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14-09-13牛月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中层脑血管病阿托

牛月华

(北华大学校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具有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相关研究认为〔1〕,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而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研究显示〔2〕,阿托伐他汀可能从多个途径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进而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但临床上关于阿托伐他汀服药剂量的选择仍无统一标准。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90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分组不同给药剂量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给药剂量对Hcy、CRP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在应用阿托伐他汀时剂量选择方面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入选标准:年龄≥60岁,彩超检查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和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经CT、MRI影像学检查显示明确的梗死病灶;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源性脑梗死或由于其他原因梗死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有服用他汀类药物禁忌证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60~80(平均64.91±6.53)岁,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2011版)中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2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0~78(平均64.16±6.69)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40 mg阿托伐他汀。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详细检查入选患者神经系统,测量血压并完善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血糖、Hcy、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辅助检查,询问并记录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cy和CRP水平,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

1.3颈动脉超声 西门子SXFL004-X300型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 MHz。患者检查时取仰卧位,充分伸展颈部,自患者颈动脉起从上而下进行纵向连续扫查,对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部位、颈动脉膨大处进行重点探查,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诊断参考Magyar等〔3〕研究标准:内膜厚度为1.0 m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 mm,以颈动脉内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厚度>1.2 mm为斑块。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Hcy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时Hcy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Hcy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cy水平对比(μmol/L,±s,n=45)

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观察组比较:2)P<0.05

2.2两组患者CRP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时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CRP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RP水平比较(μmol/L,±s,n=45)

组内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观察组相比:2)P<0.05

2.3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36±0.23)mm,治疗6个月后为(1.18±0.24)mm,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35±0.22)mm,治疗6个月后为(1.01±0.26)mm,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6个月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伤,药物过敏反应、肌肉疼痛等并发症。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患者数逐年上升。研究显示〔4〕,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Hcy为蛋氨酸循环中的中间产物,为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近年来研究发现高Hcy水平为脑梗死发病的可干预危险因素,逐渐得到了临床相关工作者的重视〔5〕。虽然关于体内高Hcy水平的致病机制尚未清楚,但临床已经普遍认同高Hcy是一种能够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异常的氨基酸。CRP是一种能够反映出炎症的非特异性敏感指标,可用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减轻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硝基化应激、炎症反应来使动脉粥样硬化得到缓解,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其可有效抑制体内炎症因子的聚集和巨噬细胞的移动;同时可稳定患者体内的软斑块,减少斑块出现破裂,有效减少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6〕。但临床在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具体使用剂量仍无统一标准。本研究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Hcy、CRP水平,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用药的合理选择;而且每日40 mg给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并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4 参考文献

1殷云志,陈燕浩,金朝林,等.CT动脉成像在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性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616-8.

2袁 远,徐 燕,高旭光,等.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24-6.

3Magyar MT,Szikszai Z,Balla J,etal.Early-onse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s assocaited with increase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nd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J〕.Stroke,2010;34(4):58-63.

4刘宏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及预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89-90.

5周 燕.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3):70-1.

6范振崴,刘惠民.铁蛋白与进展性卒中关系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5):537-9.

猜你喜欢

中层脑血管病阿托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