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内容辩护
2014-09-14本刊编辑部
为内容辩护
做姜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做过太多也做不出新意来。但相信大部分媒体还是愿意把岁末最重要的文化版面留给姜文—因为这个迄今为止只拍了5部电影的导演,每部作品出台,仍然是最值得期待的文艺界盛事。
我的同事跟我描述过媒体追访姜文时的盛况,用“崇拜”和“迷恋”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一些同行,一点都不为过。这也不奇怪,正如梅雪风所说,姜文和他出生于大院家庭的同伴们有着天然的政治和生活境遇的优越感,即使惶惑也是贵族式的。也因为如此,在这个时代,对一份努力追求客观和公正的媒体来说,如何对姜文和他的作品尽量保持冷静地审视,将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
梅雪风说,姜文所有的电影都是在讲自己的那点心思—那个正统红孩儿的伤感。这是稍显刻薄的说法,但姜文的作品毛病很明显是事实,他的题材往往有类型化倾向,演技也容易用力过猛。但这并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我想说的是,姜文仍然是大陆最能赢得我尊敬、作品也最让我期待的导演,没有之一。
首先他是一个知道如何生产好内容的导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所有内容生产商,本质上都是手工艺人,有传承有来路,有技术有审美。好莱坞式的批量生产能力只是现代化和工业化在这门手艺上的附丽而已,核心还是技术和审美。可叹的是,把故事讲圆了这个最基础的技术,目前90%以上的中国导演都不合格。而姜文恰好是个内容原教旨主义者,他不拐不诓,不靠粉丝营销,也不依赖团队炒作。把故事讲圆了只是他致力的第一重目标,讲精彩了是他的第二重目标,讲出他想要的味道来,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其次,他是在同等条件下致力于内容创作最成功的一个导演。姜文很少把审查作为拍烂片的理由。无论是播出来的,还是没播出来的,你能看出来在同样的受限条件下,他在内容生产上设置的标准一直是最高的。不像大部分中国导演,自成名作一炮打响后,质量每况愈下,用参差不齐来形容都显过誉。你可说他的低产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也可说他在妥协,甚至无需讳言他其实也一直在为这份醉心于内容创作的骄傲交学费,但着实没法说他在放弃,更谈不上是投降,用运气好来解释也实在有点没良心,用资源和关系来解释也有点牵强。所以,说他是类型化,不如说他是实力派。说他是用力过猛,也可说是因为他太专注。
这年头,为内容辩护,既吃力,也形迹可疑。被大风吹到天上去的动物,都会建议你多玩玩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花活儿,“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幸好还有姜文这种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