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
2014-09-12穆道魁
穆道魁
摘要: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教师职后教育培训高度重视,经费投入的力度前所未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特别是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效率,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高校现实国情的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道路,成了教师职后教育的焦点。对于这一点,虽然有些省份率先开始了职后教育改革培训的道路,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还是发展普遍落后,我国的高高校体育教师职教育还需要做出大刀阔斧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对策
一、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老师参加职后教育的目的来看的,大多数老师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了更好的适应更加多变的大学课堂而培训,另外一部分老师仅仅是为了评职称来进修,当然也不乏是为了学历和纯粹搞科研的目的来参加职后教育,从统计资料来看,第一种目的的教师占大多数,这一部分老师对体育教学有着强烈的热情和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这是一个利好消息,这为我国高校开展全面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高校体育老师参加职后教育的方式来看,有的是寒暑假的短期继续教育培训,有的是在职深造的研究生,还有的是有教学任务而参加的职后教育培训,之所以分这几种职后教育的方式,教师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位是否支持,实际需求和培训所需要的费用问题,而参加职后教育的形式则主要是自学,可想而知,选择自学方式的大多数选择培训的目的的是教学需求和科研目的,当然这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有利的一面,更多的是目前高校体育老师职后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从学校到教师,都有功利化的趋势,或者为了继续教育学分而培训,或者因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参加,没有自觉意识,只是消极应付。这些都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只有一个形式,失去了最初培训的意义。
二、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今这个以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培养人才兴国的基础,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职后教育作为教育方针内容的一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在21世纪的教育大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各级高校开展职后教育培训是贯彻教育方针,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对在岗教师和在职教师进行的一次职后培训,具有非常重大的实践意义。体育教师是大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监督者,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非常明确。实际上,教师是个研究者,带领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其次,教师是个实践者,将书本上学到的和多年教学累计的经验付诸实践,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之外,教师都是身体力行,用实践去引导学生,去教育学生。实际上,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的意义已经超出培训活动本身,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而体育这个科目与其他科目教学不一样,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更有别于其他科目,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是直接的面对面交流,除了有语言的交流,更多的是身体上的示范,对于大学生来说,身体的成长和技能的掌握都来源于体育课堂上教师的身教言传。在大学生看来,一个不同性格的老师,会使他们产生对于本学科的喜爱或厌恶,体育课堂上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上老师一句:“太棒了”,会使一个心存胆怯的学生变的信心满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强烈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情绪上的指导。体育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是为了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包括人格魅力,学识等等;从外部条件来说,参加职后教育也是为了跟进时代的要求,当前是一个教育环境瞬息万变的年代,教育理念,教学课程等等都需要体育教师们不断给自己充电,只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丰富多彩的大学体育课堂。
三、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之后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措施: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落后地区大学体育教学的投入,尤其是中西部贫困省份的大学。在确定体育教育经费预算时,不仅仅只是考虑保教师工资发放,而且应该把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改善、体育仪器设备配置、体育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学校正常运转的所需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应该让财政预算更多的向中西部贫困地区适当倾斜,加大落后地区高校的的教育投资,为其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统筹好我国的区域。
前面说过,教育是一国的立国之本,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比较混乱和缺乏一定的协调机制,缺乏真正以搞科研和教书育人为目的的高素质人才。更多的是把教师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在职教师中,有门路跳槽的人,又有多少人愿意留在教育岗位?表面上看,这似乎和高校体育教师没什么关系,实际情况比不是如此,想想如果一个体育教师没有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所教课程的热情,是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同理,没有热情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到职后培训当中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培训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从教师队伍的源头抓起,从高校体育教师抓起。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地位,吸引更多最最优秀的人才愿意从事体育教育事业。
其实,当前的大学生体育教育环境并不宽松,高校体育教育人处于夹缝之中。关于这一方面,体育教育的本质要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思维,实际上都只是流于口号,自然不会把这种培训当回事儿。主要还是因为职后教育的内容过于空洞造成的,做着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大学生们都只用学分来衡量体育课的重要性,一切向学分看齐,学校自然只能用这个标准来评价老师,老师处于这样的夹缝之中,自然要趋利避害,培训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脱轨,自然觉得职后教学培训无用。学校不重视,教师也不重视。只有进一步为体育教学模式松绑,还体育教学一个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让教学回归教育本质,让教育本质、教育培训、教学实践一体化,这可以说是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教育职后体系的症结。
职后教学的培训,还算有长远计划,也较有针对性,但是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很随意了,培训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怎么一步步去实现这一目的?要实现既定的培训目的,应该筛选那些培训内容?对于这些问题,职后教育的组织者们没有做出一个完善的培训计划,这就让参加职后培训的教师没有很多的选择余地,所以,什么方便就拿什么将就。让受训的大学体育教师们培训完了不知所云,不得要领。在中国高校等级分明的大环境下,不少高校组织的职后教育培训仅仅是为了完善学校或者教育局的任务而已,或者想利用教育培训的经费为己用,有调查就表明,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反映职后教育培训就是听讲座,有些讲座都听过好几遍了,这也折射出了培训的质量问题,培训的随意性问题,培训自然没有效果。要杜绝这一问题,必须杜绝培训内容的“顺手牵羊”,训前做好精心策划,包括短期计划,长期计划,都需要一丝不苟,并通过科学论证。同时,也应该加强授训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培训水平,上级培训部门加强培训指导,加大培训的监管力度。培训内容系统化,杜绝随意性,这是教师教育职后体系的一部分。
我们的职后教育培训,似乎目标很明确,提高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就是目标。但是,教师素质到底包括哪些?专业化发展水平具体指哪些内容?衡量体育教师素质高低和专业化水平程度的标准是什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几乎颠覆传统的课堂模式的背景下,衡量体育教师素质和水平有没有新的标准?不同教育人,对这些问题或许有不同的理解,或许也大概能领略一二,但大多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全面的,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些内容是否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而发生了改变,多数教师都是不清晰的。没有明确的职后教育陪训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培训者模糊,受训者也糊里糊涂,培训者没有方向,受训者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没有方向,培训自然是无效的,或者说效率低下。因此,我们的培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让受训的老师有发展的方向,比如通过一次职后教育培训,重点放在让老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体育教师师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加强师德修养,每次培训,针对性的提出培训目标,让受训老师明确方向。这是高校体育教师教育职后一体化的保障。
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信息的反馈就不能对此进行科学评估,就不知得失,就不能走向完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也是如此。当前的教师职后教育,缺乏后续跟进和追踪,就像研究鱼群的科学家,把抓捕的鱼野放,却并不进行追踪收集信息。我们只有关注培训的终极效果,而不仅仅是培训本身的过程,那么,培训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才有活力。很多在职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一结束,后续效果跟踪就基本中断,然后进行修修补补东拼西凑,职后培训何来受益之谈?教师不可持续,教育固然不可持续,根源就是职后教育的不可持续。培训就像食物,不但要重视食物本身的营养,更要重视吃了之后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对教师的后续跟踪,不能只停留在继续教育学分的规定上,这就需要我们为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培训建立科学的后续跟进体体制,为每一位体育教师建立科学反馈的个人档案。这可以说是教师教育职后一体化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杨锋,刘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9).
[2]宋敏敏.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J]. 体育科研. 2009(03).
[3]娄延果,郑长龙.论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3).
[4]李桂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及影响[J]. 湖北体育科技. 2008(03).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