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9-12杨勇李二红侯丽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周炎效果

杨勇++++++李二红++++++侯丽萍

[摘要] 目的 评价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口腔科存在不同程度咬合创伤要求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23例(29颗患牙),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两种方式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情况分别进行记录。 结果 所有患者再生性手术和正畸治疗的平均疗程为(27.3±1.7)个月,再生性手术治疗后患牙角形骨吸收侧的CAL、PPD分别为(3.41±1.43)、(2.84±0.87)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垂直缺损侧的CAL和PPD分别为(3.79±1.60)、(3.12±1.11)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后患牙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CAL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牙骨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PPD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对牙周炎患者的治疗行之有效,有助于改善牙周健康状况,解决咬合创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牙齿功能和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牙周炎;牙周组织;再生术;正畸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81.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c)-0026-03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operation combined with orthodontics treating periodontitis

YANG Yong LI Er-hong HOU Li-pi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Central Hospital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Jiao Coal of Henan Province,Jiaozuo 45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operation combined with orthodontics treating periodontitis. Methods 23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29 ill tooth) existing different levels of occlusal trauma requiring orthodontic treat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ly 2013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given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operation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periodontical pocket depth (PPD) and 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kinds of treatment method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mean duration of treatment of was (27.3±1.7) months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operation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After regeneration operation,CAL,PPD of trouble tooth angle bone absorption side [(3.41±1.43),(2.84±0.87) mm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CAL,PPD of vertical defect side [(3.79±1.60),(3.12±1.11) mm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CALof affected teeth defect side and vertical bone defect sid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CALfor affected teeth defect side and vertical bone defect side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operation combin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treating periodontitis is effective,and it helps to improve the periodontal health,solve the occlusal trauma,at the same time,helps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teeth functionality and aesthetic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eriodontitis;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operation;Orthodontic treatment;Effect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疾病。有研究认为[1-2],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时,在控制好炎症的情况下,对牙齿进行移动是安全的,而牙周组织在愈合时包括再生和修复,临床上通常采取再生性手术使牙周组织再生,而不是简单进行修复,主要有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和植骨术,或者联合两种方法[3],由于牙周炎患者牙齿存在错畸形或病理性移位,会存在创伤,则直接影响再生性手术的治疗效果[4],因此,本研究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提供基础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23例(29颗患牙),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5.7±7.8)岁,其中,16例慢性牙周炎,7例侵袭性牙周炎。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已完成牙周系统治疗,至少有1颗牙开展植骨术;③无其他系统性疾病;④口腔卫生良好,牙周探查全口出血指数<25%;⑤患者存在咬合创伤且要求正畸者,并经过医师诊断需要移动的方向均为术侧移动。29颗患牙中:7颗为前牙,为病理性唇倾导致散隙和(或)伴牙齿伸长;22颗为前磨牙和磨牙,其中,个别牙反10颗,与对牙存在弓内排列或尖对尖关系,因而于侧方或正中存在创伤。所有患牙大多数为2壁或3壁骨袋,1壁骨袋仅有3例,均行再生性手术。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由医师对龈上进行洁治,龈下进行刮治,对根面进行平整,并对患者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1.2.2 再生性治疗基础治疗后,对牙周袋仍至少有一个位点探针深度>5 mm,且影像学示牙槽骨呈角形吸收,则对该牙开展再生性手术,术式包括植骨或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前对所有患者的患牙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采用牙周6个记录点进行记录。术后平均(3.1±0.7)个月后,对患者牙周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对于符合PPD>4 mm的位点数和全口出血指数均<15%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并对患牙PPD和CAL指数进行统计。

1.2.3 正畸治疗采用磨牙粘接颊面管和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初始弓丝采用0.012英寸的镍钛丝进行排齐,等到牙齿整平排齐后,进行移动关闭牙间隙或保留间隙为修复做好准备。治疗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对牙周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牙周开展定期洁治,正畸治疗后对舌侧保持丝进行固定。教会患者掌握口腔矫治器的卫生维护方法,治疗中注意关注牙周情况,出现炎症即停止加力,每3个月对牙周维护1次。采取轻力原则进行正畸,每颗牙力值25~50 g,正畸治疗结束后,对行再生性手术的患牙再次进行PPD、CAL进行确定。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经过基础治疗后,患牙的探诊平均深度为(4.50±1.61)mm,垂直缺损侧甚至高达(6.04±1.12)mm。所有患者再生性手术和正畸治疗平均疗程为(27.3±1.7)个月,29颗患牙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区牙健康指数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创伤进一步减轻或解除,改善了咬合关系。

2.2 再生性手术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

治疗后,患牙角形骨吸收侧的CAL和PPD分别为(3.41±1.43)、(2.84±0.87)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垂直缺损侧的CAL和PPD分别为(3.79±1.60)、(3.12±1.11)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再生性手术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mm,x±s)

2.3 正畸治疗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

正畸治疗后,患牙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CAL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前后患牙骨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正畸治疗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x±s,mm)

3 讨论

牙周疾患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对其治疗不仅需要对病损的牙周组织进行修复,尤其是对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而且需要让牙周组织获得再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5]。单纯的正畸治疗虽然可以改善移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在一定程度上有牙槽骨生成[6],但是组织学研究证实,新生骨中牙周膜和根面并无连接,仅为长结合上皮愈合,不是真正的再生[7]。研究表明[8],植骨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于牙周组织再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本研究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牙槽骨的破坏常有垂直型吸收和水平型吸收两种形式,垂直型吸收也叫角形吸收,是较为严重的类型,若不进行治疗,牙周破坏速度要比水平型快得多,而且破坏程度严重[9]。骨缺损往往使牙周炎症状很难得到控制,经过基础治疗后,探诊深度依然会>4 mm,本研究发现,经过基础治疗后,患牙探诊平均深度为(4.50±1.61)mm,垂直缺损侧甚至高达(6.04±1.12)mm,严重影响牙齿的自洁作用,并且基础治疗方式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此时进行正畸移动牙齿,将大大增加牙周破坏的机会。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再生性手术治疗后患牙角形骨吸收侧的PPD为(2.84±0.87)mm,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后垂直缺损侧的PPD(3.12±1.11)mm,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再生性手术对患牙角形吸收行之有效,是垂直骨吸收治疗有效的手术方法,为后续进行正畸治疗做好基础,与赵洪波[10]的报道结论相同。

牙周炎患者往往存在原发性和继发性咬合创伤,对于咬合创伤如若不去除创伤因素,仅靠再生性手术很难到达较好的疗效,因此,单纯的牙周治疗已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正畸治疗则可以通过移动牙齿解除创伤,从而使咬合重新达到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正畸治疗前后患牙骨缺损侧的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骨缺损侧的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后患牙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CAL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正畸治疗对探诊深度无影响,但可以使CAL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再生性手术使牙周附着得到了改善,从而使正畸移动患牙比较安全,同时,正畸治疗又缓解了患牙的咬合创伤,有助于患牙临床附着水平的改善,因此,两种治疗方式有机联合,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再生术可以优化治疗条件,有助于正畸治疗,而正畸治疗则可以有效保持再生术后效果,与徐琦[11]的研究结论相同。

综上所述,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对牙周炎治疗有效,可以使再生术后的PPD和CAL得到显著改善,有助于正畸治疗的开展,正畸治疗中PPD保持基本不变,而CAL又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牙齿功能和美观,因此,联合治疗对于角形吸收的牙周炎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Ogihara S,Wang HL.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with or without limited orthodon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2- or 3-wall infrabony defects[J].J Perodontol,2010,81(12):1734-1742.

[2]陈丽军.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对正畸患者牙龈炎的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19(11):126.

[3]杨泓,李行懿,陈娜,等.不同牙周治疗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8):864-866.

[4]王鹏程,唐杭瑞,许杰,等.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患牙临床及咬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66-271.

[5]吕长海,丁芸,刘娟.重症乳磨牙根尖周炎症治疗的长期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03-1904.

[6]胡蕾蕾,滕聿峰,杨茜.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57-58.

[7]马静,高宇,吕兰兰.观察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34(2):286-287.

[8]钱祖贤,施存山.正畸与联冠修复在前牙牙周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32(11):703-704.

[9]曹甜,徐莉,周彦恒,等.牙周组织再生术-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3, 20(2):61-66.

[10]赵洪波.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9):10-12.

[11]徐琦.牙周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4):249-251.

(收稿日期:2014-03-19本文编辑:许俊琴)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23例(29颗患牙),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5.7±7.8)岁,其中,16例慢性牙周炎,7例侵袭性牙周炎。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已完成牙周系统治疗,至少有1颗牙开展植骨术;③无其他系统性疾病;④口腔卫生良好,牙周探查全口出血指数<25%;⑤患者存在咬合创伤且要求正畸者,并经过医师诊断需要移动的方向均为术侧移动。29颗患牙中:7颗为前牙,为病理性唇倾导致散隙和(或)伴牙齿伸长;22颗为前磨牙和磨牙,其中,个别牙反10颗,与对牙存在弓内排列或尖对尖关系,因而于侧方或正中存在创伤。所有患牙大多数为2壁或3壁骨袋,1壁骨袋仅有3例,均行再生性手术。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由医师对龈上进行洁治,龈下进行刮治,对根面进行平整,并对患者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1.2.2 再生性治疗基础治疗后,对牙周袋仍至少有一个位点探针深度>5 mm,且影像学示牙槽骨呈角形吸收,则对该牙开展再生性手术,术式包括植骨或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前对所有患者的患牙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采用牙周6个记录点进行记录。术后平均(3.1±0.7)个月后,对患者牙周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对于符合PPD>4 mm的位点数和全口出血指数均<15%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并对患牙PPD和CAL指数进行统计。

1.2.3 正畸治疗采用磨牙粘接颊面管和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初始弓丝采用0.012英寸的镍钛丝进行排齐,等到牙齿整平排齐后,进行移动关闭牙间隙或保留间隙为修复做好准备。治疗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对牙周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牙周开展定期洁治,正畸治疗后对舌侧保持丝进行固定。教会患者掌握口腔矫治器的卫生维护方法,治疗中注意关注牙周情况,出现炎症即停止加力,每3个月对牙周维护1次。采取轻力原则进行正畸,每颗牙力值25~50 g,正畸治疗结束后,对行再生性手术的患牙再次进行PPD、CAL进行确定。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经过基础治疗后,患牙的探诊平均深度为(4.50±1.61)mm,垂直缺损侧甚至高达(6.04±1.12)mm。所有患者再生性手术和正畸治疗平均疗程为(27.3±1.7)个月,29颗患牙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区牙健康指数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创伤进一步减轻或解除,改善了咬合关系。

2.2 再生性手术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

治疗后,患牙角形骨吸收侧的CAL和PPD分别为(3.41±1.43)、(2.84±0.87)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垂直缺损侧的CAL和PPD分别为(3.79±1.60)、(3.12±1.11)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再生性手术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mm,x±s)

2.3 正畸治疗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

正畸治疗后,患牙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CAL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前后患牙骨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正畸治疗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x±s,mm)

3 讨论

牙周疾患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对其治疗不仅需要对病损的牙周组织进行修复,尤其是对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而且需要让牙周组织获得再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5]。单纯的正畸治疗虽然可以改善移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在一定程度上有牙槽骨生成[6],但是组织学研究证实,新生骨中牙周膜和根面并无连接,仅为长结合上皮愈合,不是真正的再生[7]。研究表明[8],植骨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于牙周组织再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本研究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牙槽骨的破坏常有垂直型吸收和水平型吸收两种形式,垂直型吸收也叫角形吸收,是较为严重的类型,若不进行治疗,牙周破坏速度要比水平型快得多,而且破坏程度严重[9]。骨缺损往往使牙周炎症状很难得到控制,经过基础治疗后,探诊深度依然会>4 mm,本研究发现,经过基础治疗后,患牙探诊平均深度为(4.50±1.61)mm,垂直缺损侧甚至高达(6.04±1.12)mm,严重影响牙齿的自洁作用,并且基础治疗方式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此时进行正畸移动牙齿,将大大增加牙周破坏的机会。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再生性手术治疗后患牙角形骨吸收侧的PPD为(2.84±0.87)mm,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后垂直缺损侧的PPD(3.12±1.11)mm,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再生性手术对患牙角形吸收行之有效,是垂直骨吸收治疗有效的手术方法,为后续进行正畸治疗做好基础,与赵洪波[10]的报道结论相同。

牙周炎患者往往存在原发性和继发性咬合创伤,对于咬合创伤如若不去除创伤因素,仅靠再生性手术很难到达较好的疗效,因此,单纯的牙周治疗已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正畸治疗则可以通过移动牙齿解除创伤,从而使咬合重新达到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正畸治疗前后患牙骨缺损侧的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骨缺损侧的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后患牙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CAL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正畸治疗对探诊深度无影响,但可以使CAL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再生性手术使牙周附着得到了改善,从而使正畸移动患牙比较安全,同时,正畸治疗又缓解了患牙的咬合创伤,有助于患牙临床附着水平的改善,因此,两种治疗方式有机联合,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再生术可以优化治疗条件,有助于正畸治疗,而正畸治疗则可以有效保持再生术后效果,与徐琦[11]的研究结论相同。

综上所述,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对牙周炎治疗有效,可以使再生术后的PPD和CAL得到显著改善,有助于正畸治疗的开展,正畸治疗中PPD保持基本不变,而CAL又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牙齿功能和美观,因此,联合治疗对于角形吸收的牙周炎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Ogihara S,Wang HL.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with or without limited orthodon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2- or 3-wall infrabony defects[J].J Perodontol,2010,81(12):1734-1742.

[2]陈丽军.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对正畸患者牙龈炎的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19(11):126.

[3]杨泓,李行懿,陈娜,等.不同牙周治疗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8):864-866.

[4]王鹏程,唐杭瑞,许杰,等.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患牙临床及咬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66-271.

[5]吕长海,丁芸,刘娟.重症乳磨牙根尖周炎症治疗的长期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03-1904.

[6]胡蕾蕾,滕聿峰,杨茜.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57-58.

[7]马静,高宇,吕兰兰.观察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34(2):286-287.

[8]钱祖贤,施存山.正畸与联冠修复在前牙牙周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32(11):703-704.

[9]曹甜,徐莉,周彦恒,等.牙周组织再生术-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3, 20(2):61-66.

[10]赵洪波.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9):10-12.

[11]徐琦.牙周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4):249-251.

(收稿日期:2014-03-19本文编辑:许俊琴)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23例(29颗患牙),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5.7±7.8)岁,其中,16例慢性牙周炎,7例侵袭性牙周炎。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已完成牙周系统治疗,至少有1颗牙开展植骨术;③无其他系统性疾病;④口腔卫生良好,牙周探查全口出血指数<25%;⑤患者存在咬合创伤且要求正畸者,并经过医师诊断需要移动的方向均为术侧移动。29颗患牙中:7颗为前牙,为病理性唇倾导致散隙和(或)伴牙齿伸长;22颗为前磨牙和磨牙,其中,个别牙反10颗,与对牙存在弓内排列或尖对尖关系,因而于侧方或正中存在创伤。所有患牙大多数为2壁或3壁骨袋,1壁骨袋仅有3例,均行再生性手术。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由医师对龈上进行洁治,龈下进行刮治,对根面进行平整,并对患者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1.2.2 再生性治疗基础治疗后,对牙周袋仍至少有一个位点探针深度>5 mm,且影像学示牙槽骨呈角形吸收,则对该牙开展再生性手术,术式包括植骨或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前对所有患者的患牙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采用牙周6个记录点进行记录。术后平均(3.1±0.7)个月后,对患者牙周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对于符合PPD>4 mm的位点数和全口出血指数均<15%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并对患牙PPD和CAL指数进行统计。

1.2.3 正畸治疗采用磨牙粘接颊面管和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初始弓丝采用0.012英寸的镍钛丝进行排齐,等到牙齿整平排齐后,进行移动关闭牙间隙或保留间隙为修复做好准备。治疗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对牙周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牙周开展定期洁治,正畸治疗后对舌侧保持丝进行固定。教会患者掌握口腔矫治器的卫生维护方法,治疗中注意关注牙周情况,出现炎症即停止加力,每3个月对牙周维护1次。采取轻力原则进行正畸,每颗牙力值25~50 g,正畸治疗结束后,对行再生性手术的患牙再次进行PPD、CAL进行确定。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经过基础治疗后,患牙的探诊平均深度为(4.50±1.61)mm,垂直缺损侧甚至高达(6.04±1.12)mm。所有患者再生性手术和正畸治疗平均疗程为(27.3±1.7)个月,29颗患牙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区牙健康指数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创伤进一步减轻或解除,改善了咬合关系。

2.2 再生性手术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

治疗后,患牙角形骨吸收侧的CAL和PPD分别为(3.41±1.43)、(2.84±0.87)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垂直缺损侧的CAL和PPD分别为(3.79±1.60)、(3.12±1.11)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再生性手术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mm,x±s)

2.3 正畸治疗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

正畸治疗后,患牙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CAL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前后患牙骨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正畸治疗前后患牙牙周指数变化情况(x±s,mm)

3 讨论

牙周疾患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对其治疗不仅需要对病损的牙周组织进行修复,尤其是对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而且需要让牙周组织获得再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5]。单纯的正畸治疗虽然可以改善移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在一定程度上有牙槽骨生成[6],但是组织学研究证实,新生骨中牙周膜和根面并无连接,仅为长结合上皮愈合,不是真正的再生[7]。研究表明[8],植骨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于牙周组织再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本研究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牙槽骨的破坏常有垂直型吸收和水平型吸收两种形式,垂直型吸收也叫角形吸收,是较为严重的类型,若不进行治疗,牙周破坏速度要比水平型快得多,而且破坏程度严重[9]。骨缺损往往使牙周炎症状很难得到控制,经过基础治疗后,探诊深度依然会>4 mm,本研究发现,经过基础治疗后,患牙探诊平均深度为(4.50±1.61)mm,垂直缺损侧甚至高达(6.04±1.12)mm,严重影响牙齿的自洁作用,并且基础治疗方式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此时进行正畸移动牙齿,将大大增加牙周破坏的机会。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再生性手术治疗后患牙角形骨吸收侧的PPD为(2.84±0.87)mm,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后垂直缺损侧的PPD(3.12±1.11)mm,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再生性手术对患牙角形吸收行之有效,是垂直骨吸收治疗有效的手术方法,为后续进行正畸治疗做好基础,与赵洪波[10]的报道结论相同。

牙周炎患者往往存在原发性和继发性咬合创伤,对于咬合创伤如若不去除创伤因素,仅靠再生性手术很难到达较好的疗效,因此,单纯的牙周治疗已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正畸治疗则可以通过移动牙齿解除创伤,从而使咬合重新达到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正畸治疗前后患牙骨缺损侧的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骨缺损侧的P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后患牙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CAL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正畸治疗对探诊深度无影响,但可以使CAL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再生性手术使牙周附着得到了改善,从而使正畸移动患牙比较安全,同时,正畸治疗又缓解了患牙的咬合创伤,有助于患牙临床附着水平的改善,因此,两种治疗方式有机联合,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再生术可以优化治疗条件,有助于正畸治疗,而正畸治疗则可以有效保持再生术后效果,与徐琦[11]的研究结论相同。

综上所述,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对牙周炎治疗有效,可以使再生术后的PPD和CAL得到显著改善,有助于正畸治疗的开展,正畸治疗中PPD保持基本不变,而CAL又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牙齿功能和美观,因此,联合治疗对于角形吸收的牙周炎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Ogihara S,Wang HL.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with or without limited orthodon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2- or 3-wall infrabony defects[J].J Perodontol,2010,81(12):1734-1742.

[2]陈丽军.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对正畸患者牙龈炎的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19(11):126.

[3]杨泓,李行懿,陈娜,等.不同牙周治疗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8):864-866.

[4]王鹏程,唐杭瑞,许杰,等.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患牙临床及咬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66-271.

[5]吕长海,丁芸,刘娟.重症乳磨牙根尖周炎症治疗的长期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03-1904.

[6]胡蕾蕾,滕聿峰,杨茜.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57-58.

[7]马静,高宇,吕兰兰.观察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34(2):286-287.

[8]钱祖贤,施存山.正畸与联冠修复在前牙牙周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32(11):703-704.

[9]曹甜,徐莉,周彦恒,等.牙周组织再生术-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3, 20(2):61-66.

[10]赵洪波.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9):10-12.

[11]徐琦.牙周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4):249-251.

(收稿日期:2014-03-19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正畸治疗牙周炎效果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口腔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牙周联合牙髓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研究
灵动耳环
Ⅲ类颌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失伴牙颌畸形的效果观察
减数矫治病例拔牙间隙关闭后牙龈折痕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