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圈联合椎弓根钉治疗老年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4-09-12阮兴隆
阮兴隆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骨科,贵州 兴义 562400)
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患者腰部某一椎体在另一椎体上发生向前或向后滑动或脱位所致,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临床治疗主要以恢复腰椎解剖结构、解除患者痛苦为主要目的〔1〕。本研究拟观察Luques装置内固定基础上改良设计强力圈内固定器与椎弓根钉联合治疗老年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老年腰椎滑脱患者70例。均符合腰椎滑脱相关诊断标准〔2〕,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狭窄,相关节段明显不稳,峡部裂性滑脱患者可见单侧或双侧项圈征阳性〔3〕。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腰、腰骸及臀部疼痛,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及小便失禁及鞍区感觉障碍〔4〕。均按照Meyerding分级标准〔5〕进行滑脱程度分级。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合并并发症、滑脱程度及滑脱部位等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1.2方法 两组均取俯卧位,在插管全麻下实施手术。试验组采取强力圈联合椎弓根钉治疗,由L1~S2正中切口入路,根据患者椎弓崩裂和椎体移位实际情况在C臂X光辅助下进钉实施复位内固定〔6〕;对照组仅采取椎弓根钉治疗,于后正中入路单纯进行后路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n=35〕
1.3观察指标 均随访24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滑脱率、复位率、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变化情况及不良情况发生率,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7〕:优:患者腰椎解剖复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植骨融合,治疗后恢复正常工作;良:患者腰椎基本复位,相差不超过0.5°,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植骨融合,治疗后恢复正常工作;可:患者腰椎部分复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植骨融合,治疗后能从事较轻工作;差:患者腰椎复位后再滑脱、临床症状消失,植骨不融合,不能够进行工作。参照Farrokhi等〔8〕方法进行滑脱率测量,复位率=(术前滑脱率-术后滑脱率)/术前滑脱率×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术后滑脱及复位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及随访24个月滑脱率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试验组随访24个月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位率丢失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图1,表2。
2.2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变化比较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随访24个月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优良率(94.29%,优22例,良11例,可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2.86%,优8例,良14例,可12例,差11例)(P<0.05)。
2.4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术后3个月复查X线显示34例解剖复位良好,1例解剖复位较差,无术后感染发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6个月可恢复正常工作,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植骨融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及断钉;对照组术后3个月复查X线显示30例解剖复位良好,5例解剖复位较差,无术后感染发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6个月可恢复工作,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1例发生长期采骨区疼痛,4例植骨未融合及假关节形成,1例发生断钉及松动。试验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术前 术后正面 术后侧面
表2 两组术前、术后滑脱率及术后复位率比较±s,%,n=35)
表3 两组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变化比较±s,n=35)
3 讨 论
腰椎滑脱多发生于L4和L5,多数患者由于症状较轻,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经严格保守治疗能够康复,但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滑脱情况较为严重的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9〕。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较多,包括椎板减压、椎板减压+脊柱融合、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内固定等。其中,单纯椎板减压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较满意,但术后容易造成滑脱椎体的不稳定,远期疗效不佳。临床研究表明,单纯椎板减压适用于症状较轻、滑脱程度不大、腰椎较为僵硬患者的治疗〔10〕。而在椎板减压基础上实施脊柱后外侧融合手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脊柱融合率及症状改善率。
近几年国内脊柱内固定器技术不断发展,采用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在提高患者脊柱融合率、缩短康复时间及改善术后功能等显示出明显临床优势〔1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短节段脊柱融合、内固定效果好、固定后避免两侧横突间移植骨向内压迫脊髓等优点。椎板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显著优于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12〕。
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发生病理改变后病变椎体前部和后部分别于上端腰椎关节突或下端腰椎关节突连成一体,在负重或站立时腰骶关节受力形成滑脱分力,导致病变椎体发生滑脱,病变椎体前部向下滑移卡压马尾神经。同时由于椎弓峡部断裂引发假关节异常活动而形成纤维瘢痕组织增生或软骨,进一步加重椎管狭窄症状,增加手术难度〔13〕。
采用强力圈联合椎弓根钉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在椎体复位至基本恢复正常解剖位置的基础上,将强力圈固定于L1、L2和S1、S2上作为支点,并通过悬吊钩链接滑脱椎体上固定的2个椎弓根钉,达到克服腰骶关节上滑脱分力和峡部的剪切力的效果,内固定牢固持久,有利于植骨融合,避免了继续滑脱〔14〕。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力圈内固定效果良好,在恢复患者滑脱腰椎解剖结构上具有显著优势。
4 参考文献
1潘良春,黄 彰,江 华.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J〕. 创伤外科杂志,2009; 11(3):278-81.
2孙天胜,赵广民.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骨伤,2010;23(4):239-41.
3王 琳,刘太运,李孝忠,等. 中老年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86-8.
4王 春,林永绥,刘成招,等. 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 26(1):29-31.
5Cheng L,Nie L,Zhang L.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ersus posterolateral fusion in spondylolisthesis: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in the Han nationality〔J〕. Int Orthop,2009;33(4):1043-7.
6刘赤兵,刘 键,董云珠,等. 老年腰椎滑脱46例外科治疗〔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4):2767-8.
7贾 龙,郑燕平,刘新宇,等. 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30(13):1808-11.
8Farrokhi MR,Rahmanian A,Masoudi MS. Posterolateral versus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in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J〕. J Neurotrauma,2012; 29(8):1567-73.
9董玉雷,赵 宏.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进展〔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4(6):495-506.
10秦之威,郑遵成,刘桂峰,等. 腰椎滑脱症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 20(13):1187-90.
11Kang BU,Choi WC,Lee SH,etal. An analysis of general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a series of 412 minilaparotomic anterior lumbosacral procedures〔J〕. J Neurosurg Spine,2009;10(1):60-5.
12曹知贫,何 辉,梁振扬,等.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不同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2009; 12(1):9-12.
13陈 威,王 冰,钟 华,等. 不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分析〔J〕. 中国骨伤,2011; 24(1):11-3.
14Shabat S,Arinzon Z,Gepstein R,etal. Long-term follow-up of revision decompressive lumbar spinal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J〕. J Spinal Disord Tech,2011; 24(3):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