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临床观察
2014-09-1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临床观察
钱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120mg口服治疗,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黄葵胶囊口服,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6周,且于治疗前后检测尿蛋白、尿β微球蛋白含量,进行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尿蛋白、尿β微球蛋白含量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厄贝沙坦。
黄葵胶囊;厄贝沙坦;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发病早期并不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进入后期出现持续蛋白尿、高血压以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就发生了损伤,严重者会发展成肾衰竭,是糖尿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控制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不能完全治愈糖尿病,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延缓DN的发生与发展,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延长患者的寿命[1]。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治疗的120例DN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6.5±5.5)岁,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56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55.5±4.5)岁,1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5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型,治疗前尿蛋白、尿β微球蛋白含量(见表1)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确诊DN,肾小球率过滤≥30ml/min,近期内未接受大型手术,且医务人员时刻观察并调整患者的血糖,以便在临床实验期内较容易控制影响因素及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安全范围之内[2]。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时口服降糖药、降压药或注射胰岛素,接受运动治疗,严格控制饮食、血糖、血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113)120mg,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黄葵胶囊(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0040)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6周。每天测量血糖、血压,维持相对稳定。
1.4 观察指标 尿蛋白、尿β微球蛋白含量定量测定。
2 结果
表1示,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尿蛋白、尿β微球蛋白含量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尿蛋白、尿β微球蛋白含量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尿蛋白含量检测是DN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既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还能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的程度,在早期诊断中意义重大。如果可以密切观察并对相关蛋白进行检查,那么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肾病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和控制会有很强的实质性的作用[3]。并且可以指导并发症的预防。
DN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因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血糖长期增高。其中,血管紧张素Ⅱ收缩血管,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增加肾小球滤过,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厄贝沙坦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有效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减慢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减缓患者病情恶化速度[3]。黄葵作为传统中药,味甘、性寒且无毒,黄葵胶囊中含有五种黄酮类药物成分,包括杨梅黄素、槲皮、金丝桃苷等,这些成分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肾小球对抗炎症的反应程度、促进患者机体的免疫复合物的产生从而清除有害物质等作用[4]。除此之外还可以减轻蛋白的吸收量,降低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增加血管的通透性。研究结果显示,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厄贝沙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慧君.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28-29.
[2]祝军波.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490.
[3]钟成福,刘旭阳,周雪.小剂量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9,24(23):2096-2097.
[4]刘中柱, 孔祥静, 刘艳姝. 黄葵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Lkn-1和TNF-α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12(1): 78-79.
R587.2
A
1007-8517(2014)20-0041-01
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