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门下吸痰术在非人工气道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2014-09-12许雪华黎爱金吴怡卿梁淑云王飞红李顺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咽喉部声门血氧

许雪华 黎爱金 吴怡卿 梁淑云 王飞红 李顺芳

(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佛山 528000)

临床治疗中未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老年患者,常因痰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使病情加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常规导管吸痰法〔1〕,但该吸痰法常因咽喉部阻力,不能将吸痰管顺利插人下呼吸道或盘曲于口腔,此时吸引只能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同时反复插管更增加了呼吸道黏膜的损伤,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加之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发生率较高〔2〕。本文拟探索一种更简便、更有效的适用于老年危重患者的吸痰方法,提高过声门的插管成功率、 提高吸痰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住院120例因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需要机械吸痰患者,年龄55~92(平均72.3)岁;男67例,女53例,其中脑出血9例,脑梗死39例,慢阻肺32例,其他老年病例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性别、年龄、病种构成情况比较(n=60)

1.2病例选择 采用RCT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使用机械吸痰范围:意识不清或分泌物黏稠无力咳出;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困难者;③无呼吸抑制或严重呼吸衰竭;④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需紧急行人工气道者;②有咽喉反射过敏、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上呼吸道阻塞者;③其他原因不能经口放置喉镜者;④研究人员认为其他原因不适合临床试验者。

1.3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基础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内环境稳定、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等。两组均采用统一的吸痰管、吸痰时机、吸痰装置。

对照组:基础治疗+常规吸痰法。常规吸痰法:按基础护理教材中常规吸痰法,先连接吸痰管,再吸少量生理盐水,用血管钳(镊子)夹住吸痰管,先吸尽口腔、鼻咽部痰液,再将吸痰管阻断负压,经鼻腔或口腔插人咽喉部、气管处。边吸边退出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15 s。

试验组:基础治疗+声门下吸痰法。声门下吸痰法:首先对于神志清楚的病人做好心理指导,取得配合;协助患者取仰卧头后仰位,肩部垫小枕,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手持吸痰管,经口腔插入直接喉镜,将口鼻咽腔内分泌物吸干,用喉镜挑起会厌,窥见声门,在吸气相将无菌吸痰管插过声门进入气管入口,尽量插深,插管长度约20~25 cm,用手固定吸痰管,打开负压,捻转吸痰管,吸出痰液。气管内吸痰过程不超过15 s。

1.4观察指标 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基础生命体征、病情、既往史、治疗用药等。结局指标:一次插管过声门进入气管的成功率(简称一次插管成功率);吸痰前后5 min血氧饱和度;每天吸痰次数,观察周期为5 d。

2 结 果

2.1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平均每天吸痰次数比较 试验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55%)(P<0.01),试验组患者每天吸痰次数〔(3.2±0.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6.7±1.1)次〕(P<0.01)。

2.2两组患者吸痰前后5 min血氧饱和度对比 两组患者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与吸痰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吸痰前后5 min血氧饱和度比较

2.3患者家属对吸痰的理解接受程度 两组患者家属在吸痰第3天时接受程度无统计学差异(48 vs 49例)(P>0.05);第5天时试验组患者家属接受程度(55例)明显好于对照组(36例)(P<0.01)。

3 讨 论

吸痰技术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改善因痰液淤滞造成的缺氧、窒息、感染加重等病情,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技术。对于非人工气道患者,临床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以达到清除痰液的目的,但其操作复杂且价格较昂贵而不能得到普及。目前临床主要的吸痰方法是盲吸法,把吸痰管顺着口或鼻腔插进咽喉部,此法常因咽喉部阻力,不能将吸痰管顺利插入下呼吸道或盘曲于口腔,此时吸引只能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有研究报道显示〔3〕,直接喉镜吸痰法发生肺部感染例数明显低于盲吸法,也迟于盲吸法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时间,而且需气管切开例数也远低于盲吸法组;需气管切开例数也远低于盲吸法组。表明一次插管成功率可减少黏膜损伤,减少并发症。

目前对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方法没有统一的观点,临床上经常应用常规导管吸痰法,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往往效果不佳〔4〕。相关研究显示〔5〕,常规导管吸痰法吸痰管只到达咽喉部,成功插入气管有效吸痰率为25%~47.5%,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法效果较好。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明显减少,血氧饱和度明显提升。其原因为:用口咽通气道吸痰法,由于是盲吸,无法看清咽喉痰液滞留的方位,导致吸引部位不准确、气管内痰液也难以有效清除。声门下吸痰术要求吸痰管通过声门作为吸痰首要条件,患者取头后仰位,肩下垫小枕,尽量使口鼻、咽喉、气道三点在一直线上,将吸痰管从鼻腔或口腔插入,通过喉头及声门,在气管口或进入气管内吸痰。由于气管受到直接刺激,加强了咳嗽反射,更易将深部痰液咯致大气管再吸出,痰液彻底排除。

吸痰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它的正确、安全与否是呼吸道管理的关键,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6〕。但由于医疗条件的差别、吸痰技术的不足,吸痰效果不甚理想,并发症也较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家属也不乐意接受,因此,如何给予患者及时、安全、有效的吸痰,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和损伤,也是医务人员应该要面对的课题。

综上所述,对于非人工气道老年患者,声门下吸痰方法应用简便,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清除非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盲吸不准确性和造成的气道损伤。同时,也可免除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造成的痛苦,对提高吸痰效果、减少建立人工气道概率、降低病人痛苦、避免由于人工气道建立带来的感染、缩短疾病病程、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影响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参考文献

1胡 静,邓辉胜.吸痰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1906-8.

2张冬梅.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0):57-8.

3迟红丽,林淑梅,翟旭杰,等.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29-31.

4姜景波,曲 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经鼻行气管内吸痰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23):59-60.

5黄世英,李连娣,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J〕.广东医学,2013;34(8):1308-9.

6夏 莹,甄 文,徐绍莲,等.可冲洗气管套管联合间断声门下滞留物吸引的临床观察与应用成本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40-1.

猜你喜欢

咽喉部声门血氧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尴尬的打嗝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