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

2014-09-12姜小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性溃疡肩胛骨卧床

姜小鹰 林 雁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目前公认引起压力性溃疡的首要因素是压力,并与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因此,若对患者采取间隙性解除皮肤局部压迫,会对压力性溃疡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翻身是既简单又有效的减压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如何翻身,翻身的频率、翻身的间隔时间、怎样才能既不增加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又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目前尚无统一定论〔1~5〕。本研究针对卧床患者的主要受压部位体表压力和温度进行测量、观察,采用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方法对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翻身护理及压力性溃疡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福州市某两所民办老人院64例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两所老人院为连锁机构,地理位置相近,规章制度、患者管理、护理人员设置等方面相似。入选标准:①长期卧床且不能自主更换体位;②住院时间≥3 w;③实验前均为每2小时翻身一次护理;④实验期间没有使用气垫床等减压工具;⑤本人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进入研究前已发生压疮或有压疮前期症状;②患有影响观察皮肤状况的疾病;③住院时间<3 w;④合并感染、严重水肿或恶病质;⑤合并有严重内科疾患,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等;⑥因病情有医嘱制动或禁止翻身;⑦实验期间使用气垫床等减压工具;⑧精神躁动;⑨存在可能导致研究对象不依从及失访。

1.2工具 普通床垫;体压测定器(日本CAPE,型号:CR-270,精确度:±4.0 mmHg);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香港希玛,型号:AF110,精确度:±0.2℃);《Braden压疮预测量表》;自制《患者一般资料评估表》及《翻身记录卡》。

1.3护理方法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第1~3天对患者执行每2小时翻身一次(T2 h),体位为左(右)侧卧位、仰卧位、右(左)侧卧位,交替操作,并密切观察。如未发现患者受压皮肤有轻度发红(减压后30 min内能褪色)的表现,第4~6天的翻身间隔时间就可以延长30 min,即每2.5小时翻身一次(T2.5 h)。观察3 d后若未出现上述异常,翻身间隔再继续延长30 min(如T3 h、T3.5 h、T4 h),直至达到需要(如排便、治疗)时才翻身。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有轻度发红及压力性溃疡前期症状,应将翻身时间缩短到上一轮翻身间隔时间,而后再观察3 d,记录皮肤状况及压力性溃疡情况,实验停止,并嘱护理人员对该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时,执行该翻身间隔时间护理,直至患者可以自行翻身或出院。翻身间隔时间最长达4 h/次。每天14:00~16:00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测量患者受压明显的骶尾部和两侧肩胛骨处皮肤温度一次,使用体压测定器测量上述部位表皮压力,并利用翻身卡将每日翻身护理执行时间、体位、皮肤状况、骶尾部和肩胛骨处皮肤温度及压力记录下来。其他护理操作按常规进行。

2 结 果

2.164例患者基本资料及采用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法后皮肤状况 64例患者年龄58~89〔平均(65.96±11.01)〕岁,其中61~70岁居多(59.38%)、<60岁者6例、>70岁者17例;卧床时间为1~35〔平均(6.98±23.81)〕个月,以1~2年居多(57.81%)、1年以内有18例、2年以上者9例;男50例,女14例;意识清楚者62例(96.88%)、意识不清者2例;因脑血管疾病而卧床28例(43.75%)、因心肺疾病卧床17例、因骨关节疾病卧床13例、因其他原因卧床6例;尿失禁患者12例;无需导尿者52例。使用Braden压力性溃疡预测量表评分评估患者发生压力性溃疡危险性,其中58例为轻度危险程度及以下者,占90.62%,中度危险者有6例,无重度危险及以上程度者。

使用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法护理后,皮肤出现异常者共5例,占总人数7.81%。这5例患者平均年龄(68.78±13.23)岁;卧床时间(21.11±12)个月;卧床原因以脑血管疾病及心肺疾病为主;实验开始前使用《Braden压疮预测量表》测量,5例患者处于压力性溃疡发生的中危状态;均存在尿失禁,但意识清醒、无导尿。5例患者中3例出现压红时间超过30 min(包括T3.5 h阶段2例、T4 h阶段1例);1例患者由T3.5 h阶段Ⅰ期压力性溃疡发展为Ⅱ期压力性溃疡;1例患者由T4 h阶段Ⅱ期压力性溃疡发展为Ⅲ期压力性溃疡。压力性溃疡发生在骶尾部Ⅰ期2例,Ⅱ期1例,发生于左侧肩胛骨Ⅰ期1例,Ⅲ期1例。

2.2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对患者受压部位体压、皮温的影响 对皮肤未发生异常的59例患者不同翻身间隔时间两侧肩胛骨处与骶尾部的体表压力温度进行比较,发现,随着翻身间隔时间的延长,体表压力温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骶尾部与两侧肩胛骨处在相同翻身间隔时间下平均体压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卧3.5 h、4 h时,受压部位的皮温平均值与平卧2 h、2.5 h、3 h时的皮温平均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尾部与两侧肩胛骨处在相同翻身间隔时间下平均皮温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皮肤异常患者的受压部位皮温测量情况5例患者在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护理过程中,骶尾部与两处肩胛骨发生压力性溃疡处温度随翻身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受压部位皮温平均值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而平卧3.5 h、4 h时,则发现上述受压部位的皮温平均值与平卧2 h、2.5 h、3 h时的皮温平均值变化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皮肤正常患者受压部位体压、皮温平均值的比较

表2 皮肤异常患者受压部位皮温平均值的比较(n=5,℃)

2.3主要受压部位的平均皮温值与受压时间的关系 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左、右侧肩胛骨处、骶尾部皮温与受压时间呈正相关(r=0.486,r=0.506,r=0.602,均P<0.05)。

3 讨 论

长期卧床患者根据治疗的要求需置于不同体位,或由于疾病导致运动神经功能受损,无自主活动能力而处于被动体位,受力处多在枕骨、髂骨、肩胛骨、骶骨等骨隆突部位。这些部位皮肤皮下组织很少,缓解压力不易,通常是压力性溃疡易形成的部位。叶磊等〔6〕发现,人体骨窿突处即使有使用气垫床等减压工具,仍承受着较大压力。有报道〔7〕称,骨窿突处的体表压力是皮肤平均压力的5倍。因此在无气垫床等减压辅助用具情况下,期望通过提高这些部位皮肤对压力的耐受性,以减少压力性溃疡的发生。通过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一方面可能由于反复压力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使毛细血管的增生和开放,从而增加了皮肤毛细血管承受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反复刺激,皮肤角质层增厚〔8〕,使皮肤对压力的刺激未作出明显反应。研究结果中,由于机体局部重力的作用,骶尾部体压明显大于两侧肩胛骨处体压。这跟谢小燕〔9〕的研究一致,也是大多数压力性溃疡都发生在骶尾部的主要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血液流经体表时散热较多,因此体表温度比人体中心温度低。当组织受到外界压力作用后,其血流动力学很快会发生变化,先是细动脉扩张,然后毛细血管开放的数目增加,从而使局部组织血流加快,表皮出现发红、发热〔10〕。本研究说明,当压迫时间逐渐延长,虽未见肉眼发红表现,但皮下组织可能已发生损伤。这提示护理无自主活动能力患者时,在无气垫床等减压工具辅助下,其翻身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 h,随着翻身间隔时间的延长,发生压力性溃疡的可能性增加。部分卧床患者有尿失禁,当骶尾部处于潮湿环境中,对压力的敏感性增加,其表皮组织受损更易造成。另外研究结果也提示,随着受压时间的延长,受压部位皮温会不断升高。温度上升1℃,能加快组织代谢,如果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压力性溃疡的发生率也就随之增加〔11〕。因此,为避免压力性溃疡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通过判断受压部位皮温的高低,考虑是否为患者在主要受压部位放置适当的减压降温装置,如枕头、水垫等,缓解皮肤受压,避免组织损伤。既往,医护人员对压力性溃疡患者使用烤灯治疗,或者发现受压部位发红时就采取放置热水袋、冰袋、按摩等措施,不仅不利于局部损伤的缓解,反而导致受压部位代谢产生障碍或使血管收缩减少血供,从而造成组织损伤加重。

本研究中5例患者在翻身过程中出现皮肤异常,其发生率、发生部位与相关文献报道〔12〕相符,且都发生在实验后期。这表明延长翻身时间的方法与传统每2小时翻身一次的方法在护理效果上差别不大。本研究发现,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法可能适用于无合并感染、严重水肿或恶病质、无合并有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严重内科疾患且无因病情有医嘱制动或禁止翻身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不断延长翻身间隔,观察皮肤颜色测量皮温来确定该患者最合适的翻身间隔时间。

除了压力外,影响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因素众多,如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皮肤潮湿情况等。据统计,大小便失禁患者发生压力性溃疡的机会是一般患者的5.5倍〔13〕。因此不能断定这5名患者的皮肤异常状态是由于延长翻身因素造成的。故而护理卧床患者时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增强皮肤的抗摩擦力。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及时更换床单、被服,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延长翻身间隔时,应严密观察皮肤状况,进行定期的压力性溃疡预测评估,有助于提醒医护人员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从而减少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综上,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方法(每阶段间隔30 min)不仅能有效减轻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改善皮肤血流量,还能减少卧床患者因翻身带来的痛苦,增加其夜间睡眠时间,节约翻身时间。

4 参考文献

1Vanderwee K,Grypdonck MHF,De Bacquer D,etal.Effectiveness of turning with unequal time intervals on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lesions〔J〕.J Adv Nurs,2006;57(1):59-68.

2Defloor T,De Bacquer D,Grypdonck MH.The effect of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turning and pressure reducing devices on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J〕.Int J Nurs Stud,2005;42(1):37-46.

3周春玉.翻身间隔时间对压疮影响的探讨〔J〕.工企医刊,2004;17(2):14-5.

4魏 红,刘月梅,李淑霞.昏迷患者使用喷气式气垫床翻身时间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8):665-6.

5贺修军.脊髓压迫症合并截瘫患者使用气垫床翻身时间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74.

6叶 磊,廖 燕.气垫床对卧床患者局部受压程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9-70.

7郭 彤,郑爱辉.压疮状况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53.

8高业霞.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延长翻身间隔时间与压疮关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研究,2008;22(8A)2024-5.

9谢小燕.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

10Renshaw A,Childs C.The significance of peripheral ski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burn injury:an illustrative case report〔J〕.Burns,2000;26:750-3.

11孙秀华.力学因素在压疮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122-3.

12Xakellis GC,Frants R,Lewis A.cost of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in longterm care〔J〕.J Am Geriatr Soc,1995;43:496-501.

13张本园.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护理及治疗〔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6(17):102-4.

猜你喜欢

性溃疡肩胛骨卧床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重症脑出血病人血清HSP70、HSP90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