学师范学院、京师大学堂都曾创办过中国第一代大学图书馆。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图书馆在不断发展中一直致力于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从丰富馆藏图书量到类别再到引进先进的数字化系统进行管理,高校图书馆在我国已经开始走入信息化社会。但是,高校的图书馆的利用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与不足,那就是高校图书馆的利用受众范围还比较局限,大多仅限于在校师生,而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对于社会大众的价值和意义还没有真正地实现,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但是这开放之路,还没有在普遍意义上得到落实。

1 国外高校图书馆经验之谈

1.1 美国高校图书馆 在社区化服务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阿肯色大学允许毕业的学生继续借阅书籍,保留其帐号,这就使得毕业但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可以继续使用学校资源。另外阿肯色大学早在2007年就已经将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了,允许社会公众免费借阅,包括馆藏图书,参考资料,非流通资料,以及图书馆内的计算机资源。并且其读者登记信息显示,两年内有387位社会人事在其图书馆注册借书,第一年文献的流通量就增长了78%,图书文献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

另外在美国高校图书馆中,便民设施随处可见,图书馆种种区域划分十分科学,阅览区,多媒体区十分集中,且书架旁就有便于人们就地坐下来阅读的凳椅,这大大降低了人们找书—找座—找书架将书放回的时间。图书管理随处可见网络终端和网络接口,还有复印机方便读者使用。

美国图书馆的学习系统较为细化,有针对中小学师生和终身学习者的服务。不同的系统和软件支持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的需求,学习者需支付费用,然后就能选修课程,并能根据使用者的国籍不同提供多种语言的检索,并且附带有使用说明,十分人性化。

1.2 日本高校图书馆 日本高校图书馆发展较快,借鉴欧美图书馆的经验,为读者设置有共享空间,在为读者服务方面意识较为超前。“共享空间”也称“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近几年在我国图书馆界也有研究,上海图书馆、浙大图书馆已成功开设有IC,它将图书馆的空间、技术、设备、人员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是图书馆的一种集成化服务模式。在日本的高校图书馆中有约78家有共享空间,名称上有“学生空间”、“学习小组”等,其本质还是信息共享,其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有聊天,各种方便学生学习的服务,十分高效。

1.3 加拿大高校图书馆 加拿大高校图书馆把校外人员分为校友,社区人员,公司人员等不同的类别,其校友服务已经成为极具特色的服务。主要包括文献节约,预约借书,电子资源的使用,参加讲座和展览,以及特定的学科服务等。加拿大部分高校还实现了馆际互借合作,此学院的师生可以办理彼高校图书馆的借书卡,验证成功后即可进行跨校借阅。

2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大众化的启示

2.1 树立地方服务的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很高,相比于公立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有着针对性更强的特点,针对某一学科的文献和资料也较为丰富,高校的学科敏锐度使得高校的图书资料更新速度较快,对于想从事科研的社会人士有很高的价值。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的期望价值较高,希望能够使用高校资源,但由于平台尚未搭建完善以及高校内部对于资源安全的考虑,还未能够普遍实现。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因此,在图书馆资源上也希望能够尽早地实现社会服务的职能,树立为地方服务的理念,尽早实现对外开放。

2.2 拓宽大众化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内容不能局限于图书借阅,文献阅览,应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开展针对性强的特色服务,比如针对中小学师生,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等。针对中小学师生可以开发诸如成长类,情景模拟类,自我提高类的软件服务,而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开发培训类服务等。高校图书馆应尽快建立多种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真正发挥其社会价值。

2.3 开发远程服务项目 这涉及到远程服务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需要高校将大量的馆藏,特色的资源进行数字转化,以便于远程的用户登录系统就可以使用所需的电子资源。打破图书馆的空间界限,如果读者在这一所图书馆没有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源,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或者在线浏览,既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又方便了读者。

3 结束语

虽然高校图书馆的大众化服务已被提倡多年,但真正实现大众化服务还有很长的路可走,与发达国家图书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局部或一定范围内实现大众化服务还是可行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只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对接,打破区域界限,实现大众化服务,才能改进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理念,使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汪建中.论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以阿肯色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0).

[2]吴慰慈,董焱.图书馆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3]叶绪民.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整合与网络资源的知识挖掘[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5,4(3):1-3.

[4]蒋丽敏.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及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4).

[5]卢宝良.高校图书关于现代远程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2(2):98-99.

[6]郑宇,陆觉民.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3):59-61.

[7]王婉,王萍.从IC到AC: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发展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8):82-85,89.

猜你喜欢

大众化图书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图书推荐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