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帮张三丰上“非遗”名录

2014-09-14张静

博客天下 2014年34期
关键词:张三丰张无忌非遗

本刊记者 / 张静

如何帮张三丰上“非遗”名录

本刊记者 / 张静

拍摄专题片和命名建筑物都不是新鲜玩法,借前车之鉴和发挥创造力才是明智之举。再不成,四个字,只要坚持。

近日,福建省邵武市的张三丰太极拳在申报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不幸落选。

在新晋“非遗”名录中,涉及太极拳的共有4项,唯独大名鼎鼎的张三丰惨遭“嫌弃”。

张三丰太极拳一度被斥为“攀仙附道”—也不是没道理,另外几支均是由父子(家庭)、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世代传承,大多超过三代。刘备汉室宗亲、袁绍四世三公、孙权父兄有名、张鲁天师后裔、曹操是宦门后上等的人品,就连马超都是累世公卿,请问你于吉、左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能算一路诸侯?

现在就来给张三丰张道爷指条上榜的明路。

推出确有其人的徒子徒孙

张三丰申遗的一大硬伤就是,张三丰本人生卒年不详。尽管明朝时获得过皇帝的两次册封,但他究竟是北宋人还是元朝人,已无确凿的考据。金庸老爷子在小说里让张三丰享年一百多岁,索性从北宋一直活到元末。

不过,“武当七子”经论证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传说他们的武功就来自张三丰。以徒弟名义申遗,尊为师父的张三丰也是极为风光,比如张翠山的书法、殷梨亭的腿部康复操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殷素素和张无忌的出现,两人都是明教/天鹰教教徒,宗教无小事。

拳术竞争激烈,向轻功领域迈进

太极拳早已有国家套路,各门派又特点各异,难以玩出新花样儿。要想把降龙十八掌增加到降龙八十掌,难度自是不消说,令狐冲和岳师妹自创“冲灵剑法”时就深有体会,群众还未必买账。

事实上,武当派的轻功“梯云纵”十分了得,去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跳高冠军郑幸娟就是位福建姑娘,不妨追溯家谱,考查一下她和教练本人或其亲友是否曾在邵武生活。

轻功申遗本身也极有卖点,后续可以主打气功养生、绿色减肥等主题旅游,且轻功还没有申遗成功的先例,自然少了同行炮轰的困扰。天津红桥区就曾有“回族大刀队”申请“非遗”成功,如今使用重刀的武林门派不多,显得格外抢眼。

借力小发明小创造

拍摄专题片、开办太极比赛、命名建筑物等玩法都不新鲜,倘若仅仅把张三丰和《倚天屠龙记》拉扯在一起,又未免狭隘。

单田芳有一部评书《铁伞怪侠》,讲述了张三丰教授岳飞的儿子岳霆武术,而后岳霆行侠仗义的故事。岳霆使用的兵器是铁伞,铁伞的制作方式就是典型的有巨大潜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顺杆儿爬,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幸存的铁匠艺人或行家里手试制铁伞,再行申报,也是极好的法子,先前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和坎儿井开凿技艺就得以入选。至于铁伞不是张三丰教的,而是呼延三绝老师教的,没关系,只要找到复姓呼延或者姓岳的师傅就好办了。

包装弘扬传统美德的传说故事

《格萨尔王传》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王是传说中的英雄,申遗时可以处理为英雄史诗。类似的,孟姜女传说、伯牙子期传说、阿凡提故事都已申遗成功。

所以应当调整思路,不再硬推张三丰太极拳,而是采用民间艺人传唱的《少年张三丰》、《中年张三丰》、《张三丰and friends》,重点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三丰铙钹”、“三丰钟鼓”、“三丰吉磬”来申遗同样对路。

锲而不舍,言传身教

上述种种方法虽大有成功申遗的资质,但多少有些打张三丰擦边球的意味。不如继续申报张三丰太极拳,死马当作活马医。“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申遗人正是这样想的。

此番申报材料实在谈不上有何疏漏,兴许向负责审批的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传授拳法,亲身体会张三丰太极拳的精妙之处,没准有戏。此举还有一重功效,张三丰曾经教张无忌打太极拳,打过两遍之后张无忌就说自己“已经忘了一大半”,可见这套拳法或有抹去记忆、减轻工作压力的功效。

教会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打张三丰太极拳,他们很可能就忘了上次审批没过一节了。

猜你喜欢

张三丰张无忌非遗
所学都忘掉
殷离的哲学
殷离的哲学
穿越在历史中的“张三丰”
为何明朝历代皇帝都苦寻张三丰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张三丰的手掌有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