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看新时期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
2014-09-12陈曦
陈曦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简称中阿合作论坛)创立于2004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2004年1月访问设在埃及首都开罗的阿拉伯国家联盟(以下简称阿盟)总部,并会见了阿盟秘书长穆萨和22个阿盟成员国代表,会见结束后,李肇星外长和穆萨秘书长共同宣布正式成立中阿合作论坛。从这一年开始,中阿正式建立起了第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集体对话合作机制,论坛的成立也把中国同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带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中阿合作论坛的宗旨是“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论坛下设部长级会议(论坛长期机制)、高官会和联络组等多个对话机制。
2014年6月5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部长会恰逢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之时,同时也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主政以来,中方首次针对阿拉伯国家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中阿双方对会议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在会议前期筹备、会议议程设定和会议成果等方面,双方都进行了周密安排和精心设计。借助论坛这一重要平台,或者说是利用会议东道主这一外交主场优势,中方也进一步阐述和宣誓了新时期对阿拉伯国家的一些新政策、新举措。从会议结束后中阿双方共同签署的三项成果文件,即“北京宣言”、“2014年至2016年行动执行计划”和“2014年至2024年发展规划”看,中阿关系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大方向已被明确勾勒出来。应该说,这对中阿关系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值得深入分析和解读。目前,通过媒体披露的信息,并结合本届部长级会议召开情况和有关成果文件内容,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中国开始日益重视同阿拉伯国家开展集体对话和合作。衡量某一个国家同另一个国家或区域集团交往的重视程度往往何以通过其参与交往的馆员级别加以判定。以往召开的论坛部长会,就很少有中方高层领导人出席,出席规格最高的一次是2006年5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曾简短集体会见来华与会的各阿拉伯国家代表。除此之外,其他几届部长级会议均没有副总理或以上级别馆员列席。本次部长会则突破以往惯例,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莅临部长会开幕式,同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讲话。开幕开始前,习近平主席还长时间集体会见了与会的各国代表,与其进行充分交流。中方的这一举动显然也得到了阿拉伯各国的积极回应,从出席情况看,22个阿拉伯国家中有19个派出外交部长或部长级官员来华与会,2个派出副总理级馆员与会,是历届部长会外方出席规格最高、部长或以上级别高官人数最多的一次。
第二,中国更加看重双边关系在中阿集体合作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扎实的双边关系是开展多边交往的良好基础,中国就一贯重视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双边友好关系。在本届论坛部长会上,外交部长王毅除参加了各场集体活动外,分别同与会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突尼斯、黎巴嫩、巴勒斯坦、科摩罗等11国外长举行了双边会见,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通过1对1的方式做工作,把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友好交流和合作加以确认和巩固。其中,与阿尔及利亚外长拉马拉会谈后,双方共同签署了《中阿全面战略合作五年规划》;与埃及外长法赫米会谈时,王毅表示中方将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走廊、高铁、新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在同索马里外长贝莱会谈时,王毅强调中方愿继续加强中索安全合作,并向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提供支助,派出护航舰队维护相关海域航运安全。
第三,突出中阿集体合作的宏观性和战略性。在部长会通过的“北京宣言”中,中阿双方就国际形势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全球化、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国及各自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问题达成了高度一致。在宏观政策上,中方强调应加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推动文明对话等重大问题上的政策协调。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巴勒斯坦等热点问题上加强合作,并为中阿关系发展和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制定了宏观规划;密切双方高层政治磋商,加大在各自重大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交流治国理政和发展领域经验;增加经济合作机会。
第四,将推进中阿各领域务实合作作为中阿战略关系的重要支轴。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不断拓展行为体间各领域合作是维系各行为体间交往,巩固双方关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届论坛部长会的两项成果文件“2014年至2016年行动执行计划”和“2014年至2024年发展规划”,就中阿双方大的合作方向做出了明确说明和框定,也对指出了具体合作领域和项目,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实践性。“2014年至2016年行动执行计划”内容涵盖经济、能源、沙漠化防治、农业、旅游、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新闻出版、文明对话等十多个领域,此外,还包括加强双方金融领域互利合作、举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举办中阿文化部长论坛、开展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十年规划”的着眼点则是把中阿关系提升至更高战略水平,提出了建立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加快中国—海合会自贸区建设、推进中阿贸易便利化、实施“中阿科技伙伴计划”等创新性的合作设想,为未来中阿政治、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科技等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
第五,大力宣介“一带一路”构想。所谓“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新一届领导曾提出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中国同沿线各个国家的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本届部长会的一大亮点就在于中国正式向阿拉伯国家打出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习近平主席在部长会开幕式上的主旨发言中就将共建“一带一路”定义为引领中阿关系发展和中阿合作论坛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这体现出中国主动将自身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发展相对接的战略考虑。中国拥有占全球三分之一、将尽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将近2万亿美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还拥有占全球16%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约18亿人口的市场。如果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能携起手来,让双方优质资源在“一带一路”东西两端实现自由、高效的配置,将能为促进共同发展汇聚巨大的正能量。
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阿人民的祖先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当前,中阿都面临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中国应该在既有的对阿拉伯国家政策基础上,继续重视以战略全局视角谋划中阿关系,尽管目前中东和北非地区形势依然动荡,但该地区作为中国“大周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视。只要双方继续加强合作,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当前的发展合作机遇,中阿关系就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并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
[参考文献]
[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4年6月5日,http://www.mfa.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162491.shtml.
[3]“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阿合作论坛网站,2014年6月10日,http://www.cascf.org/chn/wjk/bzjhywj/diliujiebuzhangjihuiyi/t1163768.htm.
(作者单位:北京市外交部,北京 1007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